应用型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新思路
2013-08-15王微
王 微
(大连科技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应用型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新思路
王 微
(大连科技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本文针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就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与发展进行论述,力图通过效法理科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模式,改变英语教学理论课压倒性多于实践课的模式,让英语这门课程从应试型课程真正转变为应用型课程。
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用型;实践
英语专业在我国大学教育阶段的设置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设置这一专业的初衷是为了能够在我国经济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为国家提供更多的英语专业人才,为我国与世界的进一步融合提供强大的专业人才储备。在新的形势下,国家于2010年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未来十年中国教育的走向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也为英语教学指明了道路。具体落实到英语专业上,就是要使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紧跟时代步伐,体现时代特点。
一、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目前,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已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多年来少有改动。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门类容纳了英语学习所能够涉及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应该说,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是非常完善的,体现了英语专业各个领域的不同特点。但正是这种多年来形成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定式使得英语专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束缚,英语专业与时俱进的特点得不到充分的反应,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育出来的学生即使理论上对英语专业的“十八般武艺”烂熟于心,在实际的生活交流与进一步的英语专业科研研究中也少有用武之地。
在科研与探讨的过程中,众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质疑,希望能够在新时期创新理念的指引下真正实现英语专业的创新与发展。“相对于其他文科专业毕业生,外语专业毕业生被认为普遍知识面窄、思想缺乏深度、缺乏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被归结于外语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1]
“外语专业提出培养‘复合型人才’,内在原因是主要的。首先是外语专业的学科定位长期不明,专业意识模糊而又淡薄,一遇到外部变化或外在需求的刺激,便无端地失去了专业自身的重心。外语教学的两个不同走向暂且称为‘应用英语专业’和‘英文专业’。前者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要手段,以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为目标;后者以人文内涵为主要内容。”[2]就英语这样一种与国际接轨的、实际是中国与国际接轨时所必须用到的一种语言工具的角度来讲,这样一种专业的课程设置一定是要与众不同的,随时更新与发展的,只有在不断的互动与交流中才能真正发挥这一专业的优势,使这一专业的学生真正能够应用它作为自己的一专之长,在毕业的时候,能够运用它作为未来生活与生存的手段与工具。
二、开拓性地更新目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类型英语课程
一般情况下,我国高校中的英语专业课都根据英语语言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将英语专业设置为听力、口语、精读泛读、写作、翻译五个大的模块,再配以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报刊阅读、口译等几个实际语用模块。这种课程设置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每个模块下课时的设置是争议的焦点。目前情况下,不同等级和类型的院校针对精读、泛读这种基础课程而设置的课时是有所不同的。笔者认为应该大胆减少基础课理论课的课时,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英语语言的实际操练;并且,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并行设置。例如,将听力课与收听英语广播并即时翻译并行、将口语课与口译课并行、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并行及将精读泛读与英语报刊阅读并行等,侧重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而淡化理论说教。目前的课程设置恰恰是将上述方面彼此分开,这种课程设置极大地割裂了知识的连贯性,同时将理论与实际运用分开,使得学生没有在实际操作语言的环境下学习语言,理论最后成了空谈,而实践却已经不知从何开始了。
总之,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要能够让学生始终保持说英语这一简单目的。因为只有在课程设置的每一个环节都注意到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这一“简单”目标,才可能真正实现英语专业教学的目标。
三、突破性地减少与英语专业不相关课程的设置比例
大胆地减少与英语专业不相关并且对培养学生人格素质影响不大的一些课程,同时增加与专业相关和人格培养相关领域的实践与实习量。这样,一方面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阅读书籍并自我培养与提高;另一方面又不损害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既然是专业,就应鼓励和培养学生某一专业、某一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这也是欧美发达国家历来提倡的一种教育观念。而中国的大学教育总是希望培养所谓的全才,可最后学生很少能够发展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要本着这样一种培养理念:先是一专,然后才能多能;反过来也许并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正如钱学森说的那样:“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人才。”
四、创新性地加大专业英语类课程的设置比例
我们历来以一种狭隘的观点看待专业英语,认为只要英语专业的课程学好了,再加入一定的该专业的词汇量,专业英语就不在话下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使得英语专业的学生固步自封于专业领域,不问世事,在未来的职场和科研领域很难具有开阔的思维和创新的工作理念与处事方式。
在大学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专业英语课程,对开拓英语专业学生的视野是极为有益的。这就是欧美等教育发达国家的学生在本专业外的很多领域都能够比自己的本专业成绩显著,而我国学生除了自己的专业外几乎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的原因。
这一观点与目前正在流行的培养专才的教育思路也是不相矛盾的。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是为了让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接受多领域、多角度的专业知识,培养他们的开拓精神和发散性思维,在甄别与选择中确定自己真正的优势与劣势,从而为培养自己的“一专”确定明确的方向。同时,也使得英语专业的学习更加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英语专业学习积极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与时俱进,英语专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只有不断适应不同时期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不同定位,才能真正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专业的发展要落实在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创新上。只有在课程设置上不断贯彻创新精神,才能使英语专业的学生真正具有一专多能的素质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潜能。
[参 考 文 献]
[1]何其莘,等.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2]虞建华.谈我国高校专业英语“两个走向”——兼及英美文学教学[J].21st Century英语教育周刊,2010(6).
G642.3
A
1008-178X(2013)02-0174-02
2012-12-18
王 微(1979-),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大连科技学院讲师,硕士,从事英美文学、中西方生态批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