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的社会管理创新思想及其启示

2013-08-15张立群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6期
关键词:思想建设管理

张立群

邓小平的社会管理创新思想及其启示

张立群

邓小平对社会管理问题非常重视,强调对社会稳定的维护、社会责任制的建立与健全以及设立监督机制来完善社会主义建设,并且还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思想,对我们社会建设转型的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邓小平 ;社会管理 ;创新思想;启示

张立群/深圳广播电视大学讲师(广东深圳 508008)。

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缺少对社会的管理。不仅是对社会的整体及其每个环节进行管理调节与控制,更是通过管理使得社会日常活动的每个不同的系统、部门或是环节的正常发挥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对邓小平一系列重社会管理重要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对社会管理与建设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便将其运用到社会管理实践中。

一、维护社会的稳定状态

邓小平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非常重视,特别强调要以“稳定压倒一切”为建设理念。在1975年的社会整顿期间,就提出为了以后的社会建设而要团结、稳定。邓小平多次强调政治局面不够安定团结,我国就没法安心搞建设,并且倡导在不同岗位上工作的人一定要共同负责,对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进行保障、维护与发展。八十年代国外各种不稳定因素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有着很大的影响,当时邓小平再次提出我国最高的利益便是稳定,还在1989年10月30日会见尼克松时说,“稳定才能搞建设。道理很简单:中国人这么多,底子这么薄,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稳定压倒一切。”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深深地佩服我国的社会建设思路以及邓小平的社会管理创新思想。同年12月1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又一次提出中国想要摆脱贫困,实现四个现代化,最关键的便是社会要稳定。在邓小平的社会管理创新思想中,维持社会的稳定是对社会进行管理最基本的任务。这既是邓小平对建设工作与我国现实所面对的形势总结,更是指引我国社会管理工作的方法。我国近代以来内忧外患紧紧相连,大都是由于内部混乱给外部敌人创造了一个趁虚而入的机会,在发展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失误而出现的混乱,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混乱局面造成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究其原因便是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停滞不前,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为了保证我国社会的稳定状态,必须要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避免重蹈覆辙。

二、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机制

有效的社会管理,一定会有一个严谨的管理机制。邓小平在对我国社会管理的探索过程中,非常重视社会管理机制的建设工作。

1.建立健全责任制。邓小平认为,社会管理要明晰工作的主要权责。邓小平强调:“在管理制度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加强责任制。”在1978年1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指出:“现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计划的大胆下放,否则不利于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以及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实行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应该让地方和企业、生产队有更多的经营管理的自主权。”邓小平对权力下放的思想,体现了多级管理的创新,这使得社会管理体制由以往的主要领导包办,逐渐向社会、企业、个人的多元参与转变,扩大了地方以及企业自主权。邓小平还指出,对于每项任务、每个建筑项目,都需要采取定人员、定任务、定质量、定项目、定时间的“定”制度。比如引进技术设备的工作,就要对引进什么项目,项目引进源、以及引进到哪里去,有哪些人参加这个项目的工作等,详细具体定到每一点,建立严密的社会管理机制。

2.健全民主管理社会监督机制。邓小平非常重视在管理工作中群众的地位、作用,实行 “民主管理”。要体现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要利用所有的有效措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的各项公民权利,让全民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既体现了民众是社会的真正主人,能够在社会管理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中的主体及能动作用,又避免了权利与民众互相远离的负面影响。

我国社会管理与创新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社会自上而下的管理与控制,还依赖于自下而上的民众监督。在邓小平的社会管理创新思想中可以看出,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民众监督非常重视。邓小平指出:“要切实保障工人农民个人的民主权利,包括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样才可能扩大生产,增加经济利润,并且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才可以确保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统一。

3.健全民主和法制社会。健全民主和法治社会对社会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邓小平提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为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是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能是好人无法充分做坏事。”

三、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新的生产方式必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样道理,对任何新生产方式和它所适应的社会制度的巩固与完善,其前提条件都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我国的中心任务便是消除这一矛盾。

在邓小平的社会管理创新思想中,无论是对文化、经济、教育、政治等方面的管理,都是为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实现国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服务的。所以,对社会管理水平的高低、效率的优劣进行衡量,首先要以是否能够对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实现共同富裕起促进作用为依据的。

四、邓小平社会管理创新思想对现代社会管理的启示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管理向科学化的转型期,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学习邓小平社会管理的创新思想,以制定加强我国社会管理、保持我国社会的良好秩序、维护我国公民的利益等方针。

1.维护社会稳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邓小平再三重点强调稳定社会状态是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的重要先决条件,是我国的最高利益。只有社会安定,才能在建设中使得各方面同时进步,实现和谐发展型社会。

2.以实现和维护民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各项社会管理工作。我国社会发展的主体与动力是广大人民群众,他们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源泉。所以管理工作其实就是在为人民服务。党制定的纲领、路线、方针都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不管做什么工作,结果一定要体现人民利益,否则便违背了社会管理与创新的初衷。

3.坚持科学发展观。当今社会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由于发展速度快,从而隐藏着各种矛盾,群众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保障工作滞后,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许许多多的矛盾。我们要认真、科学地对各种矛盾进行解决、处理,消除那些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

[1]王双喜.关于新时期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理论导刊,2011(6)

[2]齐英艳.邓小平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思想[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齐英艳.邓小平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思想探析[J].理论视野,2010(5)

[4]李伟民.邓小平政府管理思想的价值取向[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5]齐英艳.试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思想的特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

D62

A

1671-6531(2013)16-0009-01

责任编辑:贺春健

猜你喜欢

思想建设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