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构筑新生班级归属感的思路探究

2013-08-15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构筑班委归属感

刘 晴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往往拥有较强的向心力、团结力和凝聚力,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温暖和谐的环境氛围,使他们产生精神上的愉悦感和归属感。

1 班级归属感的定义及构筑意义

学生的班级归属感,是指学生被所在班级认可与接纳时在心理上产生的认同感和安全感。他们越自觉地将自己归附从属于班集体,并认为自己是班级很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一员,他们对班级的归属感就越强,责任感及向心力也会越强。要使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集体,就必须重视学生班级归属感的塑造和提高,这样班级的发展才会有力量的源泉和生命的活力。

但是,现实中一些班主任特别是带新生班级的班主任并没有意识到及早构筑班级归属感的重要性,更别说及时采取可行措施了。其实,早在1943年,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提出“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依次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他认为,人在满足生理与安全需要之后都寻求一个“爱与归属”的需要,即期望从自己所归属的集体中获得温暖、爱护和帮助,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感和寂寞感,体验安全感和落实感,这是人寻求个体安全的生物本能体现。对此,大一新生自然也不例外。他们初来乍到,对新环境和人际关系的陌生使他们从内心里更需要构筑一种归属感,从而让自己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正是有了这种内心需求和动机,他们才会在刚开始时,不论自愿或不自愿都不会特别排斥班集体的其他成员,甚至期望建立一种密切的关系以获得大部分人的接纳。班主任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并在新生入学建立班级后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满足新生们的归属要求,使他们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深厚感情,增强班级的和谐氛围,而且可以调动新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自愿参与班级活动,爱护集体荣誉,形成强大的集体凝聚力,从而提高班级的整体效能。

2 新生班级归属感的构筑过程

班级归属感是一种深刻的心理体验,构筑起来并不容易,它建立在学生与班级积极互动的基础上,其塑造和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新生与班级的陌生—熟悉阶段;熟悉—认同阶段;认同—归属阶段。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建设者,应该知晓这一循序渐进的生成过程,然后主动地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达到构筑新生班级归属感的最好效果。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呢?我们需要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

2.1 “陌生—熟悉”阶段构筑温暖感

开学时,大部分新生初次远离亲朋,远离家门,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入校后第一个渴望接触的老师是自己的辅导员或班主任。但是辅导员负责的是一个年级的学生工作,毕竟心力有限,对某个班级的关注也必定有限,因此相较来说,班主任更能对新生产生较有效的影响。班主任此时应该做到“四注重”,以增进相互的认识和了解,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2.1.1 注重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是交际心理中比较重要的名词,指人与人在第一次交往中留下的印象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班主任应该善于应用首因效应,重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第一印象。因此,在师生第一次见面的开学报到现场,班主任的衣着打扮和言谈举止应该能够体现出自己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对待新生应该是和颜悦色的,平易近人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新生的胆怯感和陌生感,给他们留下热情、善良、友好、诚挚的良好印象。

2.1.2 注重组织好新生的第一次班会

据调查,新生们普遍重视自己的第一次班会并会留下深刻印象,因为那是他们对班级产生身份归属的标志。班主任在召开班会前一定要提前熟悉班级学生基本信息并对班会各个流程准备充分。对于如何熟悉学生基本信息,笔者采用的方法是在报到现场发放学生信息卡,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联系方式、家庭详细住址、入学分数、特长、以前班级任职情况、获奖情况、身体状况、家庭成员情况等基本信息,最后由临时负责人汇总递交上来。这些由学生认真填写的卡片便于班主任更快更详细地了解他们的基本信息。

班会流程可以包括多个环节,如互相自我介绍,派发全班的通讯录,选举产生班委,庆祝班级生日,新学期班级展望,介绍日常学习、生活的注意事项,等等。在学生自我介绍环节,可以给每位同学都拍下照片,一方面利于随时查看学生样貌特征以方便尽快记住学生名字;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若干年后让他们看到自己当初青涩的样子,感动于老师的细腻和良苦用心。另外,班主任应态度和善,说话风趣幽默,打破气氛的尴尬和彼此的陌生感,鼓励大家在今后的相处中包容不同的家庭背景、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甚至宗教信仰和价值取向等,积极建立新的和谐的班级关系圈。

2.1.3 注重走访慰问

新生们远离家乡也许对新环境并不能适应自如,此时强烈渴望得到理解、帮助以及情感上的安慰。来自于老师的关爱、鼓励和帮助可以很好地缓解他们的孤独寂寞感,降低他们对大一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不适应的程度。因此,班主任应该主动接触学生,多到学生宿舍、教室等活动场所走访,多和学生聊天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和不适应之处,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去感化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信赖和爱戴。

2.1.4 注重组织好新生第一次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班主任借游戏、体验、共享等形式组织的团体辅导活动可以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帮助提升班级凝聚力。在新生第一次团体辅导活动中,班主任应该注意挑选具有丰富团辅经验的人员,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自己也可以参与其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当然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从多方位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便于以后的因材施教。

在陌生—熟悉阶段,班主任要以生为本,细致入微,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把对新生的班级归属感的构筑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和风细雨式的、真诚坦率的沟通来增加学生的理解,取得他们的信任,形成和谐融洽的交流气氛,让学生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和快乐,为之后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营造奠定坚实基础。

2.2 “熟悉—认同”阶段构筑认同感

随着师生间和学生间的相互熟悉,他们会互相给出评价,并找到自己所赞同和欣赏的地方,这样的地方越多,认同感也会越高。班主任在这个阶段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来增进彼此间的认同。

2.2.1 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并不虚无,它的建设将对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比如全班同学群策群力,设计确定班级的班日、班歌、班徽、班规,设计班服、记录班史、制作班刊,并通过特色班级活动逐步丰富、完善特色的班级文化,将有助于学生对班级认同感的提升。由大家所认同的班级文化是无形的精神力量,对班级同学具有“软约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他们的“家庭”感,激发他们的使命感,从而规范他们的言行。

2.2.2 多组织有益的班级集体活动

在班集体活动中,学生是参与者和实施者。他们对于集体的主人翁意识能够通过在活动与交往中的信息传递、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而得到强化。同时,他们之间互助、互信、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也能得到培养,从而增强相互间的认同感和集体的凝聚力。因此,班主任可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集体活动,如室内的主题班会活动、座谈活动、联欢会等,以及室外的团体辅导、户外拓展活动、兴趣小组、体育友谊赛、义务劳动、参观等。特别是课外活动,因为能够突破教室的空间限制和严肃紧张的气氛,所以能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更放松身心,更充分地交流思想感情。需注意的是,集体活动的组织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注意形式多样,以充分发挥班集体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和投入性,使拥有各种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在在集体活动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并展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

2.3 “认同—归属”阶段构筑归属感

随着新生在班级中不断亲历到集体的温暖,不断满足心理、感情、人际关系等不同方面的需要,他们自身的安全感、公平感和自豪感也就能得到不断提升,于是渐渐对班级产生较高的满意度和深层次的认同感,最终自然而然形成对班级的归属感。

在满意度和认同感累积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多留心观察,发现每个新生身上的闪光点,适当帮助他们设计在班级中或者活动中的位置,使他们共同愉悦地参与院内活动或校内活动,一起迎接荣誉,面对挫折,并明确地认识自己所能发挥的作用和对班级的重要性。渐渐地,新生们会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重要的一分子,并且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会赋予自己明确的角色职责并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辱感,在付出过程也会以宽容的合作心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当然最终也能够体验到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如此良性发展下去,新生会与班级形成紧密的联结,心有所系,情有所栖,从而最终生成学生对班级的内心归属。归属感形成后,新生将自发形成更强的自我约束力并产生对班级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会以主人翁的心态对待班级事务,会更加自觉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为班级打造出更强的凝聚力和更优异的成绩。

3 班主任构筑新生班级归属感的工作技巧

由上可见,新生班级归属感的构筑需要一个长期细致的过程。班主任虽说是此过程中责无旁贷的引导者,但是班主任平时也有较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也有家庭需要照顾,若全身心扑到班级工作上势必身心俱疲,也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的。其实,班主任可以采取一些技巧使自己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抽离出来,但是构筑新生归属感的效果却不打折。

3.1 善于利用学生干部加强班级管理

对于班级事务,有些事情班主任必须亲力亲为,但是有些事情,发动学生干部来做,既可以减轻负担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1.1 充分发挥助理班主任作用

在新生开学前,班主任可采取高年级同学自愿报名的方式,结合他们的思想政治、学习学业、社会工作、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表现,经其年级辅导员老师推荐遴选出1~2名助理班主任,最好男女生各一名。助理班主任与新生同处于一个年龄阶段,拥有相同的生活环境、相近的成长经历、相似的知识背景和更多的共同语言,从而更容易赢得新生的信任和崇拜,并成为他们的倾诉对象;另一方面,助理班主任得此重任,也必定摩拳擦掌,干劲十足。他们会对新生尽心尽力地帮扶、指导、教育和引导,以便使新生能够更好地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尽快地融入良好的、友爱的班级氛围中。另外,班主任也可通过助理班主任及时客观地掌握新生的性格爱好、心理活动等有关情况,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1.2 充分发挥班委作用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力量,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也是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桥梁。

在选举班委前,班主任要提前进行思想动员,鼓励全员参与,使每一个同学都能珍惜这个锻炼自己胆量,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之后学生登台自我介绍和进行选举演讲,最后由全班同学民主投票确定班委人选。班委组建后,班主任还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引导他们建立班级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有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工作,并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和考核,最终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笔者所带班级的班委工作开展得不错,他们通过建立飞信好友、班级Q群、公共邮箱等信息平台,不仅便于转发通知、节日祝福、生活小贴士和分享经验、哲理等,还能加强交流,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即使在最易疏远学生对集体感情的寒暑假也不例外。他们还制订了一些小制度,如每周一次集体自习;每学期一次班级内部篮球赛;轮流针对班级活动写新闻稿;向每个过生日的同学赠送写满老师和同学祝福的生日贺卡;期末展示班级成长日志,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看到自己为班级建设所做的贡献。这些做法都大大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认同感,也充分发挥了班委的作用,树立了他们的工作威信。

3.2 采用个人谈话的方式关注特殊群体

要使一个班级齐心协力向一个方向迈进,需要全班所有同学的配合。作为班主任,应该及时关注班级特殊群体,给予他们更贴心的关注。

新生入学后,班主任应该针对心理测评结果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对于存在不同程度心理超标的新生给予重点关注。通过该生的室友或好友了解其在学习和生活工作中的精神状态,并及时跟踪了解,多与其本人个别谈心。

贫困学生同样应该引起班主任的积极关注。由于他们大多来自经济、文化、教育欠发达地区或者城镇的经济困难家庭,学习基础较薄弱,自卑心也较强,性格较内向,不善于人际交往。但是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所以班主任应该私底下帮助他们,鼓励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消除经济贫困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对于单亲家庭学生、违纪学生、生病的学生、异地恋的学生、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我们也要找机会进行个别化关怀。在谈话过程中,班主任态度要保持亲切、真诚、耐心,对于某些事情甚至要遵循保密原则。多赞扬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强调他们对班级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多参加班级活动,提升他们对班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让班委、助理辅导员和普通同学密切关注特殊群体的动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向,有什么异常及时反映。

4 结语

总的来说,班级归属感体现了新生对班主任、对同学、对班级强烈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只有多付出真心、爱心和耐心,并且善于应用一些工作技巧,才能有效地激发班级每一位学生构筑起对于班级这个大家庭的较强的班级归属感,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才能建立起紧密的心理联结,彼此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使班级的内部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渐渐增强,展现出班级的和谐友爱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1]首因效应[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20073.htm,2013-07-11.

[2]李军,王志良.让教师成为学生心灵的“按摩师”[J].职业,2012(21):48.

[3]阳泽.论学校归属感的教育意蕴[J].中国教育学刊,2009(7):31-34.

[4]彭正霞,蒲伟.校园文化满意度对大学生归属感的影响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7(3):45-48.[1]首因效应[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20073.htm.

[2]李军,王志良.让教师成为学生心灵的“按摩师”[J].职业,2012(21):48.

[3]阳泽.论学校归属感的教育意蕴[J].中国教育学刊,2009(7):31-34.

[4]彭正霞,蒲伟.校园文化满意度对大学生归属感的影响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7(3):45-48.

[5]包克冰,徐琴美.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J].心理学新探,2006(2):26.

[6]罗兵,孙海燕,朱益波.搞好大学新生班主任工作的几点要素[J].教书育人,2007(36):25-26.

[5]包克冰,徐琴美.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J].心理学新探,2006(2):26.

[6]罗兵,孙海燕,朱益波.搞好大学新生班主任工作的几点要素[J].教书育人,2007(36):25-26.

猜你喜欢

构筑班委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班服风波”折射出的带班理念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一带一路”构筑“健康丝路”
构筑“健康家庭”,从容应对重大疾患
践行治水方针 构筑安全保障
潘磊:构筑天然免疫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