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探析

2013-08-15叶玉霞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应用文工学教材

叶玉霞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1 工学结合的由来及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现实处境

工学结合是一种课堂学习与校外实践结合起来的教育模式。“学”是指学校的课堂学习,“工”是指在企业或行业的工作与锻炼。“工学结合”要求职业教育跳出学校教育的单一模式,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也走入企业进行锻炼。

工学结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3年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这种模式诞生百年来经久不衰,主要归功于它切合实际的理念,即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工学结合模式传入中国后,给中国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与活力。2006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此,工学结合便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主要视角和发展方向。

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效果与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地距离。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偏重学科知识体系,忽视社会实际需求;追求知识的单一传授,轻视能力的综合培养。这与用人单位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需求产生了极大的落差,也违背了工学结合的要求。同时,因为应用文写作课程身上披着素质教育的外衣,而素质教育的效果凸显是无法与专业课、实训课相比较的,因此应用文写作课程常常夭折于应试教育的襁褓中。事实上,长期困扰我们的应用文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相互脱节、写作能力与专业能力相互脱节等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并没有得到合理而有效的解决,而这些问题恰恰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2 工学结合背景下应用文写作课程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依托行业的特征愈来愈突出。各高职院校普遍推行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工学结合”教育方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以行业企业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合作共同育人。高等职业教育正在不断完善“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基本培养模式。

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作为高职院校基础课程之一的应用文写作,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授课方式等方面受传统教育影响,已经明显不适应工学结合教育模式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课程设置上,学校作为教育主体明显重视不够。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主要依据专业需求,而不是像英语等全校性公共课一样有广泛的需求。应用文写作与其说是一门基础课程,倒不如说是一门工具课程。在现代职场当中,其运用范畴十分普遍,大到政府机关,小到家庭生活。运用的广泛性也带来文体及写作规范的宽泛性,这些情况应当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第二,应用文写作教材大而同现象普遍存在,缺乏针对性。纵观目前各高职院校使用的应用文写作教材,多以法定文本为主,编排体例大致相同。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日益紧密结合,学生在工学过程中写作的针对性较强,诸如市场调研、分析报告、企划作业等,可是在教材中使用却较少。

第三,课程教学多以理论为主,缺乏实用性和操作性。一方面由于教材本身的缺陷;另一方面就是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多以理论教学为主。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不同,去企业实践的机会少,缺乏行业经验,日常教学本本主义盛行,枯燥乏味,实用性和操作性不强。

第四,传统的公文写作内容占据主导位置,缺乏时代性和职业性。由于目前教材大多以法定文本为主,而高职教育又重在工学结合,与行业企业发展紧密相连,有着行业的特殊性和时代发展的前瞻性,很多已经超出了传统公文的范畴,导致应用写作教学脱离实践需要,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与职业相关的写作及运用能力。

最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自小学到高中的学习中对应用文接触相对较多,从而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觉得不系统学习应用文写作知识也能写作应用文。正因为这种认识上的误导,使学生对待这门课程的态度普遍处于消极应付状态。

3 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

21世纪是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知识经济已经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主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潮流奔涌而来,各种信息量越来越大,用人单位对员工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表述信息处理过程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越来越重视。能否熟练掌握工作所需要的规范的实用文种,已是衡量员工素质和招聘员工的重要标准之一。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表明现代社会对实用技能的重视与理解已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职业教育将培养目标定性为培养能够“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说明职业教育不只是作为某一职业的培养工具和人才加工场所,而在于让学生具备工作必需的智能、工作方法以及审慎精确,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兴趣。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高职课程教学理念也逐渐地由传统的“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基于现代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背景,笔者建议《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突出重要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应高度重视应用文写作课程,根据学生综合发展需求,科学设置应用文写作课程。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充分认识课程的重要性。

突出实用性。针对行业企业及社会发展对写作能力的需求,教材在体例编排上要突出学习要求、技能目标、案例导入、知识要点、范文示例、例文分析、能力训练和阶段性综合能力测试等特色板块;在内容上强调知识要点必需和够用,重点突出案例和训练。

突出操作性。在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重点突出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文种的写作格式和写法,以范文为指导,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考。同时强化实训教学,让学生知道应用文应该怎样写,强化情境拟写训练,让学生根据与日常学习和生活相关的写作情境,依据规范、借鉴例文写出符合格式要求的应用文。

突出时代性。在文种选择上,要符合学生日常文体写作需要和以后就业的写作需求,结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改革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材,在内容上多以法定公文为主,再以此为基础全面介绍其他各类应用文的写作方法。这既为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切实的帮助,又为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写作实践打下基础。

[1]吕革新.与人合作训练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童学敏.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思考[N].光明日报,2007-05-30.

[3]汪亚明.“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开发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5).

猜你喜欢

应用文工学教材
盐工学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