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问题及破解方法
2013-08-15陈静
陈 静
新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问题及破解方法
陈 静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教育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中都提到,要从中小学时期便对学生进行艺术的普及与熏陶,这是培养全方位社会人才的必要步骤。但我国农村教育的思想、理念及设施都极度欠缺,所以大多数农村的中小学中艺术课程的开展都没有得到重视。笔者将结合新疆及西部落后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阐述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与破解方法。
教育改革;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问题;建议
陈静/新疆教育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新疆乌鲁木齐830043)。
一、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逐步实施,使中小学音乐教育成为热门研究课题。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程的开展在近年来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以及经济发达地区,在教学内容、师资力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得到了不断的拓展与丰富,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但是,在边疆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依然存在不少漏洞与问题,情况不容乐观。
新疆地处中国最西部,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和我国中东部地区相较有一定差距,在人文教育水平上也亟需国家的重视与资助。近年来,新疆的一些农村中小学虽然也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开展了艺术教育,但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及访谈等调查形式,发现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一)农村中小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不达标
通过调查发现,新疆很多农村中小学校开办标准较低,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不高,甚至存在不达标的现象。如教育大纲中所要求的初中课程,往往在这些中小学没有开设,从全国高校在新疆地区的招生与录取分数线较其他省市低这一事实中也能看出。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源于经济的落后致使思想没有完全解放,也和政府、教育局及相关部门的宣传与下达国家政策指令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同时,这也说明了新疆的教育机关对于学校的开办及办学质量没有尽到相应的监督与考核责任。
(二)音乐课程的开课率极低,学校重视程度远不够
通过实地考察新疆伊犁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开展现状,我们发现很多学校都不重视国家颁布的政策,依旧将教学重点放在文化课上,只是在形式上应付教育局的审查,并没有真正开设音乐艺术课程。在37所学校中,仅有17所学校实行了新课程改革,10所学校开设了音乐艺术教育课程,开课率甚至不足25%。这一严峻的开课率摆在我们面前,充分说明了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足、学校教学观念不完善。
(三)音乐教育的师资人数与力量不足
任何好的教育,都需要完善的师资力量来配合完成。师资不仅指教师的人数,更指的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因此师资不只通过学校选拔和审核,也需要教育机构的统一筛选、培训来严格把关。
据统计,新疆一些农村的音乐教师不仅人数有限,在水平上也参差不齐。中学音乐教师的人数远远少于小学,在农村中小学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平均一所中学只有3—5名音乐教师承担三个年级的课程;音乐教师的学历结构显示教师水平达标率欠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只占5.8%,接受过专业艺术与音乐学习培训的教师人数过少,并存在严重的兼职现象,这对学校的形象及课程教育质量都有极大影响。
(四)音乐课堂教学环节与内容单调乏味
新疆农村中小学所开设的音乐课,课堂形式及教学内容过于单调与乏味。教学内容基本上都能按照教材进度要求完成,但是教师的教学常常存在即兴化现象,个别教师甚至将当下社会上的网络流行歌曲带入课堂,这种形式若作为娱乐未尝不可,但作为教学内容未免有失大雅。教学内容仍然以唱歌教学为主,很少涉及到真正的试唱练习、乐理学习及赏析知识的传授,这种单调的教学内容也导致了教师备课简单敷衍,程式化现象很严重,没有真正进行教学设计、创新等。课上,师生之间交流少,授课方式过于传统,气氛也较沉闷,不能调动起学生们对艺术课的积极性;而最终评判学生考核成绩时,也时常存在有的老师通过学生是否调皮、老实或迟不迟到等表现给予成绩,而不会进行真正的音乐课程考试来检验学生是否增长了相应的艺术素养。
(五)课堂上可用的音乐设备与设施极度欠缺
如果将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比喻成是一场战争的话,那么音乐教师就是战士,音乐课堂就是战场,而音乐设备就是“武器装备”。我国教育部的音乐新课标明确提出,“开展音乐课程的学校应当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设备,如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同时学校应购置音乐读物、音乐杂志和音像资料等”。
在音乐设施与设备的配置上,国家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力度,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农村开办学校的经费仍然不足,有限的经费仅能维持学校的基本运转,无钱购置音乐教学设备。不少学校不但缺少打击乐器、管弦乐器等昂贵的音乐教学设备,还缺少录音机、五线谱黑板等基本教学设施。
在调查的新疆37所农村中小学中,只有十余所学校有专门的音乐教师,而多媒体教室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这种情况导致音乐课所需要的各种形式的彩排与练习,如合唱、舞蹈、乐器等,都没有固定场所以及必备的教学设施,这对音乐课程的质量有极大影响。
由此可知,新疆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财力、人力及思想上的不足与欠缺,这便需要多角度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加以破解。
二、破解方法
(一)办学者与管理者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农村中小学普遍对音乐教育不重视,究其原因,是主管农村教育的教育机构和相关部门,主观上对音乐教育的普及及宣传不到位,没能重视音乐课及美育。而农村教育的管理者往往认为音乐教育可有可无,也没有将音乐新课标落到实处。所以,解放农村办学者的思想、转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是落实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
农村中小学领导应当认真学习并领悟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课标的实质,了解音乐对学生全方面素养和情操培养的意义,认识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而不再死板地认为“分数至上,升学至上”,全面贯彻国家政策。同时也应当在教师、学生与家长中宣传艺术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到认可和重视,对学校起到极好的配合及监督作用。
(二)教育机构配合学校加强师资力量
改善音乐师资队伍的现状,教育局应当加强对农村在职音乐教师的培训,逐渐建立农村音乐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开展音乐课程标准的专门培训、业务能力培训以及音乐课程成绩绩效考核等,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育部门不仅应当在选拔及培训上给予指导,还应当协调政府部门,对于西部地区的教师与支教人士给予经济、生活与政策上的补贴和鼓励。中小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教师招聘程序和标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音乐教师进行严格筛选,对应聘教师的音乐水平等级做出具体规范,实际考核音乐教师的声乐或乐器能力水平,对教师的学历进行限制。
(三)加大资金投入,优化音乐设备配置
边疆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不足,办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的一大原因就在于没有充足的资金,置办除必要的教学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政府与教育局应当重视并充分考虑到音乐教育所需要的投入,在政策和经济上都给予适当倾斜,例如额外向国家申请教育投资、多方筹措资金等;并且加强整体调控,减少重复环节中不必要的循环投入、资金浪费等情况,以保证音乐教学基本教学设备的配置和使用。而学校也要精打细算,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有选择有顺序地引入音乐教学必须的设备。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很多音乐课程需要的乐器,农村学校也有能力购置的,如口琴、竖笛、三角铁等小型乐器;而五线谱黑板、音乐常识挂图等等教学用具也完全可以购买,并且可以循环使用。
总之,农村中小学校应当量力而行,不断优化学校音乐设备配置,逐步改善音乐教学条件,从而保障音乐教育的顺利实施。
(四)教学形式多元化,升华音乐教育的意义
新课标中,音乐教材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艺术是没有边界的,艺术就来源于人们的生活。而中小学生是创造力与想象力最丰富的人群,他们不仅可以从新的视角上欣赏与领悟音乐艺术,甚至能用自身的童真童趣创造出更好的音乐。我国地域广泛,城市众多,所以新课标在实行过程中,在不同省市的侧重点与传授方向也各有差异。农村中小学校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在新课标要求的内容上,完全可以推陈出新,将所在地的艺术文化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或引入现代社会所提倡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拓宽学生们的眼界,同时鼓励学生们自我思考与自我创造。同时,音乐教学的意义应呈现在课堂上,不仅将教材的使用权交给师生,更应当让师生都感受到艺术的美感,从而达到教育兴国战略中所要求的“美育”,让学生们学会鉴赏和领悟音乐的魅力,学会创造艺术。
三、结束语
在教育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形势下,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更加重视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并且不单单局限在呆板的应试中。“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小学生是教育的重心,是人才培养的开端,他们是否能健康发展直接决定我国是否能实现人才发展的未来。而我国有75%左右的学校都在农村,也就是将近70%左右的学生都在农村接受教育,农村中小学对音乐课程的贯彻与落实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到音乐课程改革的成果。2011年,教育部制定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农村中小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政策和要求,有助于推动义务教育的健全发展,意义深远又重大。
:
[1]李书宇,李红梅,潘龙华.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音乐教育[J].北方音乐,2010(1)
[2]张海彬,史春梅.新疆伊犁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M].科普读物
[3]田莉莉,邱小健.农村中小学实施音乐新课程标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6)
[4]佚名.音乐新课程给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带来的挑战[J].黔东 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5]张红.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探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4)
G42
B
1671-6531(2013)18-0158-02
责任编辑:何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