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共性的多维度研究初探

2013-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8期
关键词:共性语法语言

黎 河

语言共性的多维度研究初探

黎 河

语言共性论研究是多维度的,这其中体现了经验论与唯理论的相辅相成、功能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对立统一。本文主要探讨了语言共性的发展历程,具体阐述了Greenberg等人的类型—功能共性观和Chomsky的天赋共性论。

语言共性;功能主义;形式主义

黎河/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贵州贵阳550001)。

世界语言有三千多种,它们各有差异,但经过人们大量的研究发现,各种语言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共同特征。经验论者以语言本体角度为出发点,通过归纳法从语言的形态、语音、句法和语义等方面讨论语言共性,而唯理论者则把语言当作一种普遍的理性现象加以分析,用思维层面的逻辑规律来解释语言共性。本文拟探讨语言共性论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Greenberg的类型——功能共性观和Chomsky的天赋共性论。

一、语言共性论研究简介

语言普遍现象问题第一次提出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最有影响的学者波依修斯,他认为语义具有普遍性,语义与真实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刘润清:2007,16)。12世纪中叶赫里亚斯主张用逻辑方法研究语言问题,称为“语法逻辑化”,促进了普遍语法这一概念的产生。德国哲学家Alsted1630年第一次提出了“普遍语法”这个概念。从此,发掘各种语言中共性的东西,建构一套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成为语言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欧洲民族语言许多最早的语法相继问世 (罗宾斯,1997:113),语言共性方面的研究深受哲学界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影响。笛卡尔曾申明要创造一种能像数学符号一样通行世界的语言;法国的梅桑纳、英国的达尔格奴斯都提出建立理想语言和普遍语言的设想;英国的威尔金斯提出了世界通用语法的设想;莱布尼茨提出以符号逻辑原理构造普遍文字的设想;法国的罗瓦雅尔学派认为人的理性和思维的普遍性造就了语言的普遍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阐述语法的普遍原则,其代表人物阿尔诺和朗斯洛写成的《普遍唯理语法》将普遍语法研究推向高峰。18世纪的哈里斯发表《对语言和普遍语法的哲学探讨》支持语言普遍性。19世纪语言学的标志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经验主义占主导,欧洲古典类型学诞生,主要贡献是划分语言谱系,出现了Schlegel兄弟的语言形态特征、Rask的语言统一性思想、Grimm的音变理论、Humboldt的形态类型三分、Schleicher的谱系图等等。20世纪上半叶以Bloomfield为首的美国结构主义贬低语言普遍性,对语言共性持保守态度,唯有Sapir在《语言论》中承认了语言共性的存在,他认为最落后的南非Bushman人用丰富的符号系统的形式来说话,实质上完全可以和有教养的法国人的言语相比。在欧洲,语言共性研究继续发展,出现了Hjelmslev的《普遍语法的原则》;布拉格学派代表性人物Trubetzkoy的音位类型学研究以及Jakobson对语音现象语言共性的贡献等等。在中国,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辩和墨家的逻辑可堪称是对语言共性的思考,第一部汉语语法《马氏文通》更是根据普遍语法的原理编写而成。20世纪50-60年代标志着语言共性研究新的高潮到来,出现了Chomsky的天赋共性论和Greenberg等的类型——功能共性观。

二、Chomsky的天赋共性论

乔氏以前的唯理论者把语言当作一种普遍的理性现象,认为语言共性只能在思维理性中才能发现。《普遍唯理语法》核心观点很能说明问题。

唯理论者认为人的理性与思维规律一致,思维理性决定语言结构,语言结构表达思维理性。而逻辑研究思维,语法研究语言结构。因此,逻辑的普遍性就决定了语法的普遍性,可用思维层面的逻辑规律来解释语言共性。普遍唯理语法成为了乔氏TG的先驱。这也不难解释乔氏为什么采用数学公式和演算句法等形式主义的方法来解决人类思维问题。受到儿童短暂并且不费力的母语习得过程的启发,乔氏构想出人类语言共同的潜在规律——普遍语法,它天生地在人脑中掌握并且固化,这是其创新之处。Comrie(2009,4)认为乔氏的语言共性就等于天生的语言规则,这些规则有助于小孩的语言习得。为了解释语言多样性,乔氏提出了“原则参数理论”,认为不仅有一套解释语言共性的普遍的天赋性原则,而且还有一套解释语言差异的天赋性参数。

虽然乔氏第一次从心智上阐述语言如何产生的问题,但其天赋说和形式主义明显有弊端。Hawkins认为天赋的语言习得机制无论在遗传学和神经学都还没有直接的证据,唯一的证据是间接的可学性(引自沈家煊,1991)。乔氏崇尚组合原则和以形式逻辑为基础的二分法,主客分离,在一个系统内部,为了追求客观真理,人被赶出这个系统,这就导致了语言研究远离了言语社团这个大环境,忽视了语义出现的认知环境,放弃了语言使用的情景语境,属于去语境思潮下的语言共性研究。而且唯理论研究语言共性的方法,深入研究少数语言,对这些语言进行抽象分析也存在问题。由于语言共性都是一些抽象的规则,导致对不同语言的语料分析无法提供相关的信息 (Comrie,2009:4)。这证明了其论证范式完全是先验性的,没有具体语料作为支撑。但是乔氏认为UG存在于大脑中,并把它看成是一种由心理结构制约的、内在的心理机制,一种普遍的心理过程,这一伟大的构想不仅把对普遍语法的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而且还揭示了人类语言的深奥性,为体认共性论提供了重大启示。

三、Greenberg等的类型——功能共性观

Greenberg更多地从类型的、归纳的、可验证的方面寻求语言的共性和个性(祖人植,2002),其研究方法是对多种语言进行比较研究,并通过跨语言对其有效性进行检验。强调建立合适的语种语料库(Whaley,2009:26);注重句法语序,提出了四种词序标度;另外,他的共性研究的独创性还体现为历时研究,用语言的演变来解释语言的共性(Whaley,2009:25),并开创性地提出了蕴涵性共性。在这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的Greenberg的学生Croft和类型学家Comire。Croft明确提出了从语言的功能出发来解释语言共性并认为各语言的功能是一致的,即用于信息交流,而信息交流受到相同的两条原则(经济原则和象似原则)的支配。Comire也认为有些共性可以从功能和语用的角度较好地作出解释(丁信善,1989)。

单纯地通过跨语言比较寻找语言共性的规律仅仅将研究局限在语言表层分析上面,而且Greenberg所建立的大多数蕴涵共性很容易列举出反例被证伪;功能共性观将语言共性视为语言功能限制的结果,过分强调决定语言结构的外部因素尤其是语言的社会因素,这便导致了实际语料牵扯的因素很多,使研究者难以清晰分离出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 (刘丹青,2004:27)。同时,虽然Comire曾经尝试从概念出发探索语言结构形式的共性,但是他没有明确提及现实、认知和语言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也没有明确地提出从人与世界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的角度来探寻语言形成过程中的共性。

但是,用功能主义的方式来研究语言共性迎合了20世纪60-80年代兴起的语言研究的“再语境化”潮流,注重语言的功能和使用,强调对语言共性的考察必须结合社会、心理、认知等因素。从这个角度说,体认共性论是在功能类型学的研究框架下发展起来的。

对语言共性的解释多种多样。语言的共性也受各方面的因素制约,可能是由功能的、心理的因素,也可能是由或内部的机制驱动的。一种解释可能对某一语言共性现象有用,但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共性现象。语言结构背后的动因是相互竞争的,不同语言的语法是一定程度上的任意性和有动因的普遍原则相调和的结果,每一种语言中不同竞争动因之间的协调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任意的(Croft,2000)。

[1]Bernard Comire.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William Croft.语言类型学与普遍语法特征[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丁信善.语言共性与类型研究的历史发展述略[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89,(3)

[4]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6]罗宾斯.简明语言学史[M].许德宝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7]沈家煊.Hawkins《什么是语言共性》一书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4)

[8]Whaley.Introduction to Typology the Unity and Diversity of Language[M].北京:世界图式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

[9]祖人植.对外汉语教学法体系研究思路述评——从语言共性与个性视角[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H0

A

1671-6531(2013)18-0023-02

责任编辑:贺春健

猜你喜欢

共性语法语言
语言是刀
共性
跟踪导练(二)4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的共性研究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