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教育视阈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路径探微
2013-08-15曹洁萍
曹洁萍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培养的是既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和实践型的专门人才。高职语文是一门融工具性、实用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文化教育课,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各大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对专业课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而作为各专业共同基础课的语文课程改革却未真正展开,只有少部分高职院校语文课程在进行改革,很多高职院校语文课程仍游离于课改之外。虽然有些学者和一线教师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但仍处于摸索阶段,所以语文课程的定位和应承担的任务尚不够明确,对语文课程教育应达到的目标也缺乏阐述,更缺少可操作的课堂教育范式。
1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日益缺失、高职语文教学日益边缘化的今天,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积极探索一条适合高职语文发展的路子,是目前高职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对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能弥补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能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市场经济是功利的,但从长远来看,一切功利而又短视的行为都会被功利本身所淘汰,市场需要的是真正的才能,而不仅仅是技能,只有当技能辅之以良好的综合素质,才是一个健全的、能够真正立身于市场经济大潮而不败的人才”[1]。高职院校是“社会职业人才的摇篮”,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学生人文素质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而现今中国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却令人担忧。如果高等职业教育只注重技能培养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就会使所谓的“高技能人才”成为单面人,既阻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会给社会发展带来问题。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而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能有效地弥补当代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能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改变高职语文窘境的一条有效途径。高职语文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在思想道德、文化艺术、创新及实践能力、健康心理四个维度同时彰显人文素质教育的柔性张力,对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体系、完美人格的构建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许多文学作品都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华,表现了华夏儿女的情怀节操、品格修养,体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志趣爱好,对学生精神品格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孔子“见贤思齐”的人格品质、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道德境界、屈原“兴国存君”的爱国情感、杜甫“穷年忧黎元”的忧国忧民情怀。
而当今高职院校中,很多高职院校在“市场需求”、“就业导向”的指引下,“重理轻文”、“重技能、轻素养”,导致了语文基础性地位动摇、语文课日益边缘化。而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高职学生基本文化常识的贫乏、人文素养的缺失。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改变高职语文窘境的一条有效途径[2]。
3)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能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高职语文课之所以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这其中除了客观原因影响,主观努力不够也不能回避。很多高职语文教师的授课方式基本上沿袭中学模式,教师讲课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所以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也是高职语文焕发生机的唯一出路。
2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高职的语文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实际,形成一种既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又能体现学生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发展的突破口。
2.1 构建高职语文学科内容库
应改变以往高职语文不论院系、不论专业“一刀切”的做法,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必备知识和能力来选取教学内容。应在不同院系、不同专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岗位及相关高职语文能力的分析,然后将高职语文课程内容结合专业和工作岗位要求进行重新构置,建立一个包含各个具体专业的语文学科库,再根据专业的不同和学时的多少,选择不同的语文课程群和具体的知识点活页,最终实现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完美结合,真正打破高职语文课程封闭的“自我体系”,为学生零距离上岗扫除一定障碍,真正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高职语文学科内容库可以由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普通话、文学欣赏、演讲与口才、书法、中国历史文化、中文文秘、美学等课程组成,在每门课程中都设置相关的知识点活页。如演讲与口才,可由即兴演讲、社交口才、求职口才、推销口才等知识活页组成。应用文写作可由日常应用文书、商务应用文书、科技应用文书、法律应用文书等知识活页构成。
2.2 建设特色鲜明的高职语文教材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用的是传统的大学语文教材,选文缺乏时代感,多与中学语文重复,且忽视职业需求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教材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而且教学过程中也难以达到高职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培养要求。
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要精益求精,重新编写、出版高职语文教材,删除一些完全失去生命力和不符合现代科学要求的课文,增补一些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时代发展的同时又有高职特点的课文。要注重内容的模块性、经典性、实践性、扩展性。教材要以实用为宗旨,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职业素质引导。
教材要注重职业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训练项目和训练素材既要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又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要具有科学性、艺术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分成以下几大块:日常应用文书、商务应用文书、科技应用文书、法律应用文书。教材还要注重职业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按照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可以分成:口语交际基础、实用口才训练、专业口才训练、求职口才训练等部分。
2.3 精心策划主题实践活动
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课堂观摩法、启发引导法、实践教学法等。在职业口头表达、职业书面表达训练中,可以设计多个项目来组织教学活动,如自荐与模拟面试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设置求职情境,让学生按照要求扮演面试人员和求职人员进行现场模拟训练,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熟悉求职环节的要点、注意事项,掌握求职信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掌握求职面试的技巧。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还可以设置不同的情境,如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设置售楼员向顾客推销房屋的情境;对于机电、数控专业的学生,可在数控车床的咨询和洽谈情境下进行训练。这样的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口语表达方面的要求,可设计“专题辩论”、“模拟推销”、“新闻点评”、“即兴演讲”等训练项目,让学生多方位地参与语文学习的实践,促进了语文应用能力向职业能力的迁移。
2.4 建构开放式、全息化的高职语文考评体系
应探索与高职语文课程要求相适应的考核评价办法,建立一种更加动态、多元、全面、立体、公正的评价方式,考评体系应实现三大转变:评价方式由单一的笔试变为综合性评价,评价主体由教师评价变为多元主体共同评价,评价过程由一次性终结评价变为发展性评价。可以尝试建立一种“分项、分级、开放、积分制”的考核模式。
1)分项,即把语文考核分成三部分:一是过程性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出勤、课堂提问、各能力训练项目或任务完成情况、成果展示;二是终结性考核,主要是期末综合考试;三是能力证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的职业活动,学生取得的普通话、汉语应用能力、秘书资格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参加各级别的演讲、辩论、写作及相关技能大赛的获奖证书等,都可作为能力证明纳入课程成绩评定中。
2)分级,即把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的内容和要求分成若干级别,具体做法和标准也可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标准》来制定。各项成绩分“及格、良好、优秀”三个等级,及格即得到一个积分。
3)开放,即打破学科、专业和年级的限制,同时允许本学期暂不开设语文课程的学生参加考试,也可得到相应的积分作为毕业评价标准。
4)积分制,学生在校期间可多次参加语文能力考核,每次的得分可以累加,毕业时累加的成绩达到一定标准即可。
2.5 建设网络课程
大部分高职校园网已全面开通,运行正常,为学生利用网络课堂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可以以网站为基本载体将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放在网络上,实现课堂学习与网络自学的优化组合,从而建构新的语文立体组合教学模式。课程网站可以设置如下板块: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效果、在线练习、教学论坛、教学团队、友情链接等。高职语文教学网站,作为教师有力的辅助教学手段,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会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使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高职的教育功能依然是“育人”,而非“制器”[3]。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与竞争力,也影响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方向。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日益边缘化的今天,推进语文课程的改革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高职语文培养和发展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把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开创高职语文教育的新局面,是高职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王焕玲.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8(9):165-166.
[2]王宝岩.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2(1):92-93.
[3]吴晓义.“育人”而非“制器”[J].职教论坛,2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