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离岸金融结算中心的区位优势

2013-08-15鄢凤霞

重庆行政 2013年2期
关键词:金融中心离岸重庆市

□ 鄢凤霞

2012年10月29日,重庆市政府第137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区域性综合型金融中心的意见》,标志重庆市建立长江上游区域性金融中心正式启动。

从历史上看,重庆拥有悠久的经济文化氛围。二战期间,国民政府西迁重庆,把其作为陪都,使它由西南经济强市一跃成为全国经济、政治、军事中心和远东反法西斯指挥中心,成为和纽约、伦敦、莫斯科并列的国际知名大城市。这种长期形成的深厚的历史积淀,使重庆在向我国内陆离岸金融结算中心转化的过程中没有历史文化上的屏障。本文主要基于重庆市的区位优势,思考重庆市在创建长江上游离岸金融结算中心的过程中,通过加强金融生态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经验借鉴等,促进重庆建立长江上游离岸金融结算中心的发展。

一、重庆建立金融中心区位优势

(一)地理区位优势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位于嘉陵江长江两江交汇地带,处在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承东启西,贯通南北,是西南地区商业重镇以及水路交通枢纽,也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深处内陆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决定了重庆将是我国乃至世界经济活跃的地区之一,同时也表明重庆建立离岸金融中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重庆已经成为西部地区唯一拥有公路、铁路、水路与空路四位一体的综合交通优势的特大城市。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重庆成为中国西部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横贯中国大陆东西和纵穿南北的几条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干线在重庆交汇,3000吨级船队可由长江溯江至重庆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干线机场。同时,重庆还是中国西部电网的负荷中心之一,煤炭、天然气产量大,能源供应的保障程度高。重庆在林木、土地、矿产和水资源等方面储量也非常丰富,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有利的地理区位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对重庆创建离岸金融结算中心都起到有利支撑作用。

(二)经济区位优势

重庆曾经是重要的重工业城市,近年来轻工业也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这使得重庆工业产业门类齐全丰富,具备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

直辖以来,重庆的产业结构更加趋向合理。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逐年减少,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有所扩大,并具有强劲的金融需求。目前,重庆银行证券保险各类机构齐全,从业人数多,业务量大,银行业资产总额大幅度增加,外资存款余额不断上升。随着一批结算中心如惠普亚太结算中心,宏碁、华硕第二运营总部等在渝设立,在渝“过境”的结算资金量逐渐增大。从2008年开始,重庆利用统筹城乡金融体制建设政策开展金融创新,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渝中区获得“2009中国最佳金融生态区”称号,筹备已久的“西部华尔街”——重庆金融街已于2009年10月正式开街。另外,重庆正在加快建设土地交易所、OTC市场、生猪远期交易市场、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等一些要素市场,参与外汇交易市场、保险市场和股权私募市场的相关交易和活动,探索涉农金融产品、涉农保险、村镇银行等各种符合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兴业务,使重庆未来成为除全国银行、证券和保险三类主流业务之外的金融机构集聚地。截至2011年10月底,重庆市世界500强企业数已达195家,其中境外企业150家。市长国际经济顾问数量从2010年的23位增加至33位。重庆正成为海内外投资者抢滩的热土。

(三)政策区位优势

2007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发改经体〔2007〕1248号),国务院同意批准设立重庆市和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面推进重庆市各领域的建设。近年来,随着重庆市通过了《重庆市促进金融业发展若干意见》(渝府发〔2006〕114号)、《重庆市金融业发展激励政策实施细则》(渝办发〔2007〕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在国家战略层面正式设立“两江新区”、2010年2月26日,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正式挂牌成立,为内陆第一个综合保税区、2011年,《重庆市金融中心建设“十二五”规划》(渝府发〔2011〕113号)等,为重庆市创建长江上游离岸金融结算中心提供了政策支持。

另外,2010年5月国务院批复了重庆两江新区总体规划方案,成为内地第一个综合保税区。享受包括金融、财税、投资、对外贸易、产业发展、管理体制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两江新区作为保税港区,是国务院统一的具有特殊税收优惠的综合性对外开放园区,其“境内关外”的避税特点,对吸引国际大公司、创建离岸金融结算中心具有更大优势。

二、重庆市创建离岸金融结算中心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重庆作为新设立的直辖市,处在经济偏后西部,与京、津、沪相比,还有很大的不足。

(一)金融生态不足

重庆的经济基础与其他三个直辖市相比,要薄弱很多,而经济基础在金融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基础的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体系与诚信文化的建设。和京、津、沪相比,重庆市的金融生态在契约执行制度、信用记录与评价机构这方面发展得比较晚,在人才队伍建设、破产及破产保护、金融资产的所有权和抵押权执法规范、司法效率诸多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成本高等问题的存在也对金融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只有不断加强重庆的金融生态建设,才能为重庆市金融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高端金融人才缺乏

开展离岸金融业务需要大量精通国际金融业务的专业人才,然而,这种具有国际金融业务经验的高层次人才重庆还相当欠缺,不能满足重庆对金融人才的需要。因此,需加强对高端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打造一批能够灵活运用国际金融规则、了解国际贸易实务、具备时代要求的不断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因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存在大量优秀金融人才,重庆应当建立良好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培养本土人才的同时,尽全力吸引大批外来的优秀国际金融管理者来到重庆发展。

(三)金融经验缺乏

在国内,已经大规模开展离岸金融中心业务的有上海、深圳、天津等城市,但是与上述城市相比,重庆并不具备其他城市的共性。重庆作为一个非港口城市,与以上被普遍认可且经济繁荣发展的沿海城市相比,具有很大差距。且国外已经发展起来的离岸金融中心均定位于沿海经济圈,转口贸易与国际航运都非常发达。虽然重庆政府尽全力打造类似于新加坡的离岸金融中心,但是在离岸金融中心建设上,依然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遵循,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向金融经验成熟的地区学习,是重庆缩小与其他地区差距的一种有效且快速的途径。

三、对策及建议

(一)合理准确的定位

当前中国的金融中心呈现三种形态:一是以北京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总部集群,二是以上海为代表的要素市场主导,三是以深圳为代表的结算中心。重庆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所拥有的政策优势,相比以上一些金融城市,重庆适合建立以贸易结算为主的金融中心,同时,重庆不能像伦敦,东京,纽约那样成为自有型金融中心,重庆自身没有大量的资金供给者和使用者,因此可借鉴香港从外部筹集资金以满足内部或者周边地区的发展需要。打造金融中心的目标应该密切结合产业发展的需要,重庆应该立足于自身产业发展需要,实事求是,合理定位,根据自身现状打造具有重庆特色的发展模式。

(二)加强金融生态与人才队伍建设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金融业要不断创新才需要满足经济主体的需要,才能带动新一轮经济发展,重庆应重视并积极推动金融创新,以高新产业发展为导向,为区域内企业上市融资创造条件。

重庆应强化金融生态法制环境建设,法制环境直接影响着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同时应增强地方政府的法制观念,提高执法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并加快制定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关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根据《重庆市金融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2012年,重庆金融人才培养计划正式启动,着重解决金融人才结构性矛盾。目前重庆市高校财经院系的优势并不突出,政府应加大对财经院系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大力度培养具有创新开拓品质高素质的本土金融人才。同时,重庆也应尽全力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和完备的保障措施,尽可能地吸引外界优秀的金融从业人员来重庆发展。内陆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是一条未知的探索之路,在国际上都没有典型先例可循。重庆建立离岸金融中心切不可生搬硬套,可适当借鉴新加坡金融中心的经验,结合重庆自身情况,打造特色内陆金融结算中心。

(三)强化电子商务结算中心建设

随着计算机产业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逐渐向信息经济过度,电子商务已成为影响21世纪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电子商务在重庆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如今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情形下,重庆能推动国家外汇体制创新,率先建立起电子商务结算中心可以占得先机,提前聚集形成规模效益。因此,电子商务贸易结算中心是重庆成为国际化结算中心的关键所在,重庆必须有力应对电子商务潮流冲击,逐渐克服传统贸易模式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健全相关立法,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电子商务信息水平,努力建立电子商务贸易结算中心。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离岸重庆市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前行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当下与未来:对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发展的思考
构建昆明市面向沿边离岸金融中心的探究
“离岸社团”治理:综合施策 依法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