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战略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

2013-08-15

产业经济评论 2013年6期
关键词:新兴产业研究院工业

一、产业技术研究院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强调了未来我国发展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近两年,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我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实践中,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也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绩,例如高铁、大飞机项目等,国家采取“集中力量办大事”模式,进展相对比较顺利。

但是,毋庸讳言,在若干领域,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温总理在2011年第14期《求是》杂志上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无序发展”“条块分割”“产学研脱节”“缺乏核心技术”等问题。其中,产学研脱节是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的大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国内外创新系统发展的经验,我们认为,缺乏卓有成效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影响我国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

产业技术研究院又称工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实验室、工业实验室等,它发端于19世纪中后期的德国化学工业,后来在美国获得蓬勃发展,它是发达国家极其重要的科技制度创新,被称为“发明的工业化”。一百多年来,产业技术研究院极大提升了美国、德国等国工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成为发达国家的创新引擎。斯大林在二战后曾说过:“盟军在这次世界大战中胜利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步兵军团的数量优势,不是因为飞机,也不是因为坦克,而是因为伟大的美国工业机器,这个机器是由于这个伟大国家各个部分数以千计的实验室所支撑的。”

不同于大学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主要职责在于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成新产品和服务,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如果说大学实验室侧重于基础研究和教育、国家实验室主要解决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需求的话,产业技术研究院则是一国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核心力量。从科学技术转化的过程看,在基础研究和成果的社会化应用之间往往存在巨大的空间,需要大量的投入和复杂系统的再创新,其中,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其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只重视大学和国家科学院,而忽视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必然导致科技成果转化不畅。

发达国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往往分布在众多的大公司内部,像GE、IBM等,它们的实验室往往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引领世界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大企业不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往往实力较弱、资源有限,没有能力建立实力强劲的产业技术实验室。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建立为众多中小企业服务的公立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显得极为重要。

事实上,二战以后,无论是新兴工业经济体还是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建立公立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以解决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例如,美国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AIST)、荷兰应用科学研究院(TNO)、澳大利亚科学产业研究院(CSIRO)、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NRC)、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德国弗朗霍夫工业技术研究院(FhG),以及我国台湾省的工业技术研究院(ITRI)等。

以台湾工研院为例(ITRI),它建于1973年,三十多年来,它始终以成为“世界级研发机构、产业界的开路先锋”为使命,紧密地将国际产业发展趋势与台湾当地企业的技术需求结合起来,专注于关键技术研发和新产业孵化。在半导体、电脑及其零配件、汽车引擎、平板显示材料技术等领域担当了台湾新技术的引进者和开拓者。历史上,它成功孵化出165家高技术公司,培育出70多位较大规模高技术公司的CEO;超过19,000人的工研院院友走出去奋战在台湾高技术产业第一线。据统计,台湾现在有37种IT产品世界占有率第一,包括主机板、显示器、圆晶代工、扫描仪、网卡、集线器等,这些都离不开台湾工研院的技术支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台湾工研院就没有台湾IT产业的今天,有人甚至称其为台湾经济发展的“看得见的脑”。

当前,拥有6,000名员工的台湾工研院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一流研发机构,年度预算超过6亿美元,截至2011年,该院获得16,264项高技术专利,而且,屡获国际一流发明大奖,被称为全球高技术产业的“改变游戏规则者”。

二、我国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一直没有建立起使命清晰、目标明确的国家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当前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进程中,这个瓶颈制约显得尤为明显。

(一)已有的科研院所职能发挥欠佳

过去,我国各工业部门大都建有系统内的设计院、研究院等,但是,这些单位往往以设计成熟生产线和开发成熟产品为主,真正意义上的前沿性的技术开发较少,具有知识产权的成果并不多,而且受到体制等方面的束缚,这些院所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是比较弱的。而且,1998年我国实行科研院所改革改制后,原隶属于各工业部的242个公共研发机构,以及地方千余个研究单位全部转制为企业,更失去了作为公立研究机构的功能。据分析,在推向市场后,这些科研院所短期行为明显,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的矛盾开始显现。共性技术是不能完全依靠市场供给的,这是一个理论上的定论。

中国科学院虽然是名义上的国家级科学研究院,拥有百余个研究所,研究人员数万名,但是中科院的定位主要在于基础研究和国家战略高技术研究,这与面向产业的应用技术研究是有很大距离的。当前,中科院下属很多研究所在运营中大多采取了以项目养人的管理模式,导致一定程度上过度市场化的倾向,低层次和重复性的研发,弱化了中科院的战略使命。据有些学者的实证研究,过去十年,中科院实施的“知识创新”工程提高了其科学研究和知识生产的能力,但是技术创新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新技术的商业化,这与科学研究和发现新知是不同的。

(二)大学的产业服务功能在弱化

从国际上看,大学的功能主要在于基础研究和高等教育。SCI论文和诺贝尔奖是国际一流大学主要的竞争指标。目前,我国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看齐,越来越倾向于基础研究,SCI论文和诺奖导向是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大学越是世界一流,它们与中国产业实践脱节的倾向越明显,这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

(三)新兴的科技转化要素尚有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过去十多年来,我国仿效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了很多科技园、开发区、生产力中心、火炬中心等,它们或多或少地起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但是,总体上看,这些机构本身没有太多的研发力量,更多地以一种平台或者“虚体”的形式出现,往往呈现散、小、弱等特点,加之管理不规范,往往流于形式和表面,变成以招商引资为主,起不到应有的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

最近几年,为响应自主创新国家战略,国家发改委依托国内实力较强的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为12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挂牌;无独有偶,科技部依托国内科研实体,挂牌成立了23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但是,无论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还是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它们都过于依附现有企业和现有科研机构,成为现有单位锦上添花项目,这些“中心”在技术共享、共性技术研究、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往往不能尽如人意。

(四)地方性的产业研究院仍处于探索期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部分省市最近几年也成立了若干地方性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些研究院大多依托大学或者科研院所成立,如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2003年,嘉兴)、江苏苏南工业技术研究院(2005年,苏州)、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06年);昆山工业技术研究院(2008年)、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依托西交大,2005年,西安)、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依托西北工大,2005年,西安)、广东工业技术研究院(2008年)、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2009年)、广东LED产业研究院(2011年)、北京工业技术研究院(依托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等。近期,重庆等地也正在积极筹建区域性的工业技术研究院。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由于地方对产业技术研究院性质了解不够或者资源投入不足,加之运营体制不顺,这些机构普遍存在使命感缺乏、研究方向目标不明确、人才难留、资金没有保障等问题,因此,近期很难指望这些地方性的工研院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从当前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势头来看,国家本来希望通过已有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潜力在有关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在若干领域赶超发达国家,但是,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进展不是特别顺利,关键技术迟迟拿不下来,技术标准迟迟不能出台,我们认为,产业技术公共研发平台的缺位是重要原因,而建立国家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可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

三、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使命与制度建设

我们认为,未来,我国产业竞争力弱的问题将长期存在,短期内,在新兴产业领域,完全指望企业通过设立内部研发机构实现产业转型和国家技术能力的大幅度跃升是不太现实的。

更重要的是,随着WTO框架下TRIPS协议的生效,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的约束将会越来越紧,单个企业的模仿创新和追赶会越来越难,对个别企业研发的大量政府补贴也在理论和政策层面有很多争议,而建立公立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可以有组织地应对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纠纷,集中资源突破产业的共性技术问题,规避国际知识产权陷阱。

我们建议,近期,国家级的战略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应以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为主要研发对象,将来,研究院可以兼顾传统工业转型中的技术开发需求,分门别类地对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及市场化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未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使命和任务应当是:提升国家技术能力的关键环节;将科技供给与科技需求结合起来的最佳桥梁;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摇篮和智库;国家新兴产业标准的研究和制定者;应对国际竞争和解决国际知识产权纠纷的有效武器;复杂、集成、根本性创新的国家突击队;解决共性、公益性技术供求矛盾的有力工具;高技术产业高端人才的黄埔军校。

同时,国家应该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区域性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以服务当地新兴产业的发展,国家应该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以帮助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未来形成国家院和地方院相辅相成、支撑发展的体系。

在体制上,国家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设立要从一开始就注意采用科学完善的制度设计,虚心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完善官助民办的运行机制,给研究院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既防止行政化色彩过浓的倾向,又防止产业院与民争利、过度市场化的倾向,始终保持其公益性。

最后,建立国家级产业技术研究院不在于规模多大,而关键在于精干高效,发挥创新的杠杆、桥梁和发动机作用。因此,要高规格、高层次从海内外吸引世界一流的产业研发和管理人才,通过有组织努力,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良传统,凝聚力量,集中于关键技术集成和复杂系统的根本性创新,为全社会提供创新孵化的种子,使之成为战略新兴产业创新与发展的旗舰和桥头堡。因此,国家不仅要战略上重视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设立,而且具体运作上,必须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部委、国家工程院和中科院的力量,高起点、高层次组织筹划和建设。

[1] 阎康年.通向新经济之路:工业实验研究是怎样托起美国经济的[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2] 温家宝.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J].求是杂志,2011,(14):4-11.

[3] 马克·斯特菲克,巴巴拉·斯特菲克.创新突围[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5-12.

[4] 卞松保,柳卸林.国家实验室的模式、分类和比较:基于美国、德国和中国的创新发展实践研究[J].管理学报,2011,(4):567-576.

[5] 赵克.工业实验室的社会运行论:关于现代科研组织企业化运行前提和基础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6] 陈鹏,李建强.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及其启示[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8):124-128.

[7] Linsu Kim.韩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变迁[A].金麟洙,理查德·R·尼尔森.技术、学习与创新:来自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经验[C].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1.286-305.

[8] 史钦泰.产业科技与工研院:看得见的脑[C].台湾: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2003.

[9] 吴金希.如何防止战略新兴产业成为“瞎折腾”工程——兼论地方政府的角色和作用[J].中国科技财富,2011,(23):14-19.

[10] 柳卸林,支婷婷.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与能力提升[J].中国软科学,2009,(1):56-65.

猜你喜欢

新兴产业研究院工业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工业人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