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2013-08-15王玉鹏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受众信息技术信息

王玉鹏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传媒成为各国传播信息、输入文化产品的重要途径,也是各国竞相打造文化大国形象而努力争夺的制高点。处于信息时代的当代中国,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一、西方信息技术霸权对我国文化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信息技术革命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变革,它的资源共享性和信息获取快捷性使人类的理论体系、思维习惯、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国家安全观念,孕育出“文化安全”的全新概念。这就意味着拥有信息技术掌控权的西方发达国家可以利用现代传媒向他国进行意识形态、政治主张、文化观念的广泛输出,赢取国际文化话语权。西方信息技术霸权是指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科技优势,通过现代传播媒介向其他国家推行文化观念的霸权行为。这是发达国家依靠信息技术力量对比优势对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文化统治,也是国际文化交往中的一种非均衡状态。

信息技术打破了国界限制、冲破了时空藩篱,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发明,也是构建现代化传播系统的重点要素。但信息技术主要由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生产、输送和控制,发展中国家在这些方面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通过传播的绝对优势力量,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所隐含的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等内容在被输入国得到广泛传播和渗透,造成西方文化意识的殖民,从而不断侵蚀着被输入国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甚至中断该国独立自主的文化发展过程[1]。西方国家带有强烈反传统、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消费方式、行为习惯利用信息技术渠道大量涌入我国,对我国人民的传统观念和政治信仰造成了极大威胁。阿尔温·托夫勒曾在《权利的转移中》中指出:“世界已经离开了依靠金钱与暴力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信息强权的人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所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强大的语言文化优势,达到暴力与金钱无法达到的目的。”我国学者也指出:“高科技的运用,使西方的文化产品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西方国家大力加强和扩大意识形态的产业,如电影、电视、广播以及激光唱片、互联网等产业,并以优势的条件和先进的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2]英国摇滚乐的经济效益在1996年就已经远远超过了钢铁产业。2002年,英国创意产业出口额达到175亿美元。美国的文化产业产值约占GDP的1/5,收入占其外贸出口的38.5%,文化产业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70%,其音像制品出口超过航天工业。目前,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的广播节目由美国生产。美国迪斯尼集团的消费策略最具典型,迪斯尼主题乐园、惊险的全幕电视、米老鼠和唐老鸭为主体的动画片风靡全球,迪斯尼频道已经成为美国发展最快的收费服务有线电视频道。在这种规模化、创意化、现代化的文化发展模式下,西方国家成功介入我国文化信息行业,在获取大量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了文化意识的有效渗透。

西方信息技术霸权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威胁更体现在互联网上。“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的国际思想舆论斗争的新领域,强大的西方网络舆论可以轻易进入其他国家国民的视野,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严峻的文化网络安全问题。”[3]网络使世界各国置身于无边无界的网络信息场,在这个场所里,各个主权国家在利益关系上是独立主体,但利益疆界因网络而大大扩宽,国家安全由有形的国防军事较量转入无形的虚拟电子空间,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先进信息技术作用此刻芳华尽显。“2000年在全球信息产业中,美国中央处理器的产量占92%,系统软件产量占86%。美国IT产业投资占全球投资的41.5%,美国微软公司的‘视窗’系统占全球操作平台应用量的95%.美国互联用户占全球互联网用户总量的一半以上,电子信箱量占全球总量的58%,电子商务额占全球总额的75%,商业网站占全球总数的90%。”[4]“组成全球信息网络的90%以上的电脑都在发达国家,仅纽约地区的因特网服务商就比整个非洲的还要多。全球近3 000个世界性大型数据库,其中约70%在美国;全球共有的13台顶级域名服务器DNS中,有10台就安装在美国本土!凭借这些优势美国通过互联网就可以不仅控制访问互联网的任何一台个人电脑,还能做到监控别国对互联网的使用过程。最重要的是,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还掌握着计算机的核心技术——芯片技术,以及网络的核心——网络协议与计算机操作平台。凭借这些可以达到控制全世界大多数计算机和电脑网络的目的。”[5]美国对于互联网控制的绝对优势为美国扩散利己言论提供了绝对便利。在2011年日本九级大地震发生之后,美国CNN发布题为《CNN:日本地震或引发海啸,恐将波及多国沿海地区》的报道并通过互联网在中国网络上大肆宣传,引起中国民众和众多媒体广泛关注,制造出我国的震后海啸恐慌。从互联网的语言表达方面来看,“英文内容占80%,法文占3.5%,其他世界上众多的不同语系只占2%,而中文只占千分之几。”[6]强烈的反差体现出中国语言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分量之微弱,而英语占有量的突出优势意味着要运用互联网获取海量信息就必须掌握、精通这门世界性语言,伴随着语言的大量传播,西方文化的表达习惯也随之传入我国。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建立起自己的“信息霸权”,制定着信息化进程中的“网络游戏规则”,控制着信息交流的主导权,使网络交流失去了本应具有的平等性和交互性,形成了几乎是单向灌输其文化内蕴的网络信息场面。这正如约瑟夫·奈指出的那样:“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知识就是权力,强有力地领导着世界信息革命的国家比任何国家都有力量。”[7]

二、新兴大众传媒的不良效应给我国文化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信息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信息传播的范围扩展到全世界每个角落,信息传播的大众媒介也更为丰富。除了报刊书籍等传统传播媒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时代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们在充分享受这些新兴大众媒介传播给我们带来多种便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信息时代新兴大众媒介传播所具有的不良效应,深刻意识到新兴大众媒介传播的负面效应对我国文化安全的挑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信息技术革命促使大众传播媒体环境悄然变化。在计算机普及应用之前,大众传播的主要工具为报纸、电视、广播、期刊等传统媒介,呈现出受众广泛、信息公开、传播中心明确、传播路线单向化的主要特征,传播的对象是针对较大数量的、匿名的广大群众,传播的目的在于传播内容及时可靠地到达受众群体,传播的内容由专门的职业机构拟定,并由他们确定方式方法。在传统媒体主导传播时期,主管部门对于信息传播能进行有效管理,能将舆论范围控制在主流意识形态框架内,过滤掉那些恶意诽谤、搬弄是非的言论。“根据CTR市场研究全国36个城市读者调查的CNRS数据显示,受众对四大传统媒体——电视、报纸、广播与杂志的接触正在发生变化,除了电视受众基本稳定外,其他三大媒体日到达率明显降低。从2001年到2006年,报纸的日到达率下降了4.2%,日到达率下降反映受众规模的减少。同时,受众对传统媒体的接触时间也在减少,用于上网的时间已经超过了读报时间,并且还在呈现上升趋势。就核心受众而言(即25~45岁、大专以上学历、个人月收入超过2 000元的受众),5年来(2001—2005年)对于传统媒体的日接触时间明显减少(电视受众的日接触时间基本稳定),其中对报纸的日接触时间减少了20分钟,而对网络媒体的日接触时间则足足长了1.7倍(增加了88分钟)。”[8]这些数据说明网络媒体对受众的吸引力不断上升,传统媒体的主要地位正逐渐让位于网络媒体。网络媒体之所以能得到受众群体的如此追捧,原因在于网络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丰富,受众群体能及时捕捉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同时网络媒体所展现的信息生动具体,能够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更为重要的是,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方向上具有交互性特征,受众群体不仅仅是接受信息,还可以参与互动,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网民展开交流,尤其是在3G移动网络、平板电脑等技术的不断升级,QQ、MSN、BBS、微博、博客、社交网络、个人主页等传播形式的普及应用,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参与到网络传播中去。网络对于人们加快“社会化”有着重要作用,基于网络媒体的社交网站为人们开辟了新的“社会化”渠道。关于社会化媒体的作用,美国学者奎尔曼认为,社会化媒体将颠覆性地改变世界,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但是,不论是传统大众传播媒介还是新兴大众传播媒介,他们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都难免不出现传播失误,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由于大众传媒数量的增多,各类传媒之间的角逐较量硝烟弥漫,为了扩大受众占有率,他们绞尽脑汁,各有新招,但总体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和影响力主要集中于引导受众关注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从而增加受众数量。媒体主要采用反复传播与此事件相关的事件,强化该事件在受众心目中的分量,引导受众主动关注此事件,进而关注事件报道媒体。这显示出大众传媒在传播力上的能动性,但当前一些媒体一味地把“新、奇、特、怪”的信息作为宣传的主要内容,抓住受众群体的求异心理和反叛心理,不断制造噱头和炒作,使传播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和可靠性。互联网等新兴大众传播媒介还为大量色情、暴力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人们在浏览网页的时候,会无意点击到一些弹出窗口,而这些窗口所链接的网站包含了大量有关色情、暴力的图片、视频等,不同程度地腐蚀着网民的精神世界。同时,网络上的言论免责也为别有用心之人肆无忌惮地散播不良言论提供了广阔平台。“只要你在互联网上稍加留意,各种各样的BBS(电子公告牌)或‘虚拟社区’论坛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常常以某种热门话题来聚集一群人,或在中文或在英文BBS中发帖子,名义上是讨论某热门话题,实则别有用心,往往在网民达到一定人数时,话题急转,发布有关西方自由、民主的图片,可以制造所谓的华盛顿‘光辉形象’与所谓的毛泽东隐私揭秘、美国人民的民主与中国官员的腐败、微软公司的科技发展与中国国企的濒临破产、美国青年就手举可口可乐的灿烂笑容与中国下岗工人的饥寒交迫等。”[9]这种强烈对比容易让广大网民对当前的生存、生活状态心灰意冷,转而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否定、排斥,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文化安全,甚至国家安全。

总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凭借其在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优势,掌握世界话语体系,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传媒的不良效应,夸大影响我国文化安全发展的阴暗面,大大增加了信息时代价值引领和舆论导向的难度,给我国文化稳健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并沉着冷静、客观分析、积极应对。

[1] 金民卿.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35.

[2] 朱马杰.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博弈[J].国际问题研究,2001(2).

[3] 包仕国,陈锡喜.试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国家文化安全[J].宁夏社会科学,2006(1):117-122.

[4] 孙敬水.数字鸿沟:21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J].国际问题研究,2002(6).

[5] 王十一.“中国网络威胁论”甚嚣尘上[J].国防科技,2003(4).

[6] 周力辉,张新霞.网络时代的信息殖民现象及对策分析[J].高校社科信息,2004(5):24-28.

[7] Joseph S Nye jr.,William A Owens.America’s information edge[J].Forelgn Affairs,1996(6):20.

[8] 姚林.大众媒体传播力分析[J].传媒,2006(9):20-21.

[9] 张骥.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63.

猜你喜欢

受众信息技术信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订阅信息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