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院校本科生科研实践与探讨

2013-08-15陈国明刘盛平崔建国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3年11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生物医学本科生

陈国明,刘盛平,崔建国,王 洪

(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重庆 40005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1]。为此各高校积极营造浓厚的学生参与科研的学术氛围,纷纷制定了学生科研立项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办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团队精神和写作能力等,如清华大学的“SRT”,浙江大学的“STRP”,上海交通大学的“PRP”,“PEP”计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URP”等[2-3]。国家教育部等单位主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全国性大学生赛事,更是为大学生展示自身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国家级舞台。

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在各高校中一般只有少数品学兼优的学生才能够成功立项,未能对大部分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起到全面有效培养的目的,而且由于知识层次的限制,立项一般均以高年级学生为主,故较难形成各年级层次学生组成的科研梯队。当项目结题后随着高年级学生毕业或升学,项目组只能解散,对下一届学生的带动作用极为有限。虽然各学校出台了不少鼓励性政策和规定,但是由于本科生培养计划中并无学生参加科研的硬性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不强,教师参与科研指导的积极性不高[3],难以形成良好的学生科研氛围。

重庆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自2006年开始本科生招生以来,目前已有三届本科生毕业。针对传统以科研立项为主的学生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4],学院推行了一项“二年级科研导师制”的科研活动,鼓励二年级及以上本科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活动,培养科研素质[5]。通过短短几年的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些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本文就这些年来在组织开展学生科研中所遇到的问题与采取的措施进行整理与总结,以供同行共同探讨。

1 保障学生科研有效进行的具体措施

1.1 政策与经费保障

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是学生科研活动持续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如重庆理工大学校、院两级管理部门对学生科研活动均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出台了《学生科研立项课题管理办法》、《学生科技活动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本科生进行科研活动,并根据立项课题等级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若该课题取得一定成果或社会认可,便可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同时可获得一定的奖励与经费支持。二级学院特别制定了“二年级科研导师制”制度,鼓励任何学有余力的二年级以上学生到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科研的开展。

1.2 加强对本科生的引导与宣传,激发广大学生的科研热情

思想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只有认识到科研活动对自身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广大学生才能积极地参加各项科研活动[6]。然而,多数大学生认为只要学好各门课程,拿到相应的课程学分,能顺利毕业就万事大吉,对参加科研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参与热情普遍不高。

针对上述问题,学院每学年均多次召开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宣讲动员大会,向学生介绍本专业最新前沿科技,提升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同时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的宣传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参加科研活动的益处。班导师亦利用班、团会等机会,深入学生中宣讲尽早参与科研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宣传与引导,学生们从思想层面上提高了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科研热情得到大幅度提升,甚至主动联系教师要求参与科研工作。

1.3 适度鼓励,促进并保持团队的持续科研热情

科学研究能否成功往往在于能否持之以恒。在学生科研团队中,由于多数学生的起点较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一般只能处于较低层次的认识研究和实践,且短期内难以取得大的成果,另外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不时会遇到一些难题,这往往使得多数学生失去继续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如何激励学生进行持续性的科研活动成为学生科研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教师经常运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勉励教育,如组织与高年级学生的经验交流、组织学生聆听“弘毅”讲坛的学术报告等,让学生明白“成功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在于持之以恒”,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科研热情,促进其良好科研品质的形成。

1.4 设置难度合理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自拟科研课题

在学生科研实践活动中,科研课题的设置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课题过难或过易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在学生科研课题的设置方面,应根据本科生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上所学的知识,设置难易适中的、有层次的、能够应用所学知识的研究项目。对低年级学生设置基础性训练型项目(如有源信号滤波器的制作、基本调整管稳压电路的制作等),对高年级学生则设置综合性探索型项目(如电子听诊器的设计与实现、无创血糖监测仪的开发等),也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师科研的子项目或者企业生产一线的研发项目中。通过不同类型项目的实践,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其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在课题设置上,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可以由学生自主设置可行的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学生自拟课题,由被动到主动,从“让你做”变为“我要做”,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起到引导和把关作用,将学生自拟课题中不合理的内容或目标剔除后,可任由学生自行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5 建立合理而严格的管理机制

学生科研团队建立后,有效管理课题及团队是避免学生科研流于形式,切实使学生参与到科研实践中,从实践活动中获得益处的关键。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以实验室为依托,结合国外经验,将实验室学生编为若干小组,采用梯级“带研”机制,即由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确保科研项目的有序开展;同时加强科研汇报机制的建设,不论教师是否出席,均每2周一次定期进行正式的全体实验室成员参加的项目进展汇报会,每学期举行2~3次本项目组所有科研小组参加的汇报会,并定期总结工作经验。在督促学生进行科研的同时,培养学生及时总结汇报的良好科研习惯。

1.6 开展启发式指导,重在过程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一般难以得到非常理想的研究成果。科研项目确立之后,指导教师主要采用启发方式进行引导,对具体实现的细节无需过度关注,只需把握研究的大方向,适度点拨即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参与科研的真谛所在,也是培养能力的最重要一环,是最宝贵的经历。对于学生而言,只有通过科研能力的培养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形成其良好的科研素质和勇攀科学高峰的探索精神[7]。

1.7 适时申报各类项目

每年均有不少校级、市级乃至国家级的各类竞赛项目可提供给学生申报,而这些项目一般均需要较好的研究基础才能申报成功。因此,只有让本科生尽早到实验室参加科研项目,打牢基础,才能获得参加各类竞赛的资格,才能与其他高校或者院系的同学同场竞技,从而激励学生的科研热情与积极性。取得一定竞赛成绩后,亦可对其他学生产生激励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同时,成功申请到项目不但能得到一定的经费支持,而且能保证学生科研活动的持续进行,形成良性循环。生物医学工程系学生曾多次参与校级“开拓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市级“盛群杯”单片机设计大赛、国家级“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 结束语

由于各方面重视,生物医学工程系的本科生(包括低年级学生)多数进入相关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实践活动,这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动手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得到了有效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也得到大幅提升。迄今为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虽只有三届本科毕业生,但通过良好的科研实践活动,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在考研录取率、一次性就业率等关键指标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该校各专业中均名列前茅。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7.

[2]何再银,呼格吉乐.加强高校学生科研组织与管理的对策探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3):133-136.

[3]李雪.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科研活动的思考与建议[J].时代经贸,2011(3):94.

[4]陈忠敏,杨禹,陈国明,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探讨[J].科学咨询,2011(13):115 -116.

[5]崔建国,韦云隆,王洪.毕业论文写作与科研素质培养[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5):154 -157.

[6]熊志海,陈纯柱.理工科高校本科法学教育模式探索——兼论重庆邮电大学信息法学人才培养[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5.

[7]邹开亮.论当前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19-122.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生物医学本科生
刍议“生物医学作为文化”的研究进路——兼论《作为文化的生物医学》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国外生物医学文献获取的技术工具:述评与启示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LED光源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分析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本科生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以经管类本科生为例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