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学习理念调查研究
2013-08-15何周春龚彦知
何周春 龚彦知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一、引言
Richards&Schmidt指出学习理念是指学习者关于语言、语言学习、语言教学等不同方面的概念与认识[1]。Victori& Lockhart认为学习理念是“学习者对自己作为学习者、对影响语言学习的因素和语言教学本质的总体假设”[2]。由此可见,学习理念是学习者关于怎样学习、怎样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怎样实施合理的课堂行为以及怎样设立学习目标等认识。Wenden指出学习理念主要包括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如练习、用二语思考等;对语言的认识,如学习者对语法、词汇、错误的反馈等;对学习者自我的认识,如情感、自我和语言学习潜能等[3]。本文依据学习理念构成的基本要素,对学习者学习理念进行访谈调查,研究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学习理念的差异、成因及对策等。
二、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①高水平学习者与低水平学习者学习理念差异是什么?②产生学习理念差异的原因是什么?③教师该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习者建立正确、积极的学习理念?
2.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对象是四川省某大学二年级某一个班的10位非英语专业学生,根据其2012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分为低水平和高水平两个组进行分层访谈与统计。其中低水平学生5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分别为256,295,305,316,287;高水平学生 5 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分别为 553,586,596,557,621。为了更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学习理念和实际的学习行为等,笔者还对被试的英语任课教师做了相应访谈和分析。
3.研究工具
采用半结构式的个人采访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笔者根据Horwitz及戴炜栋的问卷设计对将要进行的采访问题综合归类[4,5],共26个问题,分为5类:①对语言本质的认识;②对语言学习策略的认识;③对语言学习条件的认识;④对语言学习者的认识;⑤对学习理念形成的影响因素的认识。然后,征得10位学生的同意,分别对26个问题进行约1小时的录音访谈。并对10位学生的英语任课教师进行关于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等情况进行总共约1个小时的访谈与录音。最后,先将所有的录音转写成文字,然后对学生访谈记录与教师访谈记录进行分析,研究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学习理念的差异性及成因。
三、研究结果及讨论
在访谈的26个问题中,有10个访谈的结果表明不同语言学习水平学习者的学习理念存在一定的共性(由于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学习理念的差异性,因此简述共性),而另外16个访谈问题的记录结果表明低水平学习者和高水平学习者学习理念存在显著性差异。
1.学习目的的差异性
虽然低水平学习者和高水平学习者都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其学习目的存在差异性。首先,从学生访谈结果可知,低水平学习者学习目的是为了考试;而高水平学习者学习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例如对于访谈问题1,低水平学习者认为“因为要考试,学习英语才重要”;而高水平学习者认为“要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需要就得学习英语”。其次,从教师访谈可知,低水平学习者在为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缺乏层次性、渐进性与整体性,始终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时过高估计自身的能力,常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而高水平学习者学习目的是“为了用英语,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制定具体的短期的和长远的计划与安排”。低水平学习者学习动机不明、定位不准是导致其语言水平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与之相反,高水平学习者学习目的性强、学习动力强,语言水平相应也高。这表明,学习理念与学习目的相辅相成,学习理念指引着学习目的,而学习目的影响学习理念的形成。
2.对学习难度认识的差异性
虽然低水平学习者和高水平学习者都意识到学习英语有一定难度,但就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的方式方法存在差异性。首先,从学生访谈结果可知,低水平学习者从心理上更认为学习英语语法、词汇等有难度,而且似乎无法逾越这种心理障碍;而高水平学习者虽然意识到学习有难度,但从心理上能战胜它,能主动地采取措施去克服这些困难。例如对于访谈问题2和3,低水平学习者认为“学习英语很难”,且表现出他们对于这些困难是无计可施;而高水平学习者认为“只要自己学习英语有兴趣,就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英语也就不难”。其次,从教师访谈中也发现,低水平学习者“总是被学习困难所困扰或牵制着,总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高水平学习者则是“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困难的方式方法”。这也正如Mori指出低水平学习者和高水平英语学习者的理念有较大差距,高水平的学习者往往认为二语学习容易,是因为他们总是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6]。这表明,学习理念受到学习者情感等因素的影响。
3.学习方法上存在差异性
不同语言水平的学习者对学习方法的认知、选择以及运用等方面存在差异。首先,从学生访谈结果可知,低水平学习者的学习方法更死板、机械;而高水平的学习者的学习方法更灵活多变。例如从问题11和问题13可知,低水平学习者更多的是依赖他们的母语,学习方法更多采用“死记硬背”,对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对以往和将来的学习内容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框架,对自己学习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反思。其次,从教师访谈结果可知,其中一名低水平学习者“很勤奋,但方法死板,学习始终没有多大的进步”。多数低水平学习者“更奴性、更被动,常常是被教材、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一般不会主动回答问题,更不会问问题”;而高水平学习者“更具有创造性、主动性,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安排,主动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认真预习、作笔记和归纳总结,每次总能做到有备而来”。
4.在归因上存在差异性
低水平学习者认为,外因是导致其语言水平偏低的重要因素,而高水平学习者认为内因是主要因素。首先,从学生访谈结果可知,在总结学习成败时,低水平学习者更注重学习的外部条件所造成的影响;而高水平学习者更注重学习的内部条件产生的影响。低水平学习者把失败看成是由于老师的教法不好,教材不好或是考试试题出得不好等;而高水平学习者把失败看成是一次机遇与挑战,把成功与失败看成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连续点。例如从学生访谈问题17、问题19和问题25可知,低水平学习者认为“老师的教法不好、自己语言天赋不好”是造成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而高水平学习者则认为“努力还不够,方法还有待改进”。其次,从教师访谈结果可知,低水平学习者更多的是看到他们失败的一面而忽略他们成功的一面;而高水平的学习者既看到他们的成功的一面也注意到自己不足的一面。
5.学习理念和实际的学习行为差距存在差异性
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学习理念与实际学习行为差距存在差异性,语言水平越低,差距越大。首先,从学生访谈结果可知,低水平学习者学习理念与其实际学习行为的差距大,他们只知道一定的理念而无法将理念付诸于行动,甚至存在学习理念与实际学习行为相悖;而高水平学习者学习理念与其实际学习行为基本一致。例如从学生访谈问题12(使用英语进行学习是否是一种好方法)、问题16(乐于用英语交流是否是好的学习方法)和问题18(勤奋是语言学习成败的关键)的访谈结论可知,低水平学习者只会意识到方法的好与否,但未对该方法进行实践。其次,从教师访谈记录可知,低水平学习者“只知道策略的概念或朦胧的意识,而无具体的学习行为”;而高水平学习者不仅知道学习策略,而且清楚“该如何去做”。
四、原因分析及教学建议
1.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低水平学习者与高水平学习者在学习目的、学习难度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性,而这种差异与他们过去学习经历有关。笔者在2005年的调查中也发现我国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开始学习时间的早晚,而在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最初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是影响语言学习成败的关键[7]。人们所拥有的每一种记忆、每一个观念和概念,都是建立在以往的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学习者能从一系列的教育过程中总结出如何学习的理念。他们总是把他们自己的学习理念、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带进课堂,而这些恰好表明他们是如何进行学习的。相应地,他们的学习经历又会强化或改变他们的学习理念、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等。
首先,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想象力,为将来的学习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习者一定的想象空间和时间,让他们为自己的梦想而设计。例如,可在新学期开始,让学习者作一个初步的学习计划。内容可关于每天用多少时间去学习英语;课堂上该怎么学;课后该怎么学;学习目标是什么等。其次,只有美丽的想像,而不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是学不好的。无论是季羡林提出的“勤学苦练”[8],还是何兆熊提出的“艰苦的盘练和长期的积累”[9]都说明“外语学习并无捷径可走,外语实践能力的提高必须以艰苦的劳动作为代价”[10]。教师一方面可以用(英语界)名人的学习经历或班上某个优秀学习者的学习经历作为榜样引导学习者,说明学好英语需要付出努力和辛勤的汗水;另一方面,教师又要引导学习者如何做到有效的勤奋,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在逐步的引导过程中,让学习者感受到成功的快乐,逐渐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2.学会反思
以上研究结论表明,低水平的学习者在归因上存在问题,他们的学习理念和实际的学习行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不会反思。Dewey指出,反思是基于一定事实和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有意识的、主动的建立信念的行为[11]。反思是对过去经历的反应,学习者以此作为对过去学习的评价和对将来学习计划、学习行为的资源。学习理念只有在反思过程中不断建构、修正并用于指导学习实践,才能使学习理念得到不断完善与提高。
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习者反思的时间和引导。Myers指出,教师应该为学习者提供机会去反思为什么要学习和如何有效学习[2]。反思包括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的起因、目的、结果、材料及过程的反思,如常常自问:我真的努力了吗?今天在英语上花了多长时间?学到了什么?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等。反思的方式可以是个人反思,如写日记;也可是集体反思,如可通过与老师、同学或家长等的交流来进行。其次,在反思的过程中尤其是要注意正确归因。在反思的过程中,人们都试图维持一种积极的自我形象,当发生好事时,他们很可能把它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或能力;当发生坏事时,则认为这是由于一些他们无法控制的因素造成的[12]。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要认识到内因才是成功学习的关键。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习者反思其学习成功与失败的主客观因素,如学习方法、努力程度、学习环境等,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增强学习理念
以上研究表明,学习者学习理念决定着语言水平的高低,而语言水平的高低又反作用于学习理念的形成。学习理念既是对以往学习的总结、概括,同时又为学习者将来的学习画出了蓝图,不同学习理念产生不同学习结果。因此,“如果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他的信念和知觉。当他看问题的方式不同时,他的行为也就不同了[12]”。
首先,教师学习理念影响学习者学习理念的形成,教师需要对学习者进行必要的理念“灌输”。Kern对180名学习法语的美国一年级大学生的调查发现,通过一学期(15周)理念的学习,学生有35%到69%的理念发生了变化[13]。其次,学习理念又可分为正面的学习理念和负面的学习理念,教师应帮助学习者建立正面的学习理念,消除负面的学习理念。“正面的理念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使用他们内在的资源,更能清楚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选择。而负面的理念影响学习者的期望值。低的期望值会导致低水平的学习动机,导致每一次所预料的失败[14]”。因此,教师应了解学习者学习理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避免或纠正负面的学习理念,以此提高学习者语言水平。
五、结语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理念不仅受到自身语言水平的影响,也受到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而这些形成的学习理念又会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等。因此,学习理念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化的体系。教师必须把学习理念融入到实际教学中,让学习者逐渐学会学习,建立学习自主性,这应是有效外语教学必经的过程。
[1]Richards,J.C. & Schmidt,R.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
[2]Gardner.D. & Miller.L.Establishing Self-Access——From Theory to Practic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5.
[3]Wenden,A.Hepling language learners think about learning[J].English Language Journal,1986,40(1):3-12.
[4]Horwitz,E.K.Surveying student beliefs about language teaming[A].A.L.Wenden& J.Robin(eds.),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C].London:Prentice Hall,1987:119-132.
[5]戴炜栋,等,一项有关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观念的调查分析[J].外语届,2002(5):24-29.
[6]Mori,Y.Epistemological beliefs and language learning beliefs:What do language learners believe about their learning[J].Langauge Learning,1999,49(3):377-415.
[7]何周春,等.少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10):38-43.
[8]季羡林.外语教育往事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9]何兆熊.办好英语专业之我见[J].外国语,2003(2):46-50.
[10]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1]Dewey,J.How We Think.A restatement of the relation of reflective thinking to the educative process[M].Boston:D.C.Heath,1933.
[1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3]Kern,R.G.Students’and teachers’beliefs about language learning[J].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95,28(2):71-92.
[14]Puchta.H.Creating a Learning Culture to Which Students want to belong:the application of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to language teaching[A].In Arnold,J.Affect in Language Teaching[C].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24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