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讨

2013-08-15

关键词:研究性理论课理论

陈 超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其任务和目标十分明确: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培育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将实践教学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在实践基础上拓展、延伸,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实践统一。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宗旨

中宣部,教育部于2005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意见指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国内有学者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性、综合性和研究性阶段。研究性实践教学即教师根据实践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确定研究课题。教师根据教学任务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规定一定范围让学生自主选题[1]。学生也可以通过个人或与他人的合作来完成实践学习过程,锻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实现自我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政治性、学术性、针对性、实践性等特点,通过课堂教学集中讲授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但实践证明单纯的理论讲授效果并不理想。广大师生的共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应该紧密联系实际,重视实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的形式多样,但最为便捷、有效的是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师生共同参与,选择课题开展调查,以课题研究推进理论认识,学习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毛泽东在 《实践论》中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为实践提供动力和新的对象。”[2]学生接受的知识大部分是来源于间接经验,要想学生真正信其真并接受,应该让知识回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高水平大学应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追求卓越。为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研究性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由课堂讲授者转变为组织者与参与者,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有机融合。 以研究为基础的实践教学呈现出教学体系主体化,教学方式个性化的特征,实践教学的宗旨即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

二、研究性实践教学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属于科学理论的范畴,而且具有意识形态性质;既具有知识特性又具有价值特性;既具有科学认识功能,又具有价值导向功能。研究性实践教学模式是近几年高校普遍提倡的新形式,它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政治人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课程的实效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提高课程教学实效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其间,学生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要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理论,而是一种指导方法,是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理论的实践性要求我们改变传统“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教育”的教学方式。因大学生对社会了解不够,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分析、判断不易把握,容易对理论知识产生怀疑,动摇理想信念。因此,大学生不仅对所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上接受,而且应学会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掌握认知规律

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研究性实践活动具体化,最后上升为更具体的抽象,即马克思主义的认知路线抽象—具体—抽象。经过研究性实践活动学生将思想品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品德意识,并经过道德行为、道德意志、成为道德习惯,从而使学生心理素质得以提高,心理更加成熟,社会化程度提高。

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看,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学生知识大部分来源于课堂教学,而直接经验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学生容易接受。理论知识学习结合实践活动,有助于知识转化为素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性认识必须上升为理性认识。感性材料经过理性思维才会内化为科学知识。因此,通过研究性实践活动,学生经过调查研究、分析思考、撰写报告等环节,才能真正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会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形成综合分析与批评能力。

(三)符合培养目标

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先导。个性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实践教学中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十分重要,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种研究性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严谨的学术态度,团队精神,而且可以增强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能力,创新能力,口头交流和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成长为综合性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学习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坚持运用理论与发展理论相结合,学生的思想道德理论知识得以升华,科学批判意识和能力得意提高。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实践教学举措

在高校教学中,研究性实践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事物而存在,各个高校都努力尝试这种新模式,据调查中,有很多高校都对新模式认识不够,实施方面存在各种不足,因此我们要尽力改善它的实施现状,使这种教学模式更好的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

(一)客观条件

1.师资队伍

当代教师教育研究者认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意指教师的自我发展不仅在于教师理论知识的增长,而且也在于从根本上形成原创能力和研究意识[3]。教师以合理的教育观点和态度,从经验中学习,从而真正地提高教学能力。

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知识理论素养要不断更新提高,还要具备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沟通协调、学术研究等对学生产生示范影响。因此,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高教师素质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4]当前,高校应积极主动构建发展性评价与业绩评价相结合的教师评价体系,让广大教师在以人为本的评价制度下,不断努力,提高水平。

2.实践教学基地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及学校自身在空间和职能方面的特点,决定了高校要面向社会,充分利用校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广泛开辟研究性实践教学基地。学校要结合自身办学条件、院系特点,依据学生状况、业务关系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等建立合适的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应充分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典型、优秀文化遗址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依托有典型意义的社区、农村开展社会服务。同时要加强组织和领导,增强实践教学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3.经费时间投入

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实践教学涉及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科学实验等内容,需要一定时间和经费投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实践教学,经费保障是一个必要条件。有了充足的经费保障,研究性实践教学才能放得开并真正实施。学校可以将实践教学所需的经费设为一项专款,有了财力的保障,教师才能真正投入教学实践活动中来。同时教师也要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使学生在有限的资源内学到更多,社会效率最大化。要开展研究性实践活动当然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安排,教师可以利用课余、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或服务活动。

(二)主观条件

1.教学方式多样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理论性、政治性较强,但单纯的理论讲授,已不再适应教学要求。有学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论的调查中发现,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理论上接受但对现实不接受的占相当大比例,提高学生的接受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任务。学生认为课堂讲授的知识远离现实,应该关注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实行多样化教学,体现因材施教。(1)专题教学。选择师生共同关注的、贴近生活的系统知识开展专题教学。(2)小组学习。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就各个小组分到的任务开展实践活动,对于自己分到的任务加深理解,上课后让学生自己来讲,教师可以对某些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这样比教师一人在台上讲授的接受度更高。(3)社会调研。根据社会现象分析调研,学生独立思考,深入了解社会,做好典型案例分析。

2.教学安排合理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安排一般前半学期主要是理论知识学习,对一些比较枯燥的理论教师要结合社会生活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在实践调研活动中要集中精力,排除干扰,扎实调研,完成调研报告。

合理安排课时非常重要,比如《毛概》课的学习,其中很多知识可以结合社会热点分析。在课时安排上可以利用大约2周时间让学生做实践活动准备,教师要加强对学术指导,提供信息材料,指导材料取舍,掌握学生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撰写高质量论文或调研报告。

3.评价管理科学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一批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学者,该课程的政治性和育人功效对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学生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考试成绩,一部分是实践成绩。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一方面要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有课堂教学成绩和课后对学生研究性实践学习过程指导的成绩两部分构成,同时学校在管理方面要给予支持,如帮助联系实践活动地点,活动经费支持,激励机制等,管理同评价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除了参加期末考试外,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实践活动,克服学生小组中的依赖心理,不能仅以最终课程论文或实践报告成绩为依据,而要从整个过程中来评价。

知识经济时代,能力提升备受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让理论知识真正融入我们平时的实际活动中,因此研究性实践教学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1]黄雪梅.研究型实践教学有效实现的三个关键环节[J].理工高教研究,2009(2).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297.

[3]范玉莲.论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J].教育探索,2008(2).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0.

猜你喜欢

研究性理论课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