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先进理念

2013-08-15张果崔健

关键词:培育青少年机制

张果,崔健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当代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者,是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群体。他们能否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成长发展,直接关系到民族、国家和党的未来。要卓有成效地开展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树立先进的理念是基本前提。当前,依据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客观规律,紧贴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实际,应牢牢树立以青少年为本、贴近青少年生活、坚持组织推进、提供机制保障等先进理念。

一、以青少年为本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族精神培育是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最终目的是发展人、解放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坚持以青少年为本。

以青少年为出发点。要充分认识到当代青少年是生活于现实中的人,他们有需要和情感、愿望和思想,也面临各种思想困惑。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坚持以青少年为本,就是要从生活在现实中的当代青少年出发,从当代青少年的身心特征、个体差异、需求愿望出发,从当代青少年在学习、交往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出发,以促进当代青少年全面发展为归属,系统、持续、科学地进行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

激发青少年主观需要。当代青少年作为社会的人,除需要个人情感之外,同样需要群体的情感,需要民族精神这样的高级情感。当代青少年一旦把民族精神植根于灵魂深处,就会获得推动其不断发展的活力源泉,增强其行动的方向性、目的性和持久性。为此,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应坚持以青少年为本,以当代青少年的需要为动力,充分激发当代青少年对民族精神的主观需要。

加强青少年人文关怀。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从哲学意义上说,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的权利的尊重,对人类发展前景和历史命运的思考。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要加强人文关怀,就是要以促进当代青少年全面发展为目标,突出当代青少年的主体性,满足当代青少年的发展性要求,激发当代青少年的创造性。同时,结合当代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充分运用富有情感性的民族精神培育方法,以真挚的热情理解、关怀、尊重当代青少年,使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过程成为一个洋溢着人文关怀气息的过程,让当代青少年在人文关怀中增强民族精神培育的主体自觉,主动培养和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品格。

注重青少年个性发展。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注重个性发展与个体潜能开发,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代青少年是发展的、有个性差异的人,每位青少年都有自身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青少年的个性差异是提高民族精神培育实效的前提。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要遵循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当代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充分尊重当代青少年的个性差异,关注当代青少年的个人兴趣,激发当代青少年的独立思维,挖掘当代青少年的个性潜质,为当代青少年提供展现个性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当代青少年在积极、自主的探索体验中去认知和内化民族精神。

二、贴近青少年生活

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必须贴近当代青少年生活,把民族精神培育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与当代青少年的生活世界有机融合,积极开发和利用富含正确价值引导功能的民族精神培育的生活资源,搭建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生活化平台,打造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生活化载体,把民族精神培育渗透到当代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离不开生活世界,尤其需要对当代青少年现实的生活状态进行科学把握。当今中国社会正在发生一场全方位的、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从具体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到社会结构,无一不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伴随这一深刻变化,当代青少年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态度、精神文化需求和业余生活等都日趋多样化,这就要求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要科学把握当代青少年思想行为的新变化,全面掌握当代青少年群体的新特征,深入了解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状态,以真正贴近当代青少年,走进当代青少年的生活世界。

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要融入社会生活各领域,就是要回归到人的现实生活,依托现实生活世界促进青少年民族精神品格的自我生成。当代青少年的生活形式千姿百态,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生活空间立体多维,它涵盖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物理的现实生活和虚拟的网络生活,个体生活和集体生活等。为此,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要从生活出发并回到生活,树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培育理念,把民族精神培育融入当代青少年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融入当代青少年的学习、就业、婚恋、重要庆典、仪式、节庆等现实生活,宣传、互动、渗透到虚拟的网络生活,服务和引导当代青少年的现实生活,使当代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学习、思考、观察、体验,进而提升其民族精神品格。

打造生活化载体。所谓生活化,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过程都是在生活中展开,在生活中进行,是源于生活、为了生活。生活是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生长点和作用点,离开了生活基础,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将走向虚无。因此,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要在生活中开展和进行,实现生活化,并且要着力打造贴近青少年生活的生活化载体。善于运用大众传播媒介,打造互联网、手机等交互式的载体,推出亲近当代青少年的民族精神培育的文化作品,把民族精神培育渗透于当代青少年喜欢的学习、生活物品和娱乐设施设备之中。

三、坚持组织推进

组织是按一定的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的集体。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需要凭借组织优势,坚持“组织推进”。所谓“组织推进”,就是运用党组织或行政组织的权力依法对某些社会事务实施影响,以推动这些事务的发展。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坚持“组织推进”,就是要把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作为国家政治发展的战略构成,坚持党政齐抓共管,运用重大时机,全力进行推进。

作为国家政治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在新形势下,要把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作为国家政治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发挥党和政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作用,保证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工作各项措施、实施形式和运作载体等落到实处。党的十六大提出:“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坚持党政齐抓共管。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涉及对象数量庞大、群体层次差异大、关涉因素多,必须坚持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全员积极投入,才能取得实效。第一,制定培育规划。制定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中长期规划,把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具有统一的、明确的目的性,避免各级、各部门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第二,出台政策保障。出台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相关政策,建立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过程管理机制,对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载体作出制度性规定,为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提供政策保障。第三,各方共同推进。邓小平指出:“我们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个有关部门的同志,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要运用一切力量覆盖在不同行业、领域、地域的青少年,充分调动各级党政机关、企业、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齐抓共管,多方配合,确保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总体目标的实现。

运用重大时机。民族精神既无所不在地融汇于社会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又在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中得到集中体现。因此,要善于抓住有利于振奋青少年民族精神的重大时机,深入开展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第一,以重大活动为契机。重大活动目的明确、富含意义、影响广泛,是开展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良好时机。如抓住纪念党的生日、庆祝国庆等重大纪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和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主题纪念活动,升华当代青少年的民族情感,培养当代青少年的民族精神。第二,以重大事件为契机。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中遭遇的重大事件,尤其是危及国家民族安全的重大事件,具有涉及范围广、影响程度大等特点,往往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也常常是激发和彰显全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有利时机。为此,要以重大事件为契机,推动和加强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激发当代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强化当代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感。

四、提供机制保障

机制是现代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构成要素在遵循一定机理的基础上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关系及其内在运行过程和方式。”要保证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取得实效,需要建立全员覆盖机制、全程培育机制和全方位评估机制。

建立全员覆盖机制。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成果,最终体现在每位青少年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接受、传承和弘扬上。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建立全员覆盖机制,就是要体现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普遍性,实现对当代青少年的全覆盖,把民族精神内化到每位青少年心灵深处。2004年3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布了 《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对中小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提供了政策与机制保障。但必须看到,仅仅对中小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作出制度安排还不够,还需要关注和强化大学生、进城务工青年、留守儿童等不同类型的青少年群体。为此,应建立覆盖各类青少年群体的工作机制,出台覆盖各个行业、领域青少年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使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覆盖到每位青少年。

建立全程培育机制。所谓全程培育机制,就是要通过建立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全程培育体系和学校、家庭、社会有机配合的教育网络,对青少年民族精神品格的形成施加系统的影响,把民族精神培育融入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建立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全程培育机制,即针对当代青少年不同成长阶段进行整体规划,在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领导、规划、操作、监督、激励、传播、预警、调节等全过程建立起培育机制,设计和建立当代青少年从家庭、到学校、进入社会的全过程教育机制,使当代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在社会,能够时时处处得到民族精神的培育、熏陶和浸润。

建立全方位评估机制。评估是指衡量人物或事物价值的活动。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评估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活动的发展变化、教育效果以及与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活动相关的各种条件因素的价值判断过程。建立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全方位评估机制,就是要分别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施教单位和机构的角度,对当代青少年个体和群体的民族精神状况,以及施教单位和机构开展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具体措施。第一,建立个体评估机制。把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作为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当代青少年接受民族精神培育的情况作为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当代青少年思想品德评定体系。第二,建立群体评估机制。各级宣传、教育、共青团等部门,应就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的总体情况和培育状况进行年度评估,出台年度评估报告,切实掌握当代青少年群体民族精神培育的现实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第三,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把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纳入大中小学教育评价机制之中,作为考核各地、各相关单位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指标,确保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落到实处。需要强调的是,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其机制方面的内容不可能尽举,重在树立机制保障的意识,为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

[1]宇文利.中华民族精神现当代发展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刘献君.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民族精神的对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培育青少年机制
青少年发明家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