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总布局共建美丽中国
2013-08-15毛厚军
毛厚军
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从改革开放以来的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 “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从“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到 “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文明建设思想不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成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的准确定位既反映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对社会文明发展规律和民众生态诉求的正面回应,也是党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理念的全面升华。
一、“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独立成篇集中论述生态文明:“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39其中“美丽中国”首次亮相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总体布局的高度放在了突出的地位。准确定位显现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虽然生态问题不是一个新话题,但生态文明建设却是一个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绕不开的课题。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生态问题只是地域性的,当时存在的环境问题只是对人类生存影响较小;时间来到工业文明,“资产阶级在他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277的同时,肆意的征服自然也造成了比过去一切时代所造成的全部生态环境问题总和还要多、还要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可以说,生态问题不仅存在于这些早期资本主义国家,随着世界市场的掠夺、世界工厂阔步推进到资本的全球扩张、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共享”这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苦果。
似乎这里蕴含着这样的逻辑:生产力的解放、经济的发展程度取决于人类多大程度对自然的征服,以及这种科技文明的革命程度、资本最大限度价值增殖。而生态问题正是在这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日益凸显而被关注的。发达国家开始关注生态问题后,反省这种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新的发展观应蕴而生,生态文明建设也成为世界历史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现代社会依然是按照资本的逻辑运行着,各种社会现象仍受资本逻辑支配和制约。作为工业文明必然产物的生态问题也逃不过资本逻辑。在当前物质文明还没有发展到其极大丰富的水平下,作为社会发展更高文明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就任重而道远了。
现代社会发展的资本逻辑给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二者间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当前,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就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不得不依靠科技,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知识进步日新月异又离不开经济发展的贡献。在这个循环中,解决的关键还是靠发展。这里的发展依然遵循资本的发展逻辑,但发展方式必须转变。
破解发展难题,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紧密相联,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要遵循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那么上层建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就需要革新。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社会现象,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主导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之间的联系就在于政治文明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良好的政治环境,生态文明需要政治文明。同样,政治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二者间离不开经济建设提供的物质保障,离不开文化建设培育的全民生态意识、营造环保的良好风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治建设的推进和切实制度保障,政治文明建设不能忽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又促进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
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将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建设作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如果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那么生态文明就是民族的身体,是人民的真实家园。精神文明的发展绕不开生态文明,人民精神家园的维系以真实家园为基础,而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国在而山河破,何以为家园。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八大首提“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正是对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最好的回应。
社会发展同样离不开良好的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1]34生态文明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也应当是社会建设追寻的目标。经济建设“做大蛋糕”,社会建设就是“分好蛋糕”,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蛋糕的清洁原料提供者”,“蛋糕”是苦还是甜,只有吃的人才知道。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乃民之所愿,用生态文明建设还一个美丽家园、绿色生活、阳光面貌亦民之所愿。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在所有文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也是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的生态文明建设也要把握机遇,把握契机。
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
这里的契机就源自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之中。
(一)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需要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契机,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1]20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提出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这将是我国今后发展的总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抓住“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契机,就是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当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十八大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提出更高要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就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生态文明建设要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平台,融入经济建设之中,“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生态文明建设抓住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契机,就是要把握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这一关键。不可否认,由于现实的脱贫压力和现代化的赶超压力,一些地方政府还很难扭转唯GDP和财政收入至上的片面发展方式,但是生态文明建设是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在当前,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突出,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强化,资源消耗与供应保障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外部资源依赖越来越明显,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
生态文明建设抓住“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契机,就是要把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方向。创新驱动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要有一系列的技术支持,同样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贡献。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之中需要在实践中落实,经济建设单行的局面要打破,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
(二)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需要把握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契机,完善制度保障、转变政绩观,健全监督体系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解决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不在环境治理本身,也不完全在环境治理的技术支持上,而是在于提供制度性保障,同时环境立法需提速。中国的环保难以落到实处,并非缺乏理论完备,而是缺乏制度性的考核、监督与惩处。政治建设在完善制度保障、转变政绩观,健全监督体系方面需要予以体制支持和制度保障。
十八大报告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并制定一系列制度建设的目标计划,将这些目标计划纳入到政治建设体制改革之中是必然。生态文明建设,本质上意味着社会发展方式和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重组,关乎上层建筑的稳固。从这个角度看,体制革命必然是绿色革命的应有之义。
(三)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需要把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契机,培育全民生态意识、营造环保的良好风气
十八大首提“美丽中国”正是对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最好的回应。美丽中国必然是天蓝、地绿、水净,“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1]39真实的家园、赖以生存的家园。先生存而后生活、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文化源远流长的基础。在当前的文化建设中,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特别是社会公德更能体现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爱护环境、保护生态需要文化建设提供人人参与道德维系的氛围,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四)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需要把握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契机,构建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离不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兴国之要,而经济建设依靠教育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在现代文明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正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优先布局。同样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也应优先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观念的培育都离不开教育。与此同时,社会建设的生态取向必将带动二者良性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为社会建设提高质量,提供安全集约的生产环境、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样才可能人民安居乐业,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可见,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互相促进,二者同样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永续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需五位一体总布局共同努力,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主攻方向。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中放在了突出的地位,这本身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好契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最终还是取决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推动,其突出的地位离不开其他文明建设的支持与保障。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