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图书馆中文期刊数字资源的整合

2013-08-15国家图书馆

电子世界 2013年16期

国家图书馆 江 红

一、中文期刊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图书馆涌现出了大量的期刊数字资源,它们的形式多样、数据量大、种类繁多。很多图书馆通过自建或购买形式拥有了大量电子期刊全文资源,它们大多以独立的数据库形式存在,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脱离于图书馆的纸质文献,且各个数据库在建库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其检索系统、数据库、发布系统都各有其独立性,导致了不同的数据库,产生了差异性的检索界面、异构性的数据格式、多样性的浏览器,这就给读者检索和利用文献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读者在查找某个课题时,必须把每个数据库逐一进行检索,而检索结果还会有重复,期刊的利用率也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整合数字资源也就成了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的首要任务。

所谓数字资源整合,是指通过中间技术,根据一定的需求,对馆藏资源进行统一的梳理和组织,把不同类型、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字资源进行重组、类聚和融合,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化的、整体的资源体系,为读者提供一个统一的检索系统和操作界面,实现单一的检索表达,通过对期刊资源的整合,完成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的无缝链接,使各类数字资源形成一种跨内容、跨数据库、跨平台的新的体系。读者只需一次检索,就可实现即检索到印刷型期刊的书目信息,又可获取到与之相关的视频、文字、音频等信息的全部内容,节省了读者的时间,引导读者利用OPAC系统使用图书馆各类型的电子资源,为读者提供了方便的一站式检索入口。

二、资源整合的主要模式

1.基于OPAC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

OPAC的全称为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即联机公共检索目录,是图书馆常用的检索工具,它具有系统稳定、资源强大、系统架构灵活、操作简便、功能齐全等特点,读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通过网络就可全面、快捷地检索到全部馆藏资源,它是揭示馆藏信息的第一窗口,是读者利用和查找图书馆资源的主要途径。以OPAC系统为统一的检索平台,以馆藏期刊的书目数据为内容基础,对图书馆期刊电子资源的整合,已成为OPAC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于OPAC的整合是一种基于传统书目管理的整合模式,是图书馆电子资源最基本的整合方式,它在不改变OPAC检索界面的基础上,实现了图书馆馆藏资源与数字资源的整合,使图书馆OPAC的书目记录具有了一次文献的功能。

MARC格式是被图书馆界广泛使用的,记录书目数据的存储格式,并通过OPAC系统检索文献资源,它的技术非常成熟,是OPAC检索数据格式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电子资源发展的日新月异,图书馆界对MARC字段进行了修改补充,增加了一些相应的新字段来揭示电子资源,尤其是可对电子资源进行检索与定位的856字段,实现了书目数据与电子期刊的链接。它是将电子期刊的URL地址记录到书目数据的856字段中,或者把数据库厂商提供的电子期刊的MARC数据直接导入OPAC系统的856字段中,读者利用OPAC系统进行检索,查找到该电子期刊后,再点击指定的URL链接就可阅读该电子期刊的全文。对随刊光盘的整合采用的方法是:在MARC书目数据中注明该刊附有光盘,并链接到与之相对应的可访问到该刊的网页;使书目数据与电子期刊全文及视听资料完全链接起来。对馆藏资源中只有电子版的期刊,可在MARC中增加文献类型标识――电子资源,通过856字段与该刊的URL网络地址链接起来,这就可使读者在利用OPAC系统进行检索时,将印刷型和电子型期刊同时检出,并利用链接到电子期刊的网络地址,实现在线浏览和下载。

MARC中的856字段,成功地完成了MARC数据与电子资源的紧密链接,它既把与印刷型期刊相对应的电子资源进行了准确定位,又对其端口、格式、口令等作了描述,将书目信息与电子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读者在使用OPAC系统检索印刷型期刊的同时,又能访问与其相对应的电子资源。

利用MARC的856字段的整合,因其易操作、方法简单,所以成为基于OPAC资源整合的主要方式,但也有缺点:其一,对MARC数据库的依赖程度高,更新困难,电子数据库的IP地址一旦发生改变,就会造成死链无法访问数据,不能保证整合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二,这种方式大部分是把电子期刊的856字段的数据直接导入到OPAC系统中,这就使原有的MARC数据量大大增加,给数据的维护、更新都带来不便,因此,电子资源数量少的图书馆才适合利用856字段进行整合。

2.基于链接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

通过链接解析器进行整合,链接整合是图书馆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很多类型的资源都可利用链接解析器进行整合,如:电子图书、书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索引数据库、文摘数据库等,只要这种类型的资源支持某个标准协议,链接解析器就可以把它整合进来,对图书馆内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子资源实现整合,当读者检索到文章的题录、摘要或出处时,只要点击链接点,就可快速获取文献全文,为读者阅读提供了便利。利用链接解析器,OPAC不仅实现了印刷型期刊和电子期刊资源的整合,还可以将图书馆的资源扩展服务大大提高,把不同信息资源链接起来,实现各图书馆之间的OPAC系统异构平台互检,完全整合整个图书馆系统,SFX、WebBrideg是常用的链接解析器。

ALEPH系统和全文获取工具SFX属于同一公司,所以整合基础较好,因此使用ALEPH系统的图书馆普遍使用链接模式进行资源整合。它的特点是读者在使用OPAC系统检索时,无论是否对应全文,都可看到SFX这一整合工具。这种整合模式的优点是,技术人员只需关注SFX工具源及全文获取的参数,这一整合过程的起点。其缺点是,技术人员对SFX源资源的配置情况是整合能否实现的关键,且当前电子期刊仍以SFX源数据占主导地位,所以仍有大部分记录没有全文获取来源,致使一些图书馆的检索系统中,点击SFX后并没有获取到与之相对应电子资源全文。

3.基于跨库检索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

整合各图书馆期刊资源的有效办法就是建立统一的期刊数据库检索平台。面对数字资源异构性大、载体种类繁多的期刊数据库,就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检索平台,将各图书馆期刊资源数据库,如中文数字期刊数据库、书目数据库进行整合,读者使用一个统一的检索界面,就能方便地跨库检索到各个图书馆的文献。且这个平台具有快速检索、操作简捷、集海量数字资源、定位准确的特点,这种跨库跨平台的检索,可大大节省读者的精力和时间。

跨库检索平台,就是在同一个检索界面中汇聚了不同的、异构的期刊数据库,读者可同时在多个搜索引擎或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并得到返回结果,不需登录各个数据库。

当读者对互联网或本地的多个异构数据库,提出检索请求后,系统首先将它交给服务器端的智能搜索器,由智能搜索器把它转化为检索格式,这一格式符合不同数据库的规定,然后把它发送到每个数据库,得到各个数据库返回的检索结果后,智能搜索器再对它进行整理、筛选、去重、排序,再将这些不同的检索结果按照检索平台的要求转化成统一格式,最后发送到浏览器端,呈现给读者。而检索结果又是链接起点,链接到与之相关联的各个数据库中。这一过程读者只需登录一次、以一个身份、使用单一的检索方式就能完成。如清华同方的异构数据库统一检索平台(USP,UnionSearch Platform),简称USP,就是一个跨库检索平台。目前USP能够支持的数据库或搜索引擎约30多种,它还可按照读者的需求提供服务。

跨库检索平台的优点:读者只需发出一个检索式或检索词,系统就可对各数据库同时操作,为读者省去了对多个数据库的分别操作、重复登录、输入检索词的步骤,同时还可对各数据库进行高级检索或二次检索,为读者节省了检索时间,工作效率大大地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极大地提升。跨库检索平台的查准率查全率高,整体检索效率高,具有兼容能力强、智能排序、稳定性好、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的特点,便于日后维护。

总之,不同文献资源之间的沟通,通过跨库检索技术得到了实现,不同的数字资源的无缝集成通过整合技术得以实现,二者对发挥数字图书馆作用,提高读者对数字资源的检索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4.基于导航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

基于导航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就是通过数字资源的URL建立数字资源的导航系统,将数字资源的检索入口整合在一起。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资源的导航系统就是传统的目录组织系统,其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各个数据源的收录情况。导航系统按照字顺、主题、学科的入口方式,对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建立数字资源导航库,为读者提供资源标识、关键词、资源名称等检索途径,展现动态的、交互式的、多元化数字资源环境,使读者更加全面了解数字资源,读者通过检索入口可浏览、检索数字资源。依其形式类型数字资源可以分为电子图书资源、数字期刊资源、电子报纸、会议文集、数据库资源等,建立与之相应的数字导航系统。其中数据库导航系统、数字期刊导航系统为主要导航系统。不同导航系统揭示的内容也不同,如数字期刊导航系统要揭示的内容包括学科分类、关键词、期刊名称、语种、ISSN、该刊的URL、出版商等相关信息,使读者能快速检索到数字资源,导航系统为读者提供了三个功能:关键词检索功能、分类浏览功能、字顺浏览功能。

三、结束语

当今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越来越丰富,为了促进数字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信息检索的自动化、智能化,图书馆信息服务由原来的“以图书馆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各个图书馆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把数字资源整合成一个整体,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所以,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其进行整合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1]黄婧,郝永艳.基于OPAC系统的全文资源整合实践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3.

[2]祖芳宏,朱东妹,方曙.基于OPAC的安徽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整合[J].图书馆学刊,2010,12.

[3]金岩,于静.基于OPAC的资源整合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9,2.

[4]杨昌顺.基于OPAC的图书馆馆藏资源整合[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