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及问题分析

2013-08-15江苏省盱眙中等专业学校

电子世界 2013年4期
关键词:电类电工实训

江苏省盱眙中等专业学校 高 杰

1.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于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而言,其不仅是通向理论及实践的桥梁,且通过实训教学也可增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拓展其思维。但是,由于传统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因而导致不少学生动手及应用知识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理论及实践能力也发生严重的脱节,因此,有必要对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进行创新,并建立一个新型实训教学模式,以便有效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

1.1 各专业学生量大,且专业之间的差异性也较大

通常而言,各学校在培养电类学科学生的同时,也应重视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化学工程等非电类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及时对于电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其专业基础多少存在差异性,因而若对电类专业及非电类专业的学生采取相同的实训教学模式及方法,不仅不会起到扫除电盲的效果,还会对许多电学基础较差的电类及非电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打击。

1.2 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对实训教学造成了影响

随着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大纲的改革,实践课程同理论课程相比比重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与此同时也引起了许多新问题,例如同实践课程相比,理论课程的推进速度相对较为落后,因而导致开展实训课程时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造成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实训项目的原理,从而造成实训项目的难度增加,这种情况对于非电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更加普遍,由于理论课程大幅缩减,因而对实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1.3 实训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对于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而言,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不同学生间自主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而目前我国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仅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基础性教学,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并无多元化选择,因而大大限制了其创新性发展。

1.4 传统实训评分模式较为落后

目前我国多数学校在电工电子实训评分模式中采用的是实训电路、作品及报告的检查,并结合出勤率进行教学评分,由于实训学生人数相对较多,教师很难顾及各个学生的实际实训情况,因此,学生之间代工情况严重,除此以外,不少偶然因素及电子元件失效等情况会使得实训作品功能存在差异,因而容易造成实训评分失去其公平性和客观性。

2.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

2.1 对各专业进行相应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对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体系进行不断改革,构建从基础到专业,再到能力拓展三大环节的教学体系。例如,对于电学专业而言,可将其实训时间设为三个星期,实行“1+2模式”,即高一设为一周,内容主要为元件的识别以及仪器的使用与制作等;高二则设为两周,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工程能力方面,可设电子、电工及PLC实训等内容。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从基础到前沿,形成一个逐步深化的教学体系,以便对学生实训技能及创新思维进行全面的培养。

2.2 对授课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用

了解企业所需,结合顶尖科技是电工电子实训模式的工作重心,紧密围绕学生将来的工作内容设定相关的培训科目,保证学生在实训中心学到的都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用到,避免在实训中出现无用的、落伍的科目。

2.3 构建启发式实训教学模式

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进行实训指导时,通过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动手进行设计和研究,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以便使其有信心独立大胆地完成整个实训项目。此外,教师进行实训指导时应当注重引导,而非辅导,对于学生操作不正确的情况,应当引导其自主思考和分析问题,而不是直接将问题和解决办法指出,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提高动手、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这种模式下,才能真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与时代的逐步发展。

2.4 注重学生工程意识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中,应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放在第一位,依照工程现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加强安全性和规范性的培养。在学生的培养期间,应当让学生学会熟练操作将来工作会用到的机械和仪器等,保证学生在进入工作环境后可以直接开始工作。此外,在培训中,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学会更多仪器等的操作,提高效率。

2.5 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实训要以培养学生工作能力为前提,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学习,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工作能力,还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电气专业的制造元件过程中,每一步都让学生自己动手,使学生亲手将一堆原材料经过加工后变成一个合格的产品元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

2.6 实训教学模式中应注意学生的差异性

针对实训教学过程中缺乏差异性这一问题,可从如下方面入手:将实训项目进行层次的区分,可分为基础型、创新型以及个性化等层次。基础型项目主要面向多数学生,创新型项目面向则是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这些学生可以依据兴趣进行选择,而个性化项目面对的是学习能力相对较强,且有竞赛要求的学生,由于其占用的多为学生课外时间,因而宜采用开放性实验室。

3.结语

随着电工电子实训教育重要性的日益突出,如何对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并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摆在各教师面前的重大难题之一。只有不断创新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提高实训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兼具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1]闫孝姮,朱凤龙.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常见问题分析[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01):157-159.

[2]李殿宝.“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1(06):32-33.

[3]郝凤肖,钱莉,张善姝,等.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144-145.

[4]王君红,刘复玉,任旭虎等.《电工电子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5):76-78,102.

[5]张锋,刘晓燕,莫琦等.关于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36).

猜你喜欢

电类电工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创业型大学电类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特变电工
糊涂的维修工
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