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荟萃
2013-08-15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习总书记的讲话如金石之音,振聋发聩、使人警醒。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取信于民,赢得人心,凝聚奋进的力量。总书记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这就必须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根基永固,血脉长存。
——摘自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核心价值与 “人民幸福” 党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需要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思想。党和政府在化解矛盾、维护秩序、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其政策过程、制度安排和技术策略必须考虑社会的价值观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只有当政府有足够的力量实现社会强制和协调的时候,其管理过程才可能突破旧有的价值框架实现管理模式创新,而创新的前提是权力运行科学化,即通过规范权力、完善制度、推进民主来保障权力运行符合党的宗旨和人民意愿。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逻辑起点和制度底线是尊重与实现人的价值,维护社会发展的秩序。社会管理过程就在于对作为整体的人的价值和利益的满足,并推动社会的科学发展。
——摘自 《人民日报》
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的形成及坚定 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的形成和坚定,需要三道工序:一是灌输,二是认同,三是践行。这就是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深意所在。具体说来,有如下三个问题:一是党员必须有足够的热情兴趣和易于利用的平台以充分知晓原初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是 “真学真懂”的含义。二是党员对原初理论透显出的先进理念和党的战略考虑及其实现路径要高度认同,认为这套理论完全讲得通,是对的,照此办理,一定能够达到 “设计效果图”的状态,这就是 “真信”的意思。三是党员对党的理论和每一个历史阶段的行动方案不但要在认识的层面上充分领会,更要在行动的层面上带头执行,号召群众去实现它,引领整个社会潮流。这就是 “真用”所指。
——摘自 《南方日报》
中国官场呼唤 “真话实话” 2012年岁末,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深入太行山区。在一间屋子半间炕的贫困户家中,他谈了什么,我们尚无从知晓。但他事后对随行者说的一句话却很耐人寻味。习近平说, “这次来,看到了真正的贫困,值!”无疑,总书记所说的这个 “值”字,是因为他看到了真实、听到了真话。用奔波与辛苦能换来真话,感受真实,说明了求真求实者的执著。但同时也说明,即便是像总书记这种位高权重的人,要听到一些真话看到一些真实情况,也并非易事。几乎与总书记告别贫困山区发出感慨的同时,李克强在江西等地与民众见面时,也说, “我是专门来听意见的,就是要你们说说那些恼火事。”
真话连着百姓心,连着真实的民情国情和世情,也连着看似无情却有情的真理。尽管世上讲真话不易,但说真话又的确是走向政治昌明社会进步的必须!
——摘自 《大公网》
新科技革命可能在六大领域首先突破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指出,基本科学问题、能源与资源领域、信息网络领域、先进材料和制造领域、农业领域和人口健康领域将有可能成为新科技革命的突破口。
在基本科学问题上,关于宇宙演化、物质结构、意识本质的探索有可能获得重大突破;能源与资源领域,将迎来后化石能源时代和资源高效、可循环利用时代;在信息网络领域,信息技术和产业正在进入一个转折期,2020年前后可能出现重大的技术变革;先进材料和制造领域,未来30—50年,先进材料和制造的全球化、绿色化、智能化将加速发展;农业要进入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在生物多样性演化过程等问题上取得突破;人口健康领域,将预防关口前移,走一条低成本普惠的健康道路。
——摘自 《中国科技网》
“小康目标”的诞生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谈话一开始,大平正芳就向邓小平提出了两个日本国内议论较多的问题: “中国根据自己独自的立场提出了宏伟的现代化规划,要把中国建设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对大平正芳提出的问题,邓小平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他说: “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 ‘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未,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这是邓小平第一次用“小康”来描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小康目标诞生了。—
—摘自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我党筹办党校的第一人 1925年1月,中央决定罗亦农、王若飞等七人回国工作。根据中央的决定,中央驻粤临时委员会以谭平山、陈延年、周恩来、罗亦农、鲍罗廷五人为委员,同时指定罗亦农主持粤区党校工作。这样,罗亦农便成为受党中央委派筹办党校第一人。
1925年10月,应李大钊要求,中央决定派罗亦农主持北方区委党校 (我党第一所党校)工作。罗亦农担任校长,党校对外公开名称是 “北京职业补习学校”,并向北京市教育局申请了注册。李大钊出席了开学典礼,并发表了重要演说。
由于北京的政治环境日趋恶化,北方区委党校没有能按原计划长期办下去。这期党校办了三个月,第一期学员结业,时间虽短,收效却很大,为全国特别是北方培养了一批得力干部。罗亦农在筹办党校过程中展现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杰出的组织才能。
——摘自 《北京日报》
“美丽中国”的经济学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建设 “美丽中国”,这一美好的愿景契合了所有中国人最深切的期待,因而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成为十八大最引人注目和最为人称道的关键词之一,成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战略性命题。
从本质上看,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目标一致性。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实现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它们反映的是人类需求的不同方面。即使经济发展中不存在人为的环境制约,人类对生活质量更高的追求也会促使更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产生。而环境保护的制约会使经济发展的目标更具长期性,不仅着眼于提高当代人的生活质量,还要着眼于提高后代人的生活质量,不仅使有限的自然资源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要能保证子孙后代的永续利用
——摘自 《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