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013-08-15权麟春

大连干部学刊 2013年10期
关键词:民族建设文化

权麟春,谭 欣

(1.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东 广州 511363;2.大连市金州新区广播电视台,辽宁 大连 116100)

一、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涵义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自己文化的渊源、历程、特色和未来发展方向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文化自觉就是对源远流长文化的自我认识、自我判断、自我定位、自我觉醒、自我反思、自我创建。在当今中国社会处于现代化与全球化交织互动的多元化社会中,文化自觉尤为重要。只有做到文化自觉,才能在不同文化的对比中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优势,了解自己文化的“短板”,尤其是那些不合时宜的、腐朽落后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文化。根据“木桶原理”,一个国家文化的强弱取决于那块文化的“短板”,在文化自觉中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合理的定位,增强自身文化“造血”的功能。

文化自觉的主体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政党、或者一个组织、或者个人,一般情况下特指国家和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一个国家和政党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关系到一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觉悟和觉醒,关系到文化的振兴和繁荣,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未来。文化自觉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对文化的功能、作用有深刻的认识,重视文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二是对文化的形成、发展、构成、建设等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深刻的把握,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B.Tylor)在 《原始文化》把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在“多种文化的星球”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人类为了不断满足他们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所有社会的和精神的、物质的和技术的价值的精华[1]8。文化自觉的过程就是对文化形成的缓慢性、文化发展的阶段性、文化构成的多样性、文化建设的长期性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和对文化是不断积淀结果规律的把握。三是对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责任担当,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切实承担起振兴和繁荣文化的历史重任,才能无愧于这个民族。

文化自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充分肯定其价值,笃定自己文化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文化自信也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动力,进而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二是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既不文化独尊,也不妄自菲薄,承认和包容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辩证地扬弃;三是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能够主动推进文化的创新,以长远的眼光把握文化发展的趋势,创造新的辉煌,推动自己民族的文化为全人类做出贡献。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重要的是表明了对于文化的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或民族,犹如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是没有生命力的。就是自觉自信自己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努力建设和弘扬反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基本的道德规范。遵循文化建设的规律,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更加自觉自信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文化的自我更新,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二、如何进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处理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关系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一个辩证统一体,两者既有区别又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在坚持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和过程中才能做到文化自信,拥有文化自信,能更进一步地促进文化自觉向深层次迈进,两者共同指向文化自强和文化繁荣。任何一种文化都在不同的程度上经历着发生、发展、衰退、再生的变迁,变迁的过程就是选择、吸纳、同化不同系统的文化成分,将其变成自己的构成性要素的过程。因此,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变化着的系统[1]113。

文化自觉不是一个封闭的概念,就是要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坚持文化的自主性,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长处和短处,主动担当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各民族文化发展变化的信息,吸取它们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费孝通先生从“和”的进路展望人类文化的发展前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1]114。有了“文化自觉”,才能有“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才会油然而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以理性的态度进行文化的反思、比较、展望,正确看待自己民族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2]。

历史和现实的实践一再证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上的崛起。当今世界面临着现代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巨大挑战和考验,只有坚持文化自觉,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充分展示文化自信,才能建设文化强国。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2.对何种“文化”自觉和自信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首先要搞清楚对什么样的文化自觉、自信,是对本民族的文化还是外来文化、是对先进文化还是落后腐朽文化、是对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等,不同的回答决定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态度和方向。文化自觉是一种意识、观念、责任、担当,文化自信是一种信念、向上的精神力量、自豪感、自信心,对何种文化进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决定了对文化的认识程度、做出选择的认同、现实发展规律的把握以及未来发展的走向。

文化学早期研究的特征是“他者”,相对于“我们”的“他们”,“他者”既有空间的意义,也有时间的意义。后期研究的特征是“我们”,相对于“他们”的“我们”。不管是研究“我们”还是“他们”,古今中外的文化都是同一个坐标系里的“点”,必须确定自己文化的位置。当今文化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各种形态的文化之间的激烈碰撞和艰难选择,对何种文化进行自觉和自信,须贵有自知之明。要求我们的民族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审视自己文化的历史、现状和外来文化,树立应该有的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对文化建设十分重视,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建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文化建设的经验总结。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自己民族的文化又积极借鉴、包容、吸收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尤其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近现代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是否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是否能贴近现实生活,是否能贴近人民群众,对这些问题的不同选择实际上回答了对何种文化进行自觉自信。因此,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领导人民在艰苦革命历程中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不断赋予中华文化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大力弘扬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大胆吸收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2]。

3.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应掌握的“度”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会转化为他物,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要掌握适度原则。文化自觉不是搞文化保守,也不是搞文化对垒或者文化冲突,更不是奉行文化独尊,而是搞文化交流、文化对话、文化包容、文化促进等。“文化自觉”的对立面就是“文化不自觉”,诸如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没有责任的担当,不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挂“文化”的名而不行“文化”的实等等。

有了文化自觉,才能树立文化自信,自信是恰到好处,两端分别是文化的夜郎自大、唯我独尊和妄自菲薄、抛弃盲从。既要克服文化独尊、文化自傲,也要克服文化自卑、文化盲从。面对文化的多元化和国际上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以及文化与经济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文化自信至关重要。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之上,这种文化具有包容性、反思性、抗压性等特性,而且文化的“软”实力增长和文化的硬件建设两者之间协调一致。中华民族拥有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我们不能只沉醉和满足于过去的成绩停滞不前,因为有些内容已不适应当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的需要,需要与时俱进地加以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既要有自豪感,也要有危机感和使命感。“青蛙试验”告诉我们:青蛙没有死在滚烫的热水里,反而死在了冷水锅里,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文化优势,就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就要不断创新,不断适应形势的变化,甚至具有超前性的文化使命感。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传统文化继承中汲取精华,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中汲取营养,在开放包容中积极借鉴、洋为中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真正创造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代特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此,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力推文化领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使文化观念、文化内容、文化形式、文化科技、文化创新、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等方面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4.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不是自然而然就会形成,需要不断的培养和养成,从以下几方面提升文化自觉。一是对文化的意义、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地位要有深刻的认识,文化是人化,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一个民族的传承延续离不开文化,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以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是民族强大凝聚力、创造力的动力源泉,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在世界的激烈竞争中掌握主动权。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企图用西方思想文化“一统天下”,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不能坚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践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能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不可能实现。二是对文化建设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有正确把握,文化建设发展坚持以什么为指导、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不仅决定着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也决定着文化的性质[3]。文化的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双百”方针,贴近人民群众,贴近现实生活,不断推进文化在继承中推陈出新,立足本国又积极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更加自觉强化文化软实力建设。三是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的责任担当,文化自觉不是只停留在意识上和空喊口号上,更重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上的主动担当。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自觉地承担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自觉把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领文化进步。在当今社会,文化自觉的责任担当应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社会进步,在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的复杂环境下维护文化安全,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是对自己民族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文化发展充满坚定信心,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增强文化自信。一是坚定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准则;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信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的内在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由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四个主要部分构成,这四方面的内容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会迷失方向,丧失灵魂。因此,从学生抓起,从小学到大学细化教育内容,提出具体的实施要求,实实在在抓出成效,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三是增强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推动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文化的软实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消除各种体制性障碍,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培养文化人才队伍,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结合起来,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1]苏国勋,等.全球化:文化冲突与共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1.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53.

猜你喜欢

民族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多元民族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