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2013-08-15拾克方曹德林
拾克方,曹德林
(1.辽宁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2.中共凤城市委党校,辽宁 丹东 118100)
微博问政是以微博为载体的新形式的网络问政,利用微博方便快捷、传播广泛、即时互动的优势进行政治沟通,促进政治发展。微博问政为公民的政治参与、利益表达、抑制腐败、监督政府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但其中存在的隐患与问题也不少,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与研究。
一、微博问政的意义
在近年来的“两会”期间,人大政协的代表和委员们积极地与网民进行微博互动,使“微博问政”渐渐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不仅体现了官方与民间、官员与民众在政治上的交流互动,起到了沟通政治精英群体与社会大众的作用,其积极作用表现为:
(一)为公众提供良好的政治参与平台,使政治决策向科学化、民主化方向发展
微博这一网络沟通平台的恰当运用,不仅使政府的政策、主张能够很好地下达,为民众所知,还能使民众的意见、愿望能够直接上传,为政府、官员所晓,在这一上传下达的过程中,政府能够很好地了解民情、民意,甚至是民怨,能够了解到某些最直接、最原始的信息,有利于接近事件与问题的真相。微博问政直接有效地使民众参与到了公共事务中去,使各个阶层的民众都能关注政治、向政府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这种政治互动过程中,民众能够很好地参政、议政,使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朝着科学化、民主化方向发展。
(二)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利益诉求、意见表达的平台,有助于拉近官民间的距离
群体性事件是近年来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也是当前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而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关键就是我国改革进程中凸显出来的利益冲突与利益格局的失衡。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利益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使利益表达与利益博弈合理化、规范化、制度化。由于许多民众的利益诉求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得到很好的表达,很多时候利益表达的渠道并不畅通、利益表达的成本较大而成效很小,这就导致了民众在网络中、在微博中寻找出路,向政府表达个人的利益诉求与意见建议。实际上,政府官员在网络中、微博中对公众反映的问题、表达的意见的积极回馈与处理,将有利于拉近官民之间的距离,使干群关系更紧密。
(三)可促进政府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创新政府对社会的管理
面对突发事件,尤其是涉及食品、卫生、治安等重要的民生领域的事件,政府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可以避免一些不实信息、言论的流传,可以避免事态的恶化,有助于事件的妥善解决,而微博的及时性无疑为政府信息的发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里的“及时”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意味着政府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可以一味抢时间、抢速度而发布未经确认的信息,当然过于迟缓地发布信息,就失去了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意义。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实行微博问政一方面可以及时有效地发布政府的信息,利用这一平台宣传各种政策法规,另一方面改变过去单一、迟缓的传达为快捷、双向互动式的交流,在处理群体性事件、重大公共事件、自然灾害问题时,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及时发布消息,边做边说,通过微博辟谣更好地引导舆论走向,消解社会不稳定因素,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改善政府的工作品质,推进我国政府的社会管理方式的更新。
(四)促进民众对政府、官员、公共政策进行监督,有助于遏制、打击政治腐败
随着微博问政的发展,政府行政行为越来越透明化、公开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通过微博评论政策的失误与官员的失职行为,可迫使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加以监管。曾经轰动一时的重庆官员不雅视频事件就是其中比较有典型性的代表,正像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所说:“微博可以产生 ‘核裂变’效应,形成信息的高速大范围传播,它可以让每个人都发挥过去只有媒体才能发挥的作用。”微博好比摄像头、放大镜,将贪污腐败、社会不公曝光于大众视线里,并且在转发、分享、评论中使信息广泛传播,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政府积极行动解决问题。因而,可以说微博以其即时、快捷、低成本、传播广的优势成为公民谋取公平正义、监督政府政策、打击官员腐败的重要工具,对反腐倡廉具有促进作用。
二、微博问政中存在的问题
微博问政发展迅速,且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和政治价值,然而依托微博这一新媒介的网络问政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问政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微博问政具有内容的局限性与人群的单一性
微博给书写者的书写空间十分有限,一般被限制在140字之内。在140个字符内传递一定的信息是可以的,但要表达像样的思想则是较为困难的。在微博里的阅读是典型的“泛读”、“浅阅读”,是一种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往往缺少思想的深度。囿于字数和阅读形式的限制,读者们在微博阅读中,收获的是大量的零碎信息,注意力会被严重碎片化,而难于获得深刻的思想创见。
虽然微博问政的准入门槛很低,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具有微博问政的机会,也并不意味着微博问政可以覆盖所有社会阶层。经济落后地区的民众、基层弱势群体由于受限于技术条件、生活条件的落后,无法很好地参与到微博问政中来,面临着新的“边缘化”和“失声”的困扰。同时,不同群体对微博的喜爱和关注度也是不同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在网络中的渗透率较低,而受过教育的年轻的80后90后们则是网络中的主力军。不同阶层的网民决定着言论的不同走向,这就必然导致网络舆情反映的民意带有局限性、偏好性的特点,网络民意并不等于社会民意。
(二)网民表达意见情绪化,网络空间存在严重的安全与秩序问题
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人们的意见表达成本低、风险小,匿名、开放的特点促使人们自由地表达个人意见,也导致了不负责任的言论、情绪化的表达的出现。个人情绪的宣泄和内心不满的释放,在微博的“核裂变”的信息传播下,这种情绪会被放大,在网络集群中相互感染,引发更多非理性的表达。同时,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多元而复杂,利益冲突与社会矛盾频发,而公众缺少利益表达的渠道,制度化的解决利益冲突的利益表达和博弈的机制尚未建立,公民与政府在现实生活中沟通不畅,这些都加深了弱势群体“被剥夺”、“被伤害”的内心感受,因而他们会在网络中倾诉不满、发泄怨恨,这些都导致了网络中的情绪化表达和阶层敌对情绪的出现。
另一个问题是,由于微博便捷及时、门槛低、成本低等特点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发布评论、参政议政的表达欲望,但同时也暴露出网络约束力小、安全性差的特点,产生了微博问政的无序性问题。微博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经常会出现偏激、不实、虚假、负面的信息。一方面,网民个人带有主观性、片面性的信息发布与情绪化、非理性的观点表达都可以通过微博这一平台在网络空间辐射开来。“如果民众的参与失控,那就极容易陷入 ‘大民主’的危险中,也容易导致 ‘多数人的暴政’。”[1]另一方面,一些个人或团体出于不良动机散布谣言、煽动民意,更是可以使舆论被操纵,而“网民也存在着集群行为,当一种错误的声音通过网络迅速放大汇成舆论时,往往会把真相掩盖,甚至会导致网络暴力的出现。”[2]这些必将使网络空间呈现不安全、无秩序的状态,甚至通过网络舆论对政府的现实行为构成压力,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
(三)政务微博形式化、低效化损伤政府公信力
政务微博是微博中的一个特殊品种,虽然各级政府都积极地开设了微博,但政府官员对微博问政的重要价值认识不足,很多官员只是跟风开设微博,赶时髦、走过场,将微博视作集聚人气和制造政绩的工具,有些人甚至担心在民众的监督下言行不当遭“拍砖”而不敢开通微博,存在形式化、低效化的问题,或是把微博变为仅是发布信息的微型网站,只能浏览不可评论;或是信息更新不及时,只在“两会”期间大热,而平时则成为“死博”;或是对民众的质疑与问询迟迟不予回应,对政府工作中的问题避而不谈;或是在微博上发布各种“官话、空话、套话”,对网友的评论不予理睬。如此做法又怎么会不造成政府公信力受损,政府形象变差呢?“公众对微博问政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听取民意、回应质疑和政务公开上。”[3]“如果没有网民的互动和对网络民意的回复、督办等,官方微博的形式意义将大于实质意义。”[4]
三、解决微博问政存在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微博问政是借助微博这一工具进行政治互动的一次尝试,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将其妥善引导,可推进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然而现阶段微博问政出现了种种弊端,现存的各种弊病很多是可以加以改善的。
(一)建立多中心治理模式,推进公民的网络自觉、自律与自治
2009年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提出公共资源的分配与使用的“多中心”论,认为“公共资源公共事务的治理不是一元化主体能够做到的,要通过多元主体之间的对话和利益诱导来确立公共价值,通过合作而减少非理性行为达到双赢。”[5]多中心治理模式鼓励公民在自觉自律的基础之上自我管理,提倡社会中的多个行为主体摒弃“旁观”、“坐等”的心态,积极地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问题的解决中来。网络环境中的多中心治理模式,要求政府、社会团体、网民个人、网站经营者共同参与治理,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监督。当然,多中心治理模式并不意味着政府退出公共领域,而是政府角色、职责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政府仍然发挥着中心作用,负责制定规则、把握宏观格局,但把具体的治理权力让渡于社会,让民众充分发挥主动性,彼此尊重,发布负责任的言论,理性看待微博信息,不轻信,不盲从,共建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二)加强网络立法建设,严惩网络谣言,规范网络参与秩序
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的制约,就无法使微博问政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制定、完善网络问政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中国现行的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新闻网站电子公告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规尚不完善,还需对网络违法行为和主体责任等问题进行明确规定。我们需要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网络问政、微博问政的现状、特点,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在遵循网络立法适时性、针对性的基础上,创制一部结合网络技术和政治民主的基本法律。内容上看,既要规范网络秩序,又不能妨碍公民政治参与的自由,为公民网络参政行为提供一个法制化的渠道,实现网络问政的有序化。”[6]2013年6月28日,大连女青年耿某因在微博中散布谣言“大连路发生枪击案”被处以7天行政拘留的处罚。乱世需用重典,在保证公民的表达权、知情权、监督权和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前提下,做好相应的网络监管工作,以便保障网络环境的健康有序。
(三)构建微博问政的长效发展机制,完善问政程序
亨廷顿曾在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提到:“社会参与的程度越高,参与的意愿越高,而参与的制度化程度越低,则政治越不稳定(即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动乱)”[7]由于现今人们的政治参与的意愿较高,政治参与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微博问政就是新形式的政治参与,在这种时候,将这些政治参与规范化、制度化,才能更好地保障政治参与的有序发展,而不会破坏社会的稳定。同样,我们需要构建微博问政的长效机制,使微博问政常态化、规范化,保障微博问政的长期发展,保障这种新的政治参与形式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对政府官员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转变观念,认识到微博问政的价值和服务型政府的趋势,对官员进行网络技术的培训,建立网络问政的专门管理团队,及时更新微博信息,并积极与网友进行互动。另一方面,要建立从信息发布、信息互动、信息监管与引导、应急处理、投诉受理、舆情监测到问责评估等各环节的相应机制,顺应民意,引导舆论,将微博问政的实效纳入到政府工作绩效考评体系中。
(四)将微博问政与其他民主形式、参政途径、利益诉求方式相结合
微博是一种参政议政形式,是公众表达利益诉求、反映矛盾问题的一种渠道。一方面,两会期间的“微博问政热”体现了我国日渐形成宽松自由的民主氛围,另一方面,微博问政中的大量偏激、情绪化的言论也说明了我国的利益表达渠道的缺失、局部社会矛盾的尖锐,微博中情绪的宣泄、观点的“争吵”提醒我们需要在解决社会矛盾、建立多渠道利益表达机制方面做努力。网络民意不能代表社会民意,微博问政虽然是一种不错的参政途径,但不可过于依赖。“官员决策过于集中于微博,思想就会变狭隘;群众诉求过于集中于微博,言论就会变偏激”[8]只有发展更多的表达渠道,满足多方面的政治诉求,在这种政治参与、政治互动中,我们才会培养起较高的政治素养,彼时微博中的非理性言论自然会大大减少。同时,微博问政的发展需要政府提升服务意识,真正用心地解决微博问政中提到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顺应民意、化解矛盾,将微博问政与其他民主形式、议政方式相结合,更好地满足民众的利益需求,实现政治的良性发展。
[1]李少文,秦前红.论微博问政的规范化[J].河南社会科学,2011(4).
[2]蒋东旭,严功军.微博问政与公共领域建构[J].新闻研究导刊,2010(4).
[3]苏江丽.构建我国微博问政的长效机制的难点和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2).
[4]黎福羽.微博问政的发展对策 [J].行政领导,2010(26).
[5]张楚宁.微博问政的“多中心治理结构”与策略探讨[J].社会性媒体,2012(1).
[6]陈家喜.网络问政:模式与方向[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1(4).
[7]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50-51.
[8]韩效敬.微博问政的热与“冷”及未来发展道路[J].晋中学院学报,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