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与技术革命背景下的高校教师学术力发展透视

2013-08-15严苏凤

电子测试 2013年1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学术大学

严苏凤

(渭南师范学院,714000)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高校的社会功能日益强大,大学作为非营利性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和机构,已经成为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秩序演进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门。大学教师的学术发展伴随着大学的复杂和分化开始成为社会关注和高校问责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教师已经不再是闲暇的单个学术探究者,而成为引领社会文化、传播技术,整合知识资源,并将自身学术处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广泛联系中,大学教师的专业性和大学组织将随着大学的功能拓展而发展变革。

1 文化引领与理解成为信息时代高校教师的首要责任

伴随着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全球化,规模化,二元结构中的精英代表---象征着理想主义的“象牙塔”(大学),不再是一部分人的专利,而成为大众实现理想的承载者,成为多元时代社会多样文化与知识的交流中心与整合器。民主化、一体化、全球化“要求大学既要走出‘象牙塔’,又要超越‘象牙塔’,全面地承担起时代赋予大学的教育责任、学术责任。”大学教师不再是孤独的理想主义者,而成为开放体系中社会知识的生产者与文化的影响者。国际化、全球化、大众化将这种文化功能推向了更广泛的领域,在扩大差异的同时,又在缩小绝对差异,如何容纳与理解多元文化,培养负责任的公民,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文化使命。市场化从某种程度上使大学在治理过程中更像企业管理,但其所固有的排斥功利的文化功能又进一步阻碍着大学这种市场化行为。在市场与道德面前很难达到一个优势的平衡,过度发展一方都会产生激烈的抗争。比如某品牌以市场行为入驻大学引起热议,并促使管理者不断更改其行为,一些学者批判大学培养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批判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大学文化功能的强大。但尽管如此,不容置疑的是大学以市场化的行为进入经济秩序已成为一种趋势。如何实现其市场化而又能使其文化产生正能量则是大学自身文化改良和重构大学价值体系的问题,构建以经济道德为主体的大学文化价值体系是大众化进程中大学文化改良的首要目标,也是大学实现社会功能首要的道德责任。作为大学的承载者——高校教师,在弘扬学术自由与独立的同时,在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的同时,要善于甄别网络信息文化传播的负面影响,用一种理性 、豁达的学术态度与价值观区分和理解各种文化的存在,在教学与科研中发挥文化的正向功能,积极弘扬社会主流文化,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文化不断被过滤和净化。

2 整合的学术力是现代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的核心

知识生产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使大学与产业界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科学研究已经不再是大学唯一的专利,大学教师职业与产业的全球流动,使大学教师的研究行为受市场化的影响更为关键。许多国家的高校治理中引用市场化引导高校学术发展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高校固有的人才培养特性,社会知识的不断更新促使高校教师除了特定的研究能力之外,还需要具有整合社会各类知识资源,将其基本的方法、路径传授给未来职业人的学术能力,同时还要引领各个领域知识的发展,以保证大学作为重要的科学研究社会组织走在知识生产部门的前沿,体现其学术的竞争优势。皮特.斯科特总结这种变化促使高校“主要核心技能和创造力不在于生产新的知识,而在于如何将他人创造的知识进行整合”指出针对这种情况大学可能面临需要建立两个并行的机构:“一个是基于学科的教学机构,另外一个是为分散性知识生产服务的科研机构”并可能使大学面临科研与教学逐步分离的危险。但事实是这两种机构不可能被割裂,因为当少数精英解决了某类难题,改变了一个行业的生产规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时,这种技术很快在全球传递并被整合于其他行业。而这种变化也使一些传统以教学型大学为主的大学也力图积极改进教学,参与到知识整合与创新的队伍中。因此现代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不仅仅体现在对新知识的创造,更体现在对于知识整合能力与信息获取的能力,其中同类高校之间的差异恰恰体现在其整合的学术能力的差异。

3 团队与合作成为高校教师学术发展的应然选择

作为大学机构来说,其开放体系中的多元功能与知识资源的共享时代促使大学开始将学科领域伸入更广阔的社会组织,并形成不同的战略联盟。皮特.斯科特曾把这种分散性知识生产描述为蜘蛛网形态,指出大学只是这个蜘蛛网中生产知识的一个部门。对个体而言,个体知识只是社会知识链中一个分支或者某个环节,而由于知识技术领域的广阔与复杂性,个体研究的领域逐渐走向精细化、专业化。学术领域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一个领域或者多个领域知识交叉的产生点越来越多,个人的专业学术能力在其领域内的控制性逐渐被弱化,以团队或者组织形式参与研究和开发的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趋势。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在各类知识战略联盟中寻求合作和相应的位置以保证自己的学术发展,则成为现代大学教师学术职业的现实选择。“在未来,人们对待大学的态度更像对待其他组织,对待专业人员将更像对待其他劳动者”,而大学已经不再是智者唯一的栖息地,流动于各类知识生产机构,扮演多重角色已经成为大学教师职业的一种常态。比如在国内,知识精英不断向高一级的大学机构流动,在国际上是发展中国家的教师流动到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除了经济因素的刺激之外,获得更好的条件和发展机会是其流动的主要原因。其次校企合作的市场化模式使高校教师与产业技术精英也开始出现交叉融合,“技术创新由于信息的双向交流而获得快速的提高:科学经过大学流向工业,技术知识从工业流向大学。” 而由此带来的知识、经济、人才流动的管理都成为大学组织管理的重要课题。大学教师参与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的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高校教师的专业活动从传统的基础研究转向应用性研究成为其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4 高校教师职业学术发展的现实思考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校教师的学术职业能力成为高校实现社会责任的关键。短期内高等教育的规模化使大批的学者进入高等教育机构,但知识生产的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市场化趋势使高校教师的学术力开始受到多方挑战。而从我国各个高校实际来看,大部分教师职前教育的准备不足以及在职服务阶段管理支持的缺失致使大学教学及教师的学术力下滑,高等教育社会对高校的问责以及因为个体寻求更好发展致使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涌向其他机构,高等教育如何发挥自己的多元功能,除了积极的与他方建立合作联盟,还需要培养和引进优秀的人才保证高等教育组织的持续发展。但事实是高等教育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去拥有更多的优秀人才,但资源共享机制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契机,这就需要我们从高等教育体制的外部与内部变革中去寻找更好的发展路径。

4.1 架构高校、政府、产业部门的合作机制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05-2006年对12个国家14个地区高等教育与地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一个国家若想具有全球竞争力,需要加强地区的创新体系。要达到这一目标,在高等教育机构、政府、和商业部门之间的合作非常关键”。(我国高校大部分是公立高校,以财政拨款为主,缺乏主动与社会联盟的有效机制。基于我国特有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模式,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机制促进高校与产业、各类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盟。目前有关试点已经开始,比如珠江三角洲的区域高等教育的联动改革,就值得借鉴。但要关注市场导向的功利化行为,在合作中应积极建立相关激励与评价机制,发挥高校对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引领功能,构建创新体系的社会凝聚力。通过组织机构对外联系的变革促进高校教师学术力的发展。

4.2 构建系统内部与外部制度的支持系统

组织的发展总是受一定社会文化价值系统影响和内部规约的限制,尤其是高校作为一个外部依赖性组织,更易受其地缘性和政策性影响。不同高校具有不同的外部优势资源和内部比较优势资源,这些都成为组织寻求发展的潜在优势竞争力。选择契合组织发展的内部支持架构,引导和激励高校教师发挥自我优势积极主动融入社会经济循环与文化影响场域。包括组织如何构建激励系统影响高校教师学术群体及责任的担当,业绩评估与奖励系统以何种方式认可和评价教师的正式与非正式工作,组织选择何种制度和策略运用个体学术影响力达到组织目标。不同层次高校的特色不同,其激励的策略与方向也会有所不同

4.3 建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

我国高等教育在短短十几年就从精英转向了大众化,短期内高校涌入了大量的高学历的年轻学者,为高校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新鲜血液,但由于其高校的规模化也使其教学学术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提高。构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对于我们增进教师的学术职业能力,培养有效教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王冀生,超越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研究 [J],2003.(1):2-5

[2][英]皮特.斯科特,《高等教育全球化理论与政策》[M],周倩、高耀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0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学术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大学求学的遗憾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