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2013-08-15潘格格

电子测试 2013年14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大学生

潘格格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网络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甚至价值观都因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而受到很大的变化和影响。同样网络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顺应时代的要求及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更好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以及解决网络技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成为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

1 网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

当今,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最基本的学习工具和休息工具。我们的日常生活似乎不间断地都在于网络技术接触,因此网络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非常重大,思想观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变化,因此这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不过从另一方面讲,也是促进马克思主义教育发展和完善的一种机遇。

1.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

高校学生对网络的接触很频繁,因此,网络中所包含的一些全新的价值理念及内容都有利于更新学生的价值观念,促进与时俱进思想的树立,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因为网络中涵盖内容的丰富性,以及网络信息的即时性等等都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学生的视野,对活跃学生的思想,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会让学生树立新的价值理念,再加之网络信息的共享性和平等交流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和共享意识,激发学生运用在网络中了解到的知识,通过科学的方法或科学技术来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这会端正学生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1.2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接触和了解先进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同时,网络具有的图、文、声并茂的传播特点,为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就打破了传统教育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束缚和禁锢,为促成学生全新的思维方式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1.3 能够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经常上网可以增进大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可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和心理需求,因为网络中内容丰富多彩,而且网络具备的兼容性,可以让学生达到学习、交流、娱乐等等目的。网络是一个相对自由和平等的空间,能有效的调节和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及不良情绪,在某种程度上,网络已经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新潮、新鲜的事物,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是他们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也比较多样化,并且十分快捷方便。这样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有利于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更方便地实现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以及与老师之间的沟通,这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模式中是前所未有的。因此,网络能够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精神需要,也能带动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发展。

1.4 网络使马克思主义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网络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渠道和途径,为其开辟了更广阔的的空间,通过网络,方便了社会、学校、家庭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打破了原先的相对狭隘和联系不便的教育局面,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相对广阔和自由地学习空间、发展空间及创造空间。促进学生实现多元化交流以及平等化、自由化沟通,也有利于学生树立全局意识和开放意识。使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过程更加立体化、灵活化。

1.5 提高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时效性

网络信息的即时性,以及获取信息的快捷性为提高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时效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网络信息发布和更新的即时性以及丰富性,为马克思主义教育也提供了大量的教育理论素材,这类素材与现实紧密结合,与时俱进,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与教学意义,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精神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丰富的素材资源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提供了大量的个性化材料,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也更加方便,形象直观,会增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觉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对其有更深的认同感。加之利用网络教学讲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结合在一起,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容易吸收知识,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 网络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众所周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发展提供机遇和有利条件的同时,也会多多少少带来一些影响。

网络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快速性特点决定了它不仅对好的信息传播的快,对负面信息也具有很强的宣传力,并且网络对信息具有很强的煽动性、号召性和鼓动性,比如说对一些敌对势力、恐怖分子或是谣言的散布等等,也有很强的冲击力,长期以来,会对学生的一些思想意识、理想信念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他们树立坚定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就不利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进行与开展。同时也会涣散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

网络还具有虚拟性,因此会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道德品质的缺失以及人格的缺陷,它虚拟的环境也容易引发大学生的人格分裂,同时也会对对学生的社交行为、消费行为、恋爱行为等带来影响,有时还会涉及到一些网络行为问题等等。网络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因此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些难题和挑战。

3 网络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应对措施

首先要以主动占领网络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阵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网络化,积极创新高效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使网络切实发挥它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中的力量和作用。另外,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教育是重中之重,引导他们文明、健康地利用网络技术,吸取网络中的优秀文化和科技,规避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及不良影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在运用网络先进性和便捷性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抓住网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趋利避害,促进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全新发展和进步。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要结合网络信息时代的大背景,抓住网络时代中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有利的机遇,积极探究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新模式和新策略,促进马克思主义教育与时俱进的可持续发展,也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网络时代给马克思主义教育带来的一些压力和难题。做到扬长避短,抓住网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发展带来的有利条件和机遇,规避网络对马克思主义教育造成的不良影响,探讨出新的教育模式和发展方式,应对网络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压力和挑战,更好地促进新时代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

[1]胡洪彬.网络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性选择——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J].大连干部学刊,2011,27(8):11-14.

[2]潘坤.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5):67-70.

[3]陈玲,王建基,网络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探究[J].人民论坛,2012,(29):212-213.

[4]李慧娟.试论网络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东方企业文化,2011,(20):151.

[5]严军.试论网络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J].山东电大学报,2003,(4):32-33.

[6]胡俊俊.浅议网络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变化[J].学理论,2012,(12):258-259.

[7]李燕,邵林.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的几点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2):87-90,70.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大学生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网络时代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