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DI O理念的大学生课外实践项目体系构建研究

2013-08-15龙诺春余丽红

电脑与电信 2013年1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课外体系

龙诺春 余丽红 于 伟

(广东白云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1.引言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依赖于人类的创新与创业,创新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培养满足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是教育的使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已成为高等院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根本保证。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要落实到教育体系的各个方面,并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实践教学是大学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同时,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教学环节。

目前,我国有部分高校已应用了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行)国际工程教育模式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CDIO工程教育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包括个人的科学和技术知识、终身学习能力、交流和团队工作能力和在社会和企业环境下构建产品、过程和系统的能力[1]。CDIO工程教育模式强调实践环节对知识和工程能力的获取。大学生的实践内容分为课内和课外两部分,我国高等院校在大学生培养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各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实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论文)等,而课外实践项目以校内外实习与社会调查、和参加各种竞赛活动等为主。这些课外实践项目虽然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不能满足各年级、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此,如何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来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是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研究领域。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构建能系统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的课外实践项目体系是一个重要课题。

2.课外实践项目体系构建目的及原则

2.1 课外实践体系构建目的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以课堂为中心,强调教材的中心作用。学生的实践项目主要是课程的实验、实训内容。学生虽然有一些课外活动项目,但大多数都是临时性的、随机性的。虽然有一些有针对性,但也是短期目标,没有突出能力的培养。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理念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工程能力的获取。学生学习的方法与场所也是多方面的,学校应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包括课内与课外的学习内容与项目平台的建立。但就目前情况分析,我们的课外实践活动项目平台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构建大学生课外实践项目体系,让学生在课外环境下通过各种项目训练来扩展成才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取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其真正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建立学生课外实践活动项目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2.2 课外实践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2.2.1 人才培养目标原则

教育教学的改革,无论何种模式和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引进CDIO教育理念,构建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项目体系,应以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在项目构建时,一方面要注重能力培养的要求,大学生可通过各种课外活动项目,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知识结构,扩展成才空间,促进个性发展,增强能力培养。另一方面也需注意在项目中融入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让学生接受“全人”教育,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2.2.2 学生主体与教师引导原则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从人的学习潜能来看,大多数的知识是通过做来获取的,学习者在实践中学习,当学习者自觉的、负责任的进行学习时,学习效果显著,而发展到以自我评价为主进行学习时,则其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可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课外活动项目体系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学习。但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通过“教”与“学”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注重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外实践项目中获取知识。

2.2.3 能力培养目的与量体裁衣原则

吸收CDIO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培养,尤其是项目的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的培养。根据CDIO大纲要求并结合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课外实践项目体系包括学生的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项目。在项目构建时,需要设计一些普及性项目,还要设计一些专长性项目。一方面满足社会对大学生需求的关键性通用能力培养,同时应满足部分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方面的需求。需要注意规模适度,特别是在师资配置、资金投入和学生参与数量等方面都必须与项目功能定位相一致;另外在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关系结构上,各活动项目之间的关系要有连接、有层级,适合学生能力逐步提高的规律。真正使学生课外活动项目体系与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相符合。

3.课外实践体系的构建探索

课外实践体系的构建应以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以构建目的为要求,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项目时,应使实践与理论相统一,赋予课外活动项目一定的学术含量和科技含量。同时应做到课外与课内相贯通,整合利用教学资源,既要考虑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活动项目,又要考虑到充分利用校外的社会资源在校内或校外开展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使学生课外活动项目体系与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相符合。总体来说,无论是通用能力培养还是专业能力培养,主要内容应包括语言沟通与交际能力、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知识拓展与整合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规划运作与操控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六个方面。因此,大学生课外实践体系的构建可从这六个方面进行。

3.1 语言沟通与交际能力项目

该项目的构建应使学生的语言沟通与交际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项目内容可包括语言表达与沟通、应用文写作和外语交流等内容,如社会调查报告的书写、中英文演讲、“是”与“非”的辩论比赛等。项目可以采用院、系、社团、协会、专业、班级等组织形式开展。

3.2 信息采集与分析处理能力项目

该项目的构建应使学生的计算机信息检索能力、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及通过相关应用软件和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旨在培养学生专业软件、专业多媒体技术和专业信息数据处理的能力。项目内容可包括计算机信息检索、多媒体技术应用与制作、采用专业应用软件进行项目规划与设计分析等。项目可以采用系、协会、专业、班级等组织形式开展。

3.3 知识拓展与整合能力项目

该项目的构建应使学生的知识拓展与整合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和专业实操技能。内容可包括系统规划与设计项目、各种大赛培训项目、高年级学生论文写作竞赛项目等方面。项目可以采用协会、专业、班级、小组等组织形式开展。

3.4 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项目

该项目的构建应使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团队协调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团队运作能力和专业项目管理能力。内容可包括团体协作项目、各种大赛的团队比赛项目、参与企业开发项目等。项目可以采用协会、专业、班级、小组等组织形式开展。

3.5 规划运作与操控能力项目

该项目构建目的是培养学生编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运作的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规划、专业设计及实践能力。项目内容可以虚拟形式模拟公司的产品运作,如IT产品的策划、销售等。项目可以采用专业、班级、小组等组织形式开展。

3.6 创新与创业能力项目

该项目构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的创新创业能力。旨在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创新创业技能。创新能力主要包括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2]。项目内容可包括创新开发设计项目、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省级或国家级的设计大赛训练项目等。项目可以采用项目组的组织形式开展。

4.项目的监督与实施

课外实践活动项目构建好后,如何实施是关键,学校、院系应成立课外活动领导小组,监督各项目的落实执行情况。各项目应成立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课外活动行动小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项目考核采用学分制,对参与相关项目的学生,通过相关指标考核,符合要求的应给予相应的(课外活动)学分,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5.结语

大学生课外实践项目体系的构建,是对课内实践教学内容的扩展与补充,完善实践教学内容;能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外环境下通过各种项目训练来扩展学生的成才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使学生获取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其真正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建立学生课外实践活动项目体系具有重大意义。但大学生课外实践内容丰富多彩,课外实践项目体系的构建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1]顾佩华,陆小华.CDIO工作坊手册[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2]杨永,向丹.论高校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2:6-7.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课外体系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课外活动类作文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转动小脑瓜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初中化学课外活动的现状及对策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