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大豆育种家王义谅和张仁双

2013-08-15常汝镇

大豆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农科院成熟期种质

文/常汝镇

辽宁大豆育种家王义谅和张仁双

文/常汝镇

王义谅和张仁双这两位育种家一位是我的师兄师弟,一位是我的好友。

王义谅于1957年毕业于东北农学院农学系,我是1958年考入东北农学院农学系,1964年他又考取了王金陵老师的研究生,而我是在他之前读研究生的,故他既是我的学长又是我的师弟。读研期间在一起近两年时间,他比我们年长,又有工作经历,处处照顾我们,他为人热情,乐于助人。张仁双则是在工作中相识,他为人诚恳,仗义直言,工作认真。

大学毕业后王义谅在辽宁农科院从事大豆研究,他是浙江宁波人,但把一生的精力献给了东北的大豆事业。20世纪60年代他研究生毕业又回到辽宁农科院继续他的大豆研究。他主持大豆辐射育种,采用60Co射线、EMS、热中子等多种诱变方法研究诱变引起的大豆性状的遗传变异,尤其对各种诱变方法引起成熟期突变的遗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以前人们认为γ射线辐照后成熟期突变主要发生在M2代,因此M3代是突变选择的主要世代。王义谅经过研究实践,明确了M2代能产生早熟突变,但机率比较低,主要还是倾向晚熟,M3代是大豆成熟期分离的主要世代,M3代产生大量早晚熟的分离,特别是分离出早熟突变的机率比较高。辽农1号即是从M3代发生的早熟突变中选出的,生育期仅75~78天,在沈阳地区春小麦收后复种仍能正常成熟。

中子照射后各世代成熟期的表现与γ射线照射引起的突变相似,其原因是γ射线和中子作用于物质分子的机制大致相同,γ射线主要是光子引起物质分子的离子化,中子虽然不带电,同样也能引起物质分子的离子化,从而使遗传物质结构发生变化。成熟期突变有许多植株要在M3代表现出来,其原因很可能是大豆辐照损伤在M2代还有所表现,如残存有不能遗传的半不孕植株就是例证,部分成熟期的推迟,株高变矮等也是残存于M2代辐照损伤的表现。

EMS处理大豆种子在M2代产生性状分离,成熟期上早熟突变比较明显,与γ射线和中子处理正好相反,M2代早熟突变占入选总数的40%~50%,成熟期突变能遗传给后代,因而EMS处理大豆,M2代是成熟期选择的主要世代。多数情况下,M3代很少有新的成熟期突变发生,而是积累和稳定已发生的突变。上述研究结果对各种诱变处理引起的生育期突变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他还对百粒重、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等在诱变处理后M2、M3代的变异与遗传进行了研究,这时通过γ射线、中子照射和EMS处理等诱变方法引起的大豆性状变异和遗传以及各世代重点选择的性状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他通过诱变方法选育出早熟、大粒、抗病、抗倒、矮秆,高蛋白或高油等创新种质。

育种上他主持选育了辽农2号,辽豆3号等新品种,辽农2号熟期较早,在河北唐山地区可作为冬小麦收后复种的夏播品种,通过了河北省审定。辽豆3号是从铁丰18×Amsoy组合中选择育成的,保持了铁丰18的丰产性,Amsoy的株型,表现丰产稳产,抗倒、耐密等特点,累计推广面积57万公顷,1986年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5年5月在武汉召开第二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他也参加了会议,但回辽宁不久便得知他患病的消息,1986年5月病逝。同年他主持选育的品种辽豆3号获奖,他的女儿考上大学,他家也将分到新房,本来喜事连连,然而这一切他都没能亲眼见到,更没有享受到其中的喜悦,病魔夺去了他宝贵的生命,时年51岁。

由董钻、单维奎两位先生策划,宋书宏主编的《辽宁省大豆研究60年》一书中,对王义谅有一很恰当的评价“王义谅从事农业科研工作较早,并专长于大豆常规育种,辐射育种和大豆栽培生理研究,虽英年早逝,但取得了突出成绩,为辽宁省农科院大豆科研育种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张仁双大学毕业后在铁岭农科所和辽宁农科院从事大豆研究,他主要承担大豆育种工作,但对大豆种质资源研究,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考察,大豆胞囊线虫抗性材料的鉴定都有涉及并做出成绩。他参与主持的“东北地区大豆品种种质资源研究”对东北2 341份大豆种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鉴定评价,鉴定性状共58项,获得了有关农艺性状、抗病虫性、品质等方面系统而完整的基础资料,包括全部材料的氨基酸组分,脂肪酸组分。这项由时任吉林农科院大豆研究所所长邵荣春策划和主持,东北三省协作完成的科研项目,1988年获得了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的验收和成果鉴定我也参加了,由于我也是从事资源研究的,对这一项目取得的进展印象深刻,如此系统的鉴定是很了不起的成绩。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仁双参加了野生大豆资源考察,辽宁省野生大豆资源丰富,搜集了800多份野生大豆,在辽宁发现了白花、线形叶等新类型。这项研究获得了省科技改进二等奖,其后进一步的研究,即“野生大豆整理、归并,分类及利用研究”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仁双参与写作了《辽宁省野生大豆资源考察》、《野生大豆整理、归并和分类问题的商讨》等论文。

他较早地开展了大豆胞囊线虫抗性品种的鉴定和筛选研究,对辽宁的大豆种质资源、育成品种,杂交品系以及省外国外品种共1 170份材料,通过田间病圃和盆栽鉴定进行了筛选研究,经过4年在铁岭和昌图2个地点多次重复的鉴定,发现了一批抗大豆胞囊线虫(1号生理小种)的优良种质,其中长粒黑(2DD1400)对大豆胞囊线虫表现免疫,另有小粒黑豆、小粒黑及连毛会黑豆表现高抗大豆胞囊线虫。

在育种研究方面,他参加了早期铁丰号系列大豆品种的选育,与杨伯玉、王国栋、单维奎等大豆育种家共事,铁丰18获国家发明一等奖,他是主要参加人之一。到辽宁农科院工作后,大豆育种取得很大进展,他主持选育的辽豆10号,辽豆11号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利用,其中辽豆10号是个抗倒伏、高产、优质品种,蛋白质含量达到44%,产量潜力可达4 500公斤/公顷。辽豆11号是一个含油量达22.84%的高油品种,成为东北高油大豆示范项目的骨干品种。辽豆10号株型结构好,下部叶比较大,上部叶比较小,其亲本之一是辽豆3号,辽豆3号的亲本中有Amsoy,辽豆10号与辽豆3号均继承了Amsoy的株型结构。辽豆10号于1995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他被评为辽宁省省直机关爱岗敬业标兵。

“辽豆10号等大豆新品种选育及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列入了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仁双邀我一起到辽南考察辽豆10号高产示范,记得我们一起乘车到瓦房店,同行的还有他们的院长,辽豆10号长势很好。我也参加了他主持的丰收计划项目的鉴定,该项目获得了农业部丰收奖一等奖。就在他获奖前后身体不适,一次他送我从省院到沈阳市里,他说他正好去医院看病,其实他已动过手术,只是他不知自己的病情。以后他身体越来越差,大豆室的吕桂兰研究员陪我到他分到的新居看他,房子正在装修,他的夫人也在,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我和仁双在一起时每次都很谈得来,无论研究、生产亦或生活,方方面面都能聊到一起,他本是性格开朗的人,病魔却夺走了他的生命,他离世时才60岁出头。

《辽宁大豆研究60年》中说“张仁双为人谦和,尊重师长,与国内著名大豆专家交往密切,并受到同行一致赞赏”,这一评价对他是十分贴切的。

2013-03-20

猜你喜欢

农科院成熟期种质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红锥种质早期生长表现
不同成熟期桃品种在衢州市的引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