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优势视角的武汉外包发展研究※

2013-08-15陈继元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武汉服务发展

陈继元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作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武汉市服务外包业务基础较好,据“2012年度中国服务外包城市投资吸引力评估”报告显示,武汉在全国“2012年中国服务外包城市投资吸引力综合排名”中名列第四,在“2012年中国服务外包城市产业成长性排名”中名列第六。但竞争依然激烈,为抢抓服务外包产业转移机遇,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加快武汉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避免低级竞争,就必须深入分析武汉服务外包优势和劣势,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

一、武汉外包发展的比较优势

(一)武汉是全国商贸物流中心

武汉天河机场国际和地区航线已达20条,武汉成为中部地区开通国际和地区航线最多的城市。2011年,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达到16亿吨,而武汉新港2010年的货物吞吐总量就已突破1亿吨大关,成为长江中、上游首个“亿吨大港”。武汉“江海直达”大提速,货物从武汉新港出发72小时可抵达上海洋山港,2011年货物吞吐总量达到1.15亿吨。铁路的快速发展正在促进中国以武汉为中心的“四小时经济圈”的形成,武汉到上海、北京、重庆、成都、广州、深圳均在4小时左右,武汉经武广高铁将只需4个小时就可直达香港。以武汉为中心的“四小时经济圈”的形成,促进了中国中西部经济的融合与发展,紧密了与东部、南部沿海经济的联系,使武汉真正成为拉动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

(二)武汉是全国的通信中枢

武汉地处我国中部,北京至广州中同轴电缆、南京至重庆光纤电缆在武汉交汇,是我国重要的通信枢纽,形成了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现代通信网络,各方信息汇集,电子通讯便捷畅通。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宽带高速城域网基本覆盖全市所有乡镇,网络资费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这都为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武汉是中西部经济增长中心

雄厚的经济实力、丰足的物质财富是城市全面发展的基础,更是市民幸福生活的根基。10年来,武汉经济持续跨越新台阶,步入发展最好时期。依托更加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武汉的金融、物流、会展、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蒸蒸日上,传统商贸重镇搭上了现代服务业的快车。经济总量上,武汉“十年翻两番”,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了千亿元台阶,稳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进入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持续快速跃升的经济总量,不断晋级的国内位次,大大提升了武汉的综合实力,夯实了武汉产业带动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的基础,强有力地支撑武汉从“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升级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大步迈向国家中心城市。

(四)武汉是中西部人才中心

武汉云集众多的大学、科研机构等,是全国公认的三大科教中心之一,其在校人数和科技能力居全国大城市前列。截止2011年,拥有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85所,在校学生数118.33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79所,在校本专科学生92.04万人,在校研究生10.28万人。成人高校6所,在校学生数16.01万人。全市拥有政府部门所属科学技术研究机构100所,国家重点实验室21个,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8个,两院院士59人。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十分丰富,武汉大学及其东侧的“武汉·中国光谷”所在地武汉东湖地区是中国较大智力密集区,在光通讯(华工)、生物工程(华农,武大)、激光(华工)、微电子技术(理工大)、农药学(华中师大)、地质及地质资源和新型材料(地大)等领域,科技开发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中组部公布的第八批“千人计划”人才名单,湖北省有25人入选,其中“创新长期”5人,“创新短期”3人,“青年千人”8人,创业人才7人,“外专千人”2人。湖北省共有139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数量居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江苏、上海。第八批“千人计划”中创业人才实现重大突破,共有7人,是以往所有“千人计划”创业人选总数的一半,7名创业人才全部来自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集中分布在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等重点产业领域。

(五)相对较低的人力资源成本

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ILO)2011年对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人均月收入做了最新统计。其中,中国员工月平均工资为656美元,约合人民币4134元。而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力资源的供应相对充裕,预计在较长时期内工资还会保持相对较低的水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538元,武汉比全国水平高6%。而北京、上海去年平均工资分别为4672、4331元,分别比武汉高22%、13%。新疆、西藏边远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由于有补贴资金,职工工资也较高,武汉拥有相对较低的人力资源成本。

(六)武汉是中西部服务中心

经过近年来的建设,武汉已基本建成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现代信息服务网络,并向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和个性化方向不断发展,网络规模、技术层次和服务手段都己达到非常先进的水平。2011年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175亿元,比上年增加39亿元。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051项,实施市科技计划项目329项。市级登记科技成果300项,获奖科技成果392项,科技服务中心功能突出。2011年末,武汉地区共有各类金融机构342家,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28家(含外资银行5家),证券、期货业单位102家,保险公司54家。总部设在武汉的金融机构13家。在汉设立或正筹建后台服务中心的金融机构24家,新增7家,是名副其实的中部金融服务中心。

二、武汉外包发展的比较劣势

(一)国际化程度不够

优良的国际化环境是服务外包发展的前提,但武汉的国际化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截至2012年,武汉有大约6000家外资企业,其中有100家世界500强,每年约有15000多位经济技术专家到武汉工作,在武汉长期居住的外籍人士有近万人。法国、美国和韩国在武汉设有领事馆。为吸引更多国家在武汉设立领事馆,武汉正规划建设外国领馆区。虽然武汉在国际化上积极进取,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武汉的生产与贸易国际化程度还很低,2012年武汉外贸进出口203.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1%,比之沿海大中型城市差距巨大,企业的国际化视野并不开阔,国际化生产能力有待进一步开发。

(二)缺乏经验丰富的外包运作与管理人才

外包承接企业需要努力了解外包市场运作的国际规则,在熟悉国际市场运作规律的同时,充分运用自己的优势吸引并利用国外发包公司的优势资源,变“我要承接外包”为“要我承接外包”,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目前武汉企业在这一方面做的还很不够,能力亟待提升。国际化生产程度不高,外包起步较晚,导致武汉缺少具有外包项目管理实战经验、能够带领外包管理团队的中高级技术及管理型人才,更缺少熟悉国际市场运作、目标市场国文化背景、消费习俗,以及了解外包产业运作规律和规范规则的专业型人才。

(三)外包承接企业规模小

规模小、实力弱是当前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共同不足,武汉企业尤其突出。武汉外包企业大多为小型软件开发和服务型企业,规模小,资金来源不够充裕,管理模式落后,基本没有严格系统的管理制度;而且大多数外包企业尚未直接开展国际外包业务,独立的境外开发和营销渠道尚未建立,业务的开展严重依赖性于沿海外包承接公司,因此直接获得欧美大客户订单的机会较小。另外,武汉外包企业管理理念较为落后,企业间协作和合作机制尚未建立,难以构建服务外包企业联盟,对外影响力、谈判实力均较弱。

(四)缺乏服务外包品牌

武汉着力打造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即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光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为主的产业集群,武汉经济开发区以汽车制造、IT设备、精细化工等为主的产业集群,武汉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区以汽车配件、食品工业、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产业集群,服务外包条件优越,但缺乏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品牌效应不明显。

三、武汉外包发展战略选择

(一)重视战略规划,突出产业特色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全球服务外包的飞速发展,而其根本推动力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知识型服务产业向具有智力人才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转移。虽然欧美债券危机沉重打击了国际经济的深化发展,但国际服务外包仍然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在我国国内,沿海地区率先承接,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武汉是后发地区,要充分认识发展服务外包的重要性,把握这次受地缘因素影响极小的服务产业转移机遇,抓紧研究出台促进武汉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做到目标明确、产业突出、统筹规划、特色鲜明,加快部署和承接服务外包。

(二)差异化竞争,突出中心地位

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外包产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东、中、西部外包产业梯级层次逐步形成,东部中心城市承接离岸外包、中部中心城市分包技术资本密集型业务、西部承接劳动密集型外包业务的国内分工体系逐步形成。武汉应充分利用武汉在商贸、通信、交通、人才、技术研发、服务等方面的中心地位,分析与东部沿海中心城市、西部大城市之间的差异,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大力吸引东部资金、高新技术、高端科技人才中移,大力发展高端信息技术外包、第三方物流外包、金融外包、高端制造外包,将武汉建成中部引领服务外包发展的中心城市,成为追赶东部发达城市的先锋,引领中西部发展的领头羊。

(三)内培外引相结合,大力发展离岸外包

创建服务外包品牌,强化外包专业园区建设。一方面通过兼并重组、企业联盟等手段,构建外包专业园区,壮大企业整体实力;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东部投资,重点发展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承接日韩服务外包业务,逐步开拓欧美服务外包市场,不断扩展市场空间。鼓励企业参加国际性服务外包论坛及洽谈会,组织服务外包企业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出国参展、参与出口项目招投标等活动,推动有实力的本土服务外包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注重培育服务外包优势企业,使之成为国际离岸服务外包总承接商和对内服务外包总发包商。大力发展软件开发外包、研发设计外包、动漫制作外包、物流外包和金融后台服务等领域服务外包业务,提升服务外包能级,努力将武汉建成全球服务外包的重要基地之一。

(四)重点扶持,优化服务外包产业布局

1、借力品牌优势,发展动漫外包。武汉拥有江通动画等一批著名动漫企业,充分利用其品牌效应,发挥行业引领优势,着重承揽创意开发、前期制作、中期制作和后期合成在内的动漫设计与制作外包业务,强力整合包括动漫发行与传播、品牌授权与管理、衍生产品开发与生产在内的动漫产业服务链,形成原创与外包服务协同发展的格局。以原创吸引外包,以外包促进资源整合,打造高端动漫设计与制作外包服务中心,构建高附加值动漫外包产业链,实现跨越式发展。

2、利用高端人才优势,发展软件外包。武汉软件设计与开发人才优势明显,充分整合武汉高校科研优势和企业资金市场优势,大力发展系统开发、业务设计和软件设计在内的软件外包业务,培养整个流程外包接包能力,积极开拓日韩外包市场。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逐步拓展高端软件开发业务,加速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创新技术,打造城市品牌,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嵌入式软件整体研发服务基地。

3、发挥交通枢纽优势,发展现代物流外包。充分利用武汉在全国的交通枢纽优势,开展运输、仓储库存、配送、进出口、采购、船代货代、物流金融等操作、计划管理、综合设计与运作等业务,面向海内外市场,大力拓展离岸物流服务外包业务,努力发展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物流外包中心城市、全国性的大型物流外包基地。

4、发挥通信、人力资源优势,发展高端呼叫中心。呼叫中心依托于我市优势产业,利用现有商务成本优势拓展电话回访、客户咨询、电话调研等低端业务规模的同时,逐步推行技术支持、数据挖掘、客户管理等高端业务,基于中国,定位亚太地区,接轨世界,逐步将武汉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绿色呼叫中心基地及呼叫中心人才培训与派遣基地。

[1]刘磊.中国服务外包业的经济学解析[J].财经科学,2012(3).

[2]陈斐,张新芝.中西部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竞争力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2).

[3]肖芍芳,王俊杰.外包与生产率和就业:基于中国的实证[J].国际经贸探索,2012(2).

[4]商务部.2010年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研究报告.2010.

猜你喜欢

武汉服务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