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足迹
2013-08-15刘海东
刘海东
北京市十一学校教师
谈及“成长”,我曾经有些茫然和困惑,只顾低头拉车,却从没有抬头看路。不仅是别人,就连我自己也在不断地反问:“我的教育思想在哪里?”就在我困惑不解的时候,一位老师点醒了我,她说:“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你所有行为的背后恰恰隐藏着你的思想。”在她的启发下,我开始行动,把参加工作17 年来的点点滴滴像过电影一样,完整地回顾了一遍,最后找到了一个落脚点:课程。对于课程的认识和基于此认识所做的改变,足以见证我的成长。
课程的实践者
在课程的面前,我首先是一个参与者和实践者,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四点体会:
注重学习兴趣培养。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具体工作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来传递博大精深的数学文化,把数学上升到文化层面。我主要采用了四种形式:第一种是通过介绍有关的数学故事、数学课外知识、数学历史来培养学生兴趣。第二种是不断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科普书籍,比如学习圆周率时,我介绍《π 的密码》;学习勾股定理时,我介绍《勾股定理——悠悠4000 年的故事》;学习尺规作图时,我推荐《角能三等分吗》……除此之外,我还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科普书籍,如《课堂上你听不到的数学传奇》、《初中趣味数学》,等等,调动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第三种是开展数学故事会,让学生来讲。第四种是让学生从美的角度去欣赏数学。第五种是给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数学软件,用学生感兴趣的电脑来激发对数学的探究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学生对数学才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采取多元评价方式。既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又要重视终结性评价,甚至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另外,要改过去单一的评价为多元评价、多角度评价,改老师评价为生生评价、师生评价。举三个例子。
第一,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期中考试时,我专门设计了考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试卷,并在试卷里融入了一些英文版的数学阅读。
第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数学不单单是推理和计算,还应该有动手和实验。我在课堂上融入图案设计考察,让学生动手设计图案,再挑选出学生评委,由学生评委对所有的作品进行评点,这也是一种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的方式。
第三,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在期中复习时,我让学生按进度均匀分成若干个复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复习,并分组上台汇报小组及个人的结果。学生们的兴致很高,复习效果很好。
发展信息技术运用。我个人认为,网络和信息技术必将是改变未来教和学的一种方式,信息技术发展到现在,有许多绘图工具、计算工具供我们研究数学,学生在明白数学原理以后,确实没有必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复杂、重复的计算上。因此,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开发了一个类似于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神奇的图形镶嵌》,建立了供学生研究和实践的数学实验室,为学生在数学绘图上提供了在纸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有了这些工具,使得我们摆脱简单的机械计算和机械绘图,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学习数学原理、数学思想和数学的方法上来。
注重优生潜能培养。我们往往更关注落后生的进步,满足于优生取得的成绩,而优生培养长期以来被我们所忽略。我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上课常常处于“吃不饱”的状态,他们的潜能没有被很好地开发。十一学校现在采取分层走班选课,将数学分成5 个层级,很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我们的目标是“不为中考赢得中考”,不被中考束缚,而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我的想法是要关注优生的发展,并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比如说我在初三年级开展了优秀学生的自主研修班,更加关注优秀生的初高中衔接问题。
课程的开发者
在经历了以上几点后,我逐步从课程的参与者、实践者走向课程的开发者,并有了以下三点思考。
整体设计课程框架。首先,各个层级的课程定位要准确,其次,整个课程的架构要有规划,不能盲目开发,这时,课程指南就显得特别重要。十一学校组织了各个学科的教师编写这些指南,但我个人认为,如何使课程读本能够更好地落实课程指南的内容,比设计指南本身更重要。因为往往会出现指南编得很好,但执行不好,最后出现两者之间脱节的情况。就如同我们的课程标准要求得很明确,但教材并不一定能很好地反映课程标准的要求,或者作为执行者的教师并不一定能完全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一样。
综合开发课程读本。有了课程的整体框架后,就应该在框架内综合开发适合各个层级学生的课程读本。我认为,每个学校、每个学科不能闭门造车,而是应该先学习别人的优点,不仅要关注我国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版本、教材,还要关注国外的教材,广泛涉猎才有比较,博采众长才能取得优势。我搜集到很多版本的教材,如《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材》,很适合数学一级的同学学习;《数理化自学丛书》,很适合各层级的学生自学;《美国中学数学教材》书写非常详尽,方便学生自学……在比较的基础上,我总结概括了优秀教材的主要特点:书写详尽,便于自学;注意数学文化的渗透;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注意提供更多的网络资源……我不禁考虑,我们学校的课程读本特点应该在哪里呢?最后,我们在设计读本时,巧妙地设计了对话式的编写方式,这是其他读本、教材所没有了,也恰恰体现出了我们的优势。
完善学科功能教室。十一学校开设了“走班选课”制度,每个教师都配备了“功能教室”,但对于我来说,功能教室是一个新的起点,没有任何的经验,但我一直在思考,未来的学科教室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想,答案应该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我在我的功能教室内装饰了各种数学元素,堆满了各种数学书籍,还张贴了数学招贴画等,这些工作对我来说,虽然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富有乐趣。
……
总的来说,在实践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在平常的课堂中,要摒弃“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思想,即我只关注学生的中考成绩,不管学生到高中会怎么样。我们是要研究中考说明,但不能只抱着中考说明。实际上,我们只有站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当我们用更高的观点来审视现在的问题时,就会发现,我们面临的难题不再是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