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2013-08-15王丽霞
王丽霞
(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旅游资源角度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依托。其旅游价值主要在于:第一,具有吸引游客前往的品位和较高的历史价值;第二,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第三,参与性强,体验空间大;第四,娱乐性强,体闲功能完备;第五,地域特色鲜明,文化价值极高。[1]河南是非物质文化资源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样,合理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既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又能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一、关于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南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发源地,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创新区,蕴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截止2011年年底,河南省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72项,这些都是我省的文化瑰宝,加大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力度,对于提升河南文化产品的整体竞争力,推动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建设文化旅游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河南旅游业在对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非物质文化的价值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品味较高,除少林功夫、朱仙镇木版年画、洛阳牡丹花会等级别较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其他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人们对其重视不够,旅游开发的意识不强,开发力度不够。
2.开发利用方式单一,深度开发不充分。
目前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得到部分开发,但大多仅停留在旅游节庆、博物馆展示上,开发利用形式单一,内容也不够丰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存在着简单化、雷同化、庸俗化的倾向,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出来,结果旅游产品得不到游客的认同,缺少市场竞争力。例如,河南淮阳的泥泥狗是淮阳太昊陵“人祖会”中泥玩具总称,是一种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又称“陵狗”或“灵狗”。泥泥狗反映了原始人类的生殖崇拜。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民俗研究价值、审美价值、经济价值、文化教育价值等。当地政府在对此项“非遗”进行开发时,只注重了形式,而缺乏对其内涵的宣传。每年,泥泥狗只在淮阳太昊陵庙会上制作和摆摊销售,由于缺少对其文化内涵的宣传,泥泥狗只能作为普通的玩具进行销售,因此销售价格非常低。因此,当地的年轻人不愿意去做这些泥玩具,纷纷出外打工,结果造成泥泥狗的传承和发展后继乏人。[2]
3.缺乏资金投入,系统开发不够。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作保障,就不可能开发成为现实的、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由于缺少资金的投入,配套设施不完善,开发力度不够,影响整体旅游形象,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至今还是“躲在深闺人未识”。比如河南的梁祝传说、董永传说、木兰传说、盘古神话等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文学价值高,但是目前在河南各个旅游景区关于民族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少体现,即使当地居民对于河南有关民间文学的了解也非常少。
4.缺乏系统规划,旅游开发零散。
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旅游局编制了《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但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规划,旅游开发建设也较零散,个别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开发处于自由、无序的状态,盲目跟风,重复建设,造成巨大的资金浪费。因此,要尽快制定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建设项目规划。
5.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受到挑战。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合理、适度旅游开发,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文化效益,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但是如果开发利用过度,则必将带来一定的隐患,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受到挑战,甚至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亡的危险。
6.旅游专业人才缺乏。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要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产品开发的相关理论知识,从目前河南省开设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看,大部分学校还没有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方面的课程,只有少数学校针对硕士研究生层次开设了世界遗产方面相关的课程,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人才。而且河南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和小城镇地区,在这些地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旅游人才显得更缺乏。
三、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原则
1.原真性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主要在于其独特而鲜活的原生地域文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避免虚假性和欺骗性的旅游活动,不能盲目地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接受的现代元素,注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原真性保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面形式与内在意义达到统一,只有这样旅游者才能真正体验到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具特色的魅力。
2.保护性原则。
对于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与保障,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把开发利用放在第二位,要做好科学规划与政策法规的保障,采取妥善、有效的措施,保护好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使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与弘扬。
3.综合效益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是一种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旅游形式,任何旅游开发活动都不能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不能只为谋取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与文化效益,必须坚决制止歪曲历史文化原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开发行为。因此,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必须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文化效益协调统一起来,取得更大的综合效益。
4.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损害后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应用于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领域,在旅游业开发中,同样也要遵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995年颁布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明确指出:遗产地旅游发展应该循序渐进,维护地方特色、文化和生态环境,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科学严格论证的基础上,确立合理的开发范围及程度,不能超过遗产地的旅游资源容量和环境容量,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四、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构想
1.节庆活动模式。
节庆往往凝聚着一个地区的民俗风情,集中体现了该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游客参与到当地的节庆活动当中,不仅能体验和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而且在旅游活动中也能被异域的民俗文化所感染与熏陶,能获得身心的愉悦和情感的共鸣。[3]
在现代旅游开发活动中,借助节日的形式,举办文化节、艺术节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时尚。例如2008年洛阳牡丹花会以节庆的形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牡丹花为媒介,扩大招商引资,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种节庆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河南的知名度,促进了河南与世界各国的广泛交往,能让世界了解河南,也使河南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促进了河南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为河南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模式。
主题公园,也称微缩园或人造景观,主要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自然、文化、人文遗产,以及各种可能溶入的景物融合到一起,以突出一个或多个主题的人造景观[4]。
开封是七朝古都之一,宋朝在此建都的时期也是开封文化最繁荣的时期。至今,开封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从宋朝传下来的。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就是以弘扬宋文化著称的主题公园。整个公园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范本进行设计。园内建有宋代科技馆、宋代名人馆、宋代犹太文化馆、张择端纪念馆,园内的工作人员一律着宋装,向游客展示开封的沛绣,品尝宋代小吃、名菜,参与土员外招亲抛绣球活动,体验柳条秋千、宋代浪船、蹦鞠等活动。[5]
3.工艺生态园模式。
工艺生态园模式主要适合传统手工技艺类和民间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河南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制作、洛阳唐三彩、泥咕咕、禹州钧瓷制作等,这种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议创建工艺旅游园区,旅游开发不能停留在一般层次上的观光,而应注重提升园区内旅游产品的开发层次,设计开发一些游客参与性强、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使游客在参与实践过程中能充分领略到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上,应采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进行动态的呈现,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
4.旅游商品模式。
旅游购物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业创收、创汇的一种重要来源和提高旅游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购物对象的旅游商品既是旅游者的经济消费品,又是文化消费品,是经济与文化的统一体[6]。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显著的旅游商品资源开发价值,其中的“真不同”洛阳水席既是目前河南餐饮业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目前全国餐饮业唯一的以全套宴席入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相当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知名度。要围绕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开发具有鲜明的河南地域文化特色和优质优价、装饰精美的旅游商品,并以此作为提升河南旅游产品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7]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要充分认识其旅游价值。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可为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注入新的血液与生命力,为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助推力。
[1]彭顺生.世界遗产旅游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72-75.
[2][5]石素真.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06-108.
[3]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新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315.
[4]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53.
[6]石美玉.旅游购物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75.
[7]宋军令.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构想[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