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幽默的语用浅析
2013-08-15邵宇
邵 宇
(华中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幽默是一种具有制笑功能的交际形式。仿照伯格森对喜剧的分类,我们可以把幽默分为两类,即情景幽默和言语幽默。本文研究的是后者,即言语幽默。言语幽默表现了人们在交际中对语言的灵活运用,它往往讲究措辞,意味深长。值得一提的是,言语的幽默性并不在于它的字面意义,而是在于它的言外之意。换句话说,言语本身并不幽默,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读者/受话人通过自身对语言的认知和推理发现作者/说话人的真正意图,才能最终达到幽默的效果。鉴于幽默和语境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文拟从语用学的指示语、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三个方面对言语幽默进行解读。
1.指示与幽默
指示语是语用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指示这一现象,“语言和语境的关系在语言结构中得到最为简洁明了的反映”(Levinson,2001:54)。常见的指示语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时间副词,地点副词,以及语法范畴中的时态。在言语交际中,指示语所指代的对象是动态的,它随着交际行为的时空推进而发生变化,随着说话人的意图的变化而变化。而幽默的产生通常体现在对于指示语的误用或巧用上。
例一:Voice on phone:John Smith is sick and can’t attend class today.He requested me to notify you.
Professor:All right.Who is this speaking?
Voice on phone:This is my roommate.
例一的幽默效果来自于人称代词my的误用。在交际中,指示词是以说话人、说话人处的时间和位置为中心的,所以根据说话人的变化,my永远指向说话人。例一中史密斯为了逃课,假装成自己的室友跟教授通电话,谎称自己生病了。当被教授问及“你是谁”时,史密斯本想表达“我是史密斯的室友”。然而在选择人称代词时,史密斯没有考虑到自身角色的改变,即从室友的角度指代史密斯应该用his,而是出于本能,仍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选择my指代史密斯,结果说出了“我是我的室友”,这个悖论达到了幽默的效果。
例二:A waiter gave a customer his ordered soup and then,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and said,“it looks rain,sir.”“Yes,”said the man,as he took a spoonful of soup,“and it tastes like rain,too.”
例二的幽默在于代词it的巧用上。例子中出现了两处it,第一处服务员口中的it是it的“虚义”用法,用作形式主语出现在表示天气的句子里;第二处顾客口中的it是作人称代词,指服务员送来的汤。例子中的顾客显然对服务员送来的汤很不满意,但是他并没有直接责备服务员,而是借题发挥,通过对it指示概念的“偷换”,巧妙地将天气的话题引到汤的话题上来。从字面上看仿佛是两人在寒暄天气,而实际上却是一个顾客委婉地提出了对于汤味道的批评,风趣而又不失提醒。
2.合作原则与幽默
合作原则(简称CP)是格赖斯提出的会话含义理论的核心部分。CP揭示了会话的一般规律性,即“(我们的交谈)常常是合作举动,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参与者都在某种程度上承认其中有一个或一组共同目标,至少有一个彼此都接受的方向”(1975:45)。CP包含的四条准则(数量,质量,关系,方式)从会话的信息量、真实性、相关性和清晰度四方面明确揭示了会话双方潜意识里遵循的会话原则。说话人有意无意地违反CP四条准则中的一条或多条就会产生会话含义,即说话人想要传达的言外之意。在言语幽默中,说话人常通过有意或无意地违反合作原则而传达出诙谐、讽刺的特殊的言外之意。鉴于关系准则将在关联理论部分涉及,本章节将只探讨数量、质量和方式准则的违反与幽默的关系。
2.1数量准则的违反与幽默
数量准则描述了会话过程中交际双方应该提供的信息量,即信息量不能太多,也不能过少,只提供符合当前交际目的的充分信息量即可。因此对数量准则的违反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是说话人提供的信息量不足,第二是提供的信息量太多。这两种情况都会取得幽默的效果。
例三:Newspaper boy:“Paper!Paper!Big hoax in this very place!Fifty victims!”
Passer-by:“I’ll have a paper-here’s 4 p.”(reads paper.)
“Just a minute-there’s nothing about the hoax.”
Newspaper boy:“Paper!Paper!Big hoax in this very place!Fifty-one victims!”
例三的幽默来自于说话人故意隐瞒必要的信息,即提供的信息量不足。本例报童的吆喝“Big hoax in this very place!Fifty victims!”中,对于“Big hoax”“this very place”“fifty victims”并未做明确说明,违反了质量原则。这是报童的惯用伎俩,通常报童会吆喝报纸中刊登的新闻关键词来刺激行人的购买欲望。所以本例中这位报童的吆喝很容易传递给路人这样的会话含义:报纸上刊登了发生在这座城市的惊天大骗局,有五十名受骗者。想要了解更多详情的行人当然乐意掏钱买报,但一读之下便大呼上当。报童的第二声吆喝中受害者数字的变化取消了之前推导出的会话含义,也让之前模糊的信息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原来“Big hoax”就是指的骗人买报这个大骗局,“this very place”指的不是这座城市,而正特指卖报人所在的具体位置,而“fifty victims”指的是被报童欺骗的人数。出人意料的会话含义让幽默的效果一下子就显示出来了。
例四:Aunt:How did Jimmy do his history examination?
Mother:Oh,not at all well,but there,it was not his fault.Why,they asked him things that happened before the poor boy was born.
例四中aunt向Jimmy的母亲打听Jimmy历史考试的情况。母亲在回答里不仅对Jimmy考试情况进行了评价(not at all well),而且说明了考试不理想的原因。这是典型的提供过多的信息,故意违反数量原则。从过量的信息中不难看出,母亲竭力想为Jimmy考试不理想找借口,竟说出“(历史)试卷里考的内容有许多发生在Jimmy出生之前”这样的理由。传达出的言外之意是Jimmy没考好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试卷没出好。一个很爱面子,为孩子不理想成绩极力解嘲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幽默中还带点嘲讽的意味。
2.2质量准则的违反与幽默
质量准则指出在一般会话中,会话双方会实事求是地进行对话,不会说自知是虚假的或缺乏证据的话。违反质量准则通常是为了传递丰富的个人情感。违反质量准则同样会使语言产生幽默的意味。
例五:Two travelers arrived at the hotel and was shown a rather dingy room.
“What,”said one,“does this pigsty cost?”Promptly the owner replied,“For one pig,two dollars;for two pigs,three dollars.”
本例中一名正在看房的游客为了宣泄对客房条件的不满,在询问价格时,把客房说成是猪圈。这明显是说了自知是虚假的话,违反了质量准则。传递出的言外之意再明显不过:这间客房又脏又差,简直不像给人住的。聪明的店主也不甘示弱,回敬道“一只猪住,收费两美元;两只猪住,收费三美元”。这样的回答显然也违反了质量准则,把即将入住的客人说成是猪。既替自己解了围,又以牙还牙地将出言不逊的游客嘲讽了一番。店主高超的会话技巧着实让读者想为他拍手叫好,幽默的意味油然而生。
2.3方式准则的违反与幽默
如果说数量准则和质量准则是关于会话中“说什么”的准则的话,那么方式原则关心的就是“怎么说”。格赖斯归纳的方式准则中明确指出了说话要清晰,即避免含糊不清和歧义。但有时,交际一方所说的话语在一定语境中会产生歧义,被对方加以利用,达到幽默的效果。
例六:Teacher:Find Australia on the map for me,Johnny.
Johnny:it’s here,sir.
Teacher:That’s right.Now Sammy,who discovered Australia?
Sammy:Johnny,sir.
本例的幽默之处在于Sammy对于老师问话的理解。“who discovered Australia”既可以理解成“在历史上,谁发现了澳大利亚”,在本语境中,又可以理解成“刚刚是谁在地图上指出了澳大利亚”。老师本是出于无意违反了方式原则,没想到被Sammy察觉并加以利用。他显然是回答不了关于澳大利亚的历史问题,为了能让对话进行下去,他只好将对话朝着第二种理解的方向推进,回答“是Johnny发现了澳大利亚(地图上的位置)”。出乎意料的回答让人忍俊不禁,从而传达出幽默的意味。
3.关联理论与幽默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为解释使用中的语言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但是就合作原则本身而言还是存在着一些矛盾,多余的部分。因此在后格赖斯时期,语言学家们尝试将合作原则中的准则简化为一套真正不可缺少而且毫不冗余的理论。关联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关联理论是由斯波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在格赖斯关系准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运用该理论解读幽默是涉及推理的辨识说话人意图的信息处理过程。最大关联性和最佳关联性是关联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最大关联性是指在同等条件下,一个设想在语境中的语境效应越大,关联性就越大;处理一个设想的努力越小,关联性越大。最佳关联性简言之是指在理解说话人的话语时,听者需要付出有效的努力取得足够充分的语境效果。人们在理解幽默言语时,总是倾向于用最小的努力取得最强的语境效果,但事实上,为了达到特定的幽默效果,说话人提供的言语信息并非都是具有最大关联的,而是具有最佳关联的。即听者必须付出有效的努力才能充分理解幽默。这种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的反差,使得言语的幽默得到充分传达。
例七:Teacher:My children,remember this motto.“Give others more and leave for yourself less.”
Jack:It’s just my fathers’ motto!
Teacher:How noble your father’s quality is!What’s his occupation?
Jack:He is a boxer.
在这段会话中,老师教育学生要铭记一条格言“多给予,少接受”,即要懂得无私奉献,先人后己。这时Jack插话道这正是他父亲的格言。Jack的这句话激发了老师的好奇心:这个语言信号有足够的关联性,值得付出努力去处理。老师随即赞扬了Jack的父亲,并询问父亲的职业。此时话语具有最大关联性,因为其语境效果最强,且付出努力最小。此时,读者期待着Jack父亲的职业:一定是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那一类职业。但是Jack的回答包含的新信息却颠覆了读者的设想,他的父亲是一个拳击手。此时话语具有最佳关联性。要理解拳击这个职业与这条格言的关联性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正如威尔逊指出的(Wilson,1999:52):额外的努力意味着额外的效应。在幽默言语中这种额外的效应就是制笑或使人获得愉悦。原来“多给予,少接受”在Jack父亲的理解里指的是在比赛中要主动出击,积极防御,多给对方几拳头,少挨对方的拳头。这与老师期待传递的无私奉献精神大相径庭。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形成的鲜明反差最终取得幽默效果。
在运用关联理论理解幽默的过程中,有一点需要强调,“幽默接受者在整个交际过程中起着与幽默发出者、信息、信息渠道,以及上下文同等重要的作用”(Palmer,1994:163)。为欣赏幽默语言,寻找最佳关联,幽默接受者(读者)必须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以及认知、推理能力。
例八:Tom:“Jack,tell me one or two things about John Milton.”
Jack:“Well,he got married and he wrote‘Paradise Lost’;then his wife died and he wrote‘Paradise Regain’.Ok?”
例八幽默的理解涉及关于弥尔顿的一些文学知识。《失乐园》和《复乐园》都是弥尔顿的诗歌作品,两部作品以《圣经》中的故事为蓝本,描绘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情况,表现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和对自由的渴望,与本例中Jack提及的弥尔顿的婚姻没有直接联系。但是根据关联原则,每一个明示交际行动(话语交际行动)本身都具备最佳关联性。通过对Jack给出的新信息的进一步处理,我们可以推知,他想要传达的交际意图是婚姻给人带来的只有苦恼,只有结束婚姻才能重新感受到快乐。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一定的推理能力,例八中的幽默意味则很难传达出来。
4.结语
幽默是人们生活的润滑剂。它能使人笑口常开,心情愉悦。言语幽默更是语言的精华,体现了人们的智慧和情趣。要正确理解、欣赏幽默,受话者/读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敏感度,以及较好的认知和推理能力。显然,语用学的理论和知识为锻炼读者的语言能力提供了平台。通过从指示语、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的角度理解和解释幽默,我们不仅更深刻地鉴赏了幽默,还理解了幽默是如何一步步在会话中产生的,这为日后将言语幽默运用于日常生活以化解生活中的冲突、矛盾提供了可能。
[1]Levinson.Stephen C.pragmatic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2]Palmer,Herry.Taking Humor Seriously[M].Routledge,1994.
[3]Sperber,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4]蒋澄生,廖定中.试析幽默的语用理据[J].外语教学,2005(26).
[5]姜望琪.语用学一理论及应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李燕飞.言语幽默的语用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7]涂靖.幽默的关联理论阐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9).
[8]王勇.由关联理论看幽默言语[J]外语教学,2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