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3-08-15魏佳
魏 佳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安阳 455000)
人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色彩这位“自然的化妆师”把一切景物打扮得五光十色、绚丽多彩。色彩有它自身的表情和内容,我们从视觉上和情感上去研究色彩,从美学角度揭示色彩对人的眼睛和大脑产生的色彩心理。每个人都有自己观察、感受色彩的方法,在不同的情绪和状态下有着不同的色彩心理。色彩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事实也正是这样,学习美术色彩心理对学生的色彩观念及审美理念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色彩心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色彩本身是无感情的,色彩的心理反应,是客观事物及其相关色彩长期对我们的意识发生作用的结果。色彩心理的直接感应是人的视觉对于色彩有着特殊的敏感性,因此色彩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往往更为直接。很多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不同,能引起人们各种直接的心理感应。如色彩心理的冷暖变化;明快感与忧郁感;兴奋感与沉静感;轻重感与软硬感;华丽感与朴素感;膨胀感与收缩感等。
不同年龄阶段的色彩心理变化。色彩心理与年龄有关,实验研究表明,人类随着年龄上的变化,生理心理结构也发生着变化,看到色彩后所产生的心理影响也不同。婴幼儿时期大多喜爱极鲜艳的颜色,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色彩感觉相应成熟和柔和,人们的色彩喜好逐渐向复色过渡。年龄越接近成熟,所喜爱的色彩愈倾向成熟化、理性化。
不同职业的色彩心理变化。色彩心理与职业有关,从事体力的劳动者喜爱鲜艳色彩,而脑力劳动者则喜爱柔和的调和色彩;乡村农民喜爱极鲜艳的色彩,成补色关系红绿搭配成了典型的乡村色彩;高级白领则更喜爱复色、淡雅色、黑色等较成熟的色彩。身穿白大褂成了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的象征;消防队员的红色服装则让人们感到十万火急;军人的迷彩服的军绿色成了希望与力量的象征。
不同性别的色彩心理变化。经调查发现男性的色彩偏好是绿、红、蓝、白、黑,男性色彩心理表现逻辑思维强,更趋于理性。而女性的爱好是橘色、粉红、白、亮黄、黑,女性色彩心理表现思维细腻,给人感觉甜美,温暖。
不同社会时期的色彩心理变化。由于不同时期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受也不同。“文革”时期,中国是蓝绿色海洋。改革开放后,中国呈现五颜六色的鲜艳色,高纯度色彩。长期流行鲜明色调以后,人们会追求沉着色调;长期流行暖色调以后,人们会向往冷色调。这就是人们的生理需求下所形成的色彩心理需求的生理生态平衡。
不同地域的色彩心理变化。以黄色为例,不同地域的人看到黄色有不同的反应。在亚洲印度、泰国、马来西亚以及古代中国,黄色是皇室的代表色,相当高贵。但在亚洲西部的叙利亚,黄色象征死亡,受到人们的憎恶。
二、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学习应用色彩心理
1.利用美术鉴赏课让学生先学会欣赏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应。
在美术教育的色彩心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美术鉴赏课让学生欣赏大量的美术作品,并自我分析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应。教师在课堂上应将理论讲授与作品演示相结合,强调教学的直观性。如鉴赏服饰色彩一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多媒体幻灯片等现代科技手段,观摩分析优秀作品。从中国纯朴的民间服饰到豪华的宫廷服饰;从少数民族服饰到汉族服饰;从“文化大革命”蓝绿色海洋到80年代的流行色等,向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在色彩心理上让学生认识体会色彩带来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不同人的各种心理变化。结合自身,让学生尝试评价自己的穿衣色彩搭配,从而培养自己的服饰色彩欣赏理念。
2.利用美术色彩写生课让学生观察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应。
美术色彩心理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色彩和驾驭色彩的能力。在色彩心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美术写生课来培养学生的色彩观察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色彩心理感应。例如在色彩静物写生课上,要求学生首先短时速记第一眼看到的色彩心里感觉,找出各大色块,明暗关系,组成明确的色调倾向。其次分别从静物本身找色彩,通过色彩塑造形体,不断深入,在反复的练习中把握色彩技巧,练习用眼观察,用手表现。最后是逐步形成自己深层次的色彩心理倾向,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使自己的作品更具艺术魅力。这就要在色彩教学中使学生走好准确“表达”色彩心理的第一步,再努力追求“表现”色彩心理的第二步。美术色彩写生课的训练,就是要学生在实际观察色彩的过程中锻炼用色彩表现形体的能力,加强色彩心理思维的敏感度,学会合理利用这种色彩心理联想特征。
3.利用美术色彩心理课,学习色彩心理,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
了解色彩心理的知识,通过对色彩心理的观察,可以发现不同学生的情绪性格的变化,通过简单有效的色彩训练达到调整情绪的目的,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如在美术色彩心理课上,有些学生对色彩感觉特别灵敏,情感丰富,能正确地运用色彩绘画。而有些学生往往性格不稳定,在美术作品中喜欢用一些不平衡颜色,甚至用一些刺激性颜色乱涂画。在了解了这些学生的心理后,利用色彩心理学也可以逐渐改变这些学生不稳定的心理情绪。针对性格情绪不稳定的学生,教师可采取先控制色彩使用的数量,然后逐渐增加用色的办法,使学生逐渐能调和出稳重的色彩,提高兴趣,安静下来,从而改变某些学生浮躁不稳定的性格。利用这种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心压抑的情绪发泄出来,从而达到疏导心理的良好效果。运用美术色彩心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恰当地使用色彩心理在学习上能减轻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在生活上能够创造舒适的环境,增加生活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况,让他们的身心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审美熏陶。
4.利用美术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应。
教师要积极创设一些美术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色彩,让学生亲自去做、去组织、去感悟、去体验色彩心理的魅力。高校的美术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大学的围墙之内,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户外写生观察,接触更复杂、更多变、更微妙的色彩。学习了色彩心理后,当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所和街道上时,用另一种眼光来观察高楼大厦及商场的橱窗的色彩设计后,学生对课堂上学到的色彩带来的色彩心理效应就有了新的认知。如道路上的交通信号、安全标志之所以醒目,正是红与绿、黄与蓝、黑与白等强烈的配色引起的注目效果,这种色彩心理的运用可以起到警醒的作用,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幼儿园亮丽的色彩是儿童所喜欢的,这正是结合了儿童心理学的色彩心理运用,强烈、跳跃、闪烁、明快的配色更能表现儿童的活泼感,让儿童更加喜爱。娱乐场所色彩的运用结合年轻人时尚的色彩心理,采用华丽、兴奋的色彩能增强欢乐、愉快、热烈的气氛。
5.利用电脑软件网络手段让学生体会传播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应。
现在的学生运用电脑,比运用画笔更加熟悉,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一些电脑软件进行色彩创作。例如Adobephotoshop,Corel Painter,光影魔术手等电脑美术绘画软件,简单的操作能让色彩画面立马呈现出菲林、靛蓝、油画、素描等各种风格,创作符合自己审美趣味的作品。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的变化都在鼠标轻点下瞬间完成,这种速度与视觉效果的立显,是现实绘画不可能达到的效果。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人有QQ,人人发微博,人人写博客,上空间。充分利用这些网络传播的手段,将探究性、互动性的教学方式在网上拓展,也是培养大学生色彩心理学习的方法之一。学生可以在QQ空间、微博、博客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及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在网上组织艺术展览,让学生参与作品的鉴赏、创作的互动过程,欣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对作品进行修改。通过别人对自己作品的评论,加以修改借鉴,从而创作出理想的有个性的美术作品。当学生发现自己的作品可以被成百上千的人在网络上共同欣赏时,欣喜之情难以言表。这种人机交互的机会,为当代大学生的美术欣赏与创造开辟了灿烂美好的前景。
色彩心理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有待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和发现。色彩心理教学中的各种具体问题的解决,都是在塑造学生的审美素养,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方式,这本身就是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是培养个性、创造性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基础。我们要通过色彩心理的训练,强化学生正确观察色彩的能力,增强美术的感悟性,增长美术技能,使学生爱上色彩,爱上生活,能正确地运用色彩塑造自己,使作品更富于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黄国松.色彩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2]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江苏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