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艺术性探究
2013-08-15陈忠祥
陈忠祥 沈 强
(吉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在当今一个海量信息交融、多元文化盛行的时代,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化的感受能力大幅度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艺术美感的接受也普遍增加。小到一个人,从她的品德、言行、着装、气质等方面透露出来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大到整个国家,从她的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每一个角落里都折射出一种文化内涵与人文风气的结合。归结于我们的教育事业中,专于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大教育艺术性的投入。在各科的教育中注入艺术性的情感智慧元素,使人文精神与文化传承统一于民族精神之中,继而转化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在这一过程中完成自己的任务使命,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代代相传,并凝结成稳固的特有品质,为造就更多人才积蓄力量。
人的发展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来探讨人生的真谛。教育事业正是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为了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重要的途径是使教育富有艺术性的表现。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了教育,也不会诞生艺术。
一、教育与艺术之关联
何为艺术?笔者认为,凡经人类创作出的符合真善美标准的事物皆具有艺术性,一切美妙的由人创作出来的既定性或超越性的表现,皆可称之为艺术。而作为有着人文思想和社会道德观念的人,也趋向于接受一切美的艺术和思想,带有艺术性的教育则更接近于人性内在的自然反应,也更切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理念。
艺术是人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它无处不在,任何事物都能上升到艺术层面。教育,涉及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的方方面面,如何使教育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上升到美而真的层面便是教育之艺术性。
教育之目的在于使人获得全面发展,满足个体和社会的需要,是国家发展的根本。而如何进行教育则是进一步落实教育目标的教育方式,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可以实现教育的目标、达到教育的实际成效。教育是一项比较复杂艰巨而任重道远的任务,不具备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教育艺术,很难增强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氛围和受教者的接受程度将受到很大影响。
教育之艺术来源于教育方法,是方法的升华,又服务于方法,是教育以一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它与教育实践的结合较为巧妙,是基于一定教学经验累积过程的质变,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交互过程。艺术,通过教育的形式到达真理的彼岸;教育,借助艺术的表现揭开真理的面纱。
一般教育方法与教育艺术性的比较,教育之艺术是在教育基本方法之上的一种更高级的创造,是教育技巧上更高层次的表现。它富有智慧、幽默或情感,具备更生动形象的外在感染,使教育的过程突破了单纯的说教和榜样示范,直抵受教育者的内心深处,使之留有切身感受和深刻印象的过程,因而更具有美感和实效性,可以说,教育的艺术性是教育过程中诞生的美丽花朵。
二、教育中艺术性之体现
教育实施过程中讲究方法、运用艺术,才能起到锦上添花、事半功倍的效果。当领导要有领导之艺术,从事教育亦有教育之艺术。教育之艺术是一种境界中的教育,它站在一定的高度,能够运用巧妙的方式来教化人。在艺术视野中审视教育,就犹如置身春风之中欣赏自然之新绿。教育的艺术性是施教者精神层面的外在表现,是知识文化达到一定阶段后诞生的美丽花朵。它贴近生活,贴近心灵,贴近本真,是人们易于接受和引起共鸣的。
谈思想之艺术:洞察人性,直指人心。古人说:大本不立,小规不正;本立而道生。教育应先从心灵开始引导,受教者懂得了真和善,才会辨别美丑,才会引发正确的思维,思维又产生符合教育真谛的行为。弗朗西斯·培根曾说: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所以,教师要用人文之美和人性之真做引导,让受教者感受到人文思想和文明智慧的魅力,潜移默化下教育对象会主动发掘文化的内在实质,从而真正走到自我引导和自我教育的大道上来。人文是教育的基础,也是艺术的源泉。
谈语言艺术:诗讲求信达雅,而雅的境界就上升为艺术。教育不只是说和做,而是更好地说和更好地做,也就是要达到一种更美更妙的程度,这样才能更富有内在的驱动力和感染力,也才会被人欣然接受。周总理外号周铁嘴,他的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其历史影响和艺术魅力更非比寻常,值得学习和借鉴。在教育过程中,也要把握好说话的语气,真诚的平易的声音更具有说服力。
谈肢体艺术:微笑是最好的名片。一脸威严的教育者,只会让人心生厌烦,纵是貌恭而心不能服,难以真正接受;平易近人,言谈风趣,才显示出教育家的教育素养及其教育艺术。教育者的一举一动都被受教者的眼脑所记录,肢体好比是语言的扩音器,能更强烈地传达出教育者的内心感受,也更能让受教育者内心感同身受。
谈方法之艺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凡事讲求方式方法,这便是一门艺术;能用灵活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集中学习的各方面优势促成学习的氛围,这将极大地促进受教者的学习动力。有的老师勤于走到学生之中,成了学生的好朋友,试想还有哪位学生不愿意不喜欢上老师的课呢?一旦学生心理上感情上接受了老师,就调动起了积极性,那么教育也就不再有距离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要有科学性,又讲究艺术性,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才能卓有成效。
谈精神之艺术:做事情要有研究的精神,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只有锲而不舍地在艺术海洋里钻研,才能够精通某一领域,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熟能生巧的地步。同时,人可以用精神来鼓舞感化他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精神的元素,离开了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便不会到达艺术的境界。我们看到一代代伟大的教育家和学者,无不是潜心研究、勤于求索、治学严谨、锲而不舍终成大方之家的。
谈管理之艺术:从教育的管理层面上说,教育就是一门管理的艺术,它需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需要根据新形势的需要推陈出新,为教育保驾护航。教育要时刻关注人的发展,给予人精神养料的同时也服务于现实需要,是一种关怀、责任和挚爱;管理,被称为严肃的爱,是一种教育的规范艺术,使教育更具秩序性,也要有管理的合理性和艺术性,以达到优化教育模式的目的,更加体现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现代管理艺术。
三、教育的艺术性中的几个要素
(一)根据不同气质和性格的教育对象,考察其思想意识和内心接受程度,有针对性有步骤地进行教育,真正做到“量身裁衣”、“因材施教”。教育的过程,也是涉及众多互连因素和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艺术化过程。
性格,是一个人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稳定的处世态度产生稳定的与之相对应的心理反应,以致有个体特有的行为方式的显现。所以,我们往往通过行为人的特定行为可以看到其内在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性,结合环境和实情原委也可以分析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施教者在教育实践中,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受教者的性格,发挥其性格优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将之统一到教育的主航线上。
(二)好的教育情景会产生一个利于受教者的教育环境,他接受了这种人性最暖的人文关怀,也便懂得了善,具备了善才会有同情心,有勇于拼搏的无穷动力。具备教学互长的心态,也有利于使被教育者发挥主动性,自觉融入教育者的指导下。这种以礼施教和无为而治的教育艺术,更能发挥“润物细无声”的功效,真正营造“尔乐乐我乐乐,尔我同乐乐”的教育氛围。
(三)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艺术的学习内容。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艺术是相通的。某一教育过程除了教授专业知识外,也需要哲学、文学和文化的熏陶,以产生不同学科领域间知识或技能的相互渗透,实现各种知识的融汇和优势互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边缘学科更容易出成果的原因。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上看,也都见证了教育和艺术的紧密关系。如牛津大学著名的罗斯金美术学院、耶鲁大学的音乐学院、哈佛大学的音乐系、喜剧艺术系等。
(四)教育是一种爱的释放,需用汗水和真情浇灌,用青春和心力耕耘。这种爱是伟大的,教育者以自我牺牲的方式将整个身心都倾入教育工作中,用自己的生命岁月描绘出一片片青春的蓝图,人类便在教育的恩泽下一代代传承着灿烂的文明。倘若世界没有了爱做支撑,便会失去温暖。我们幸福地生活,是因我们沐浴在爱的光芒里。如果从彼爱传递到此爱,又能从此爱传播到彼爱,教育就是传播这种大爱的艺术。但这并不否认,适当给予教育对象一定的压力,对教育效果也大有裨益,这也是教育的爱的表达。
(五)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提升教育的层次,为其引导学生提供示范。易于将教育过程寓于艺术的高度,更能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和兴趣,从而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教育者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也会精进业务素质,博而能专,专而能巧,实现教育广度、深度和艺术性综合的大统一。师出名师,学子起点的高度和层次就高,他的受教育程度也自然与众不同。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也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教育者致力于自身教育素养的方向。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的艺术性不一定苛求教育的全面性和完美性,但务必要使教育活动蕴涵求真求美的感染力,从思想到行动,从心灵到体魄。
生活即审美,审美即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播和发扬人类文化的硕果,是一种延续和创造更美的文化的生活。教育需要艺术,犹如理性加入了激情。溯本求源,社会的发展归结为人的发展,人的发展重在教育。旨在经教育的途径塑造综合素质和人文气息都达相当水平的国民,利于国家富裕强盛和社会和谐安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
[1]周勇,李强.“闻过则喜”的批评艺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04).
[2]周光迅.大学教育综合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师大出版社,1999.
[4]崔世莹.从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性角度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教育理论研究,2011(04).
[5]魏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之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
[6]侯锡瑾.事论艺术教育对创建一流大学的重要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