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心理学技术提升高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013-08-15陈晓燕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信念效能意象

陈晓燕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部,广东揭阳 522000)

一、问题的提出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A.Bandura,1977)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在学习中,有效的自我调节学习依赖于学生在学习中持有一种积极的水平适宜的自我效能感。[1]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努力程度以及在活动中面临困难、失败时对活动的持久力以及情绪反应。[2]已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调节和控制作用,而且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密切相关。[3]探究高职高专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技术,现已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中之重。

二、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效能感低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认同危机”。高职教育长期以来被普遍认为是“二流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似乎是高考筛选下来的劣品,许多高职学生明显感受到外界给予的歧视与低估,因此,他们根本无法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我国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普遍较低,主要原因如下:

1.在学习中亲历成功的体验少。

班杜拉指出,成功的经验是学习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可以增强个体对自身能力的预期,而持续的失败则会降低这种预期,如果人们能不断地体验到成功,那么他们就能建立起比较稳固的预期效能。[4]现阶段,随着高校的扩招,高中毕业生绝大多数能进入高等院校学习。高职的学生是每届高中毕业生中成绩中下者,对学习目的的认识不清,缺乏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而很难取得学习的成功和获得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2.榜样示范吸引力不强。

高职毕业生大多数在社会各行各业中从事一线工作,虽然其中不乏佼佼者,但基本上都需要辛苦拼搏才能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获得众人的认可。在许多具有浓厚的“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意识的中国公民看来,树立的榜样的吸引力不强。

3.言语说服力薄弱。

别人的言语暗示、鼓励、说服能使自己相信可以做从前不曾做到的事。这种言语劝说在面临困境时也容易消失。[5]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用语言劝说学生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努力学习,争取获得好的前途,在现实面前说服力不强。有些高职院校的学生破罐子破摔,上课应付了事,沉迷于网络,沉迷于谈恋爱,今朝有酒今朝醉,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4.在学习中获得的消极情绪多。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情绪对大脑的功能和学习有很强的影响。因此,高焦虑、高抑郁的情绪体验和身体疲劳与不良生理反应不仅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业水平。高职的学生在中小学由于学习上的挫折,难免要遭受家长的责骂和别人的白眼,容易产生自卑、畏难、焦虑、抑郁、厌学心理,甚至形成自我退避、自我拒绝的心态。

三、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心理技术

(一)自信心的训练

在紧张、危险的场合或负荷较大的情况下,感情易于被唤起,其程度依赖于环境提供的关于个人能力的信息量。[6]当个体面临新问题时,首先都会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应付。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因为自我认识不足,常觉得“我不行”,这种知觉抑制个体自信心,增加紧张,产生心理负担,工作效果必然不佳。高职院校心理学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意象和自我暗示练习,释放个体的潜能练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

1.积极的自我意象练习。

自我意象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建立在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基础上。心理学家普雷斯科特·雷奇认为个性是“一套思想体系”,思想与思想之间必须一致。与这个体系不一致的思想会受到排斥,“不被相信”,也不能引导人的行为;相反,与这个体系一致的思想则被采纳。这套思想的中心就是个人的“自我意象”,即自我观念。如果个体的自我意象是一个失败的人,个体就会不断地在自己内心那“荧光幕”上看到一个垂头丧气、难担大任的自我,听到“我是没出息,没有长进”之类负面的信息,然后感受到沮丧、自卑、无奈与无能,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失败。雷奇的理论认为:如果某学生学习某科有困难,学生会认为他不适于学习这门学科,然而雷奇相信,如果改变学生这种观点体现的自我观念,那么他对这门学科的态度也就会相应改变。如果引导学生改变他的自我定义,他的学习能力也会改变。因为雷奇认为这些学生的问题不在于他们迟钝或基本能力的缺乏,而在于他们的自我想象不恰当。他们“确认”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不是说“我考试失败了”,而是认为“我是个失败者”;不是说“我这门不及格”,而是说“我是个不及格的学生”。

个体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自己过去的成功或失败、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自己根据环境的比较意识,特别是童年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过去用某种方法绘制出来的自我意象或许于建立自信心不利。心理学教师可指定学生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增强自信:每天腾出30分钟时间,独自一人,排除干扰,尽量放松使自己感到舒适,然后闭上眼睛,锻炼想象,可以想象自己坐在一幅宽银幕前面,正在观赏自己演出的电影,画面尽量生动和详细,尽可能接近实际经验,要让自己看到自己的行为和反应是适当的、成功的和理想的。如果个体一向羞怯和畏缩,可想象自己在大庭广众下轻松镇定地活动……并且因此而感到舒服。如果个体在某种情况下恐惧和焦虑,想象自己轻松自如地行动,有信心有勇气……并且因此而感到开朗和自信。通过这种练习,在学生的大脑和神经中枢系统建立起新的“记忆”或者存储数据,并建立起一个新的自我意象。

2.积极自我暗示的练习。

暗示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定势,并引导潜在动机产生行为。积极的自我暗示会让你较少利用意志力,在自发心态中实现自己的目标。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定时,不妨自己给自己壮胆:“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的!”,或者不妨自问:“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我不也是人吗?”,如果怀着“豁出去了”的心理从事自己应该参加的活动,由于原先不过多地体验失败的情绪,就会产生自信心。教师在指导学生自我暗示时,要牢记五大原则:(1)简洁。使用的句子要简洁有力。例如:“我越来越富有”。(2)积极。要使用积极的、肯定的语言。(3)信念。句子要有“可行性”,避免与心理产生矛盾与抗拒,要使自己坚信并付诸行动。(4)想象。默诵或朗读自己定下的语句时,要在脑海里清晰地形成意象。薄生特在他的《富豪的心理》一书中说过:“你永远不会致富,除非你能够在脑海中见到自己富有的模样。”(5)感情。希尔博士指出:“当你朗诵(或默诵)你的名言警句时,要把情感注进去,否则光嘴里念是不会有结果的,你的潜意识是依靠思想和感受的协调去运作的。”俗话说:“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3.释放潜能练习。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掩盖,被时间迷离,被情性消磨。“被压抑个性”,其特征是不能表现内在的创造性自我,因而显得停滞、禁锢和束缚。受压抑的个性约束真正的自我表现,使个体总有理由拒绝表现自己,害怕成为自己,把真正的自我紧锁在内心深处,因而表现出畏缩不前,甘居下游,不适应和担忧。受压抑的人往往瞻前顾后,谨小慎微,说话声量明显细小,表现得自信心不足。教师要指导这类学生不要先考虑“想说什么”,张开嘴巴说出来就行了,并且要有意识地使声音比平时稍大,大声谈话本身就是接触压抑的有效方法。有研究表明,大声叫喊能接触压抑,能调动全部潜力,包括那些受到阻碍和压抑的潜力。

如果学生由于受压抑而自我效能感低下,教师可通过以下措施释放学生个性潜能,塑造爽朗的性格:(1)指导学生肌肉的放松。即每天固定安排30分钟时间,让自己的穿着、环境、姿势处于最舒服状态,自己发布命令让自己各个部分分别处于紧张——放松状态,尽情享受放松给自己带来的舒适感。(2)让学生改变喜欢批评自己的习惯。受压抑的人经常沉溺在自我批评中,这种习惯其实是在自我折磨。因为一种经常不断的、每日每时都进行的自我猜测或者对过去行为的无休止的分析,最终只能导致行为的失败。(3)付诸行动应做到:第一,敢于尝试未知。文艺复兴式学者施魏第尔曾经说过:“人类的一切都不会使我感到陌生。”[7]贝多芬、达 ·芬奇、爱因斯坦等名人的成功之处大多是敢于探索未知,他们与普通人唯一的区别只不过是他们敢于走他人不敢走的路罢了。因此,在一定程度下指导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不违法乱纪。这种思维方式将使学生拓展生活的新天地,并消除已经养成的消极生活方式。第二,行动前不必过多考虑成败。要具有“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的心态。第三,敢于表露自己的爱憎好恶。受压抑的个性既害怕表现坏的情感,也害怕表现好的情感。其实,好的情感大胆表露,一般都可以获得肯定的回报,如真诚地夸奖周围的人。

(二)积极情绪的调动

1.合理信念的确立。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8]消极的情绪是由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等不合理的信念引起的。学生如要时时确立合理的信念,需要掌握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当有不合理信念出现时,学生可采用辩论技术进行纠正。首先可对自己不合理信念进行质疑:“是否别人都可以有失败的记录,而我却不能有呢?”“自己真的一无是处吗?”“事情真的糟糕透顶吗?”然后千方百计找出原先的信念的漏洞,确认它们是不现实、不合逻辑的东西,是自己情绪恶劣的罪魁祸首,自己如能转变想法,退一步就海阔天空,最终以合理的信念取代那些不合理的信念。“我应该做个好朋友、好学生、好子女吗?”“我应该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吗?”“应该”像无形的鞭子,信奉这些信条的人给自己精神上造成压力,给生活增添无数困难,整日为“应该”奔波,当然毫无乐趣可言,分析“应该”信条的非现实性,了解人的局限性,每个人不可能做一切事情都成功,最后改变不合理的信条,使它更现实,更富有弹性。

2.思维阻断练习。

思维阻断技术的理论假设是如果人的外在行为能通过抑制来阻止直至消失,这种技术,学生可先进入放松状态,接着关注那些使自己烦恼的想法、念头或思维活动,然后大声命令自己“停止”,并停止想那些东西,最后努力想象愉快情景,让自己放松,经过多次重复促使消极情绪消失。

3.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技术,它的理论假设是:一个人的心理包含“情绪”与“躯体”两部分,可通过改变“躯体”的反应来改变“情绪”,而“躯体”可由人们的意念控制“随意肌肉”反应适当进行控制,间接把“情绪”松弛下来,建立轻松的心情状态。“放松训练”就是训练学生通过随意地放松全身肌肉,达到放松心情的目的。

(三)成功经验的获得

高职学生多数在中小学的学习过程中经历过失败,主要的原因是没能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学习效率较低。有效的学习是首先要对材料进行阅读,获取有用信息,再对规律的结论、解题的方法加以记忆,最后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因而,指导高职学生学习时,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第一,掌握阅读策略。对于需要精读的材料,训练学生采用罗宾逊(Robinson,1961)提供的SQ3R阅读法或托马斯和鲁宾逊(Thomas&Robinson,1972)提出的PQ4R阅读法等。所谓SQ3R是英文纵览、提问、阅读、背诵和复习的综合。PQ4R包括预览、提问、阅读、深思、背诵和复习。对于需要泛读的材料,可让学生掌握以下原则:集中注意力、放宽视野,遇到重要内容时也需要细读。对于需要快速阅读的材料,可让学生掌握跳读、寻读、变读、鉴别阅读等方法。第二,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策略。可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如意义识记、尝试回忆、多种感官并用记忆、过度学习法、及时复习法等等。第三,学会问题解决策略。“一个问题有一百种解决的办法”,“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解决问题可采用班斯福德(Bansfood)确认问题和机遇、确定目标、表征问题、寻找可能的策略预期结果与行动、反思和学习等五个步骤。

总之,自我效能感对于高职学生的学习乃至全面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要有意识地把提升自我效能感作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目标之一,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心理技术。

[1]ZIMMERMAN B J.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self-regulated academic learning[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9,81(3):329-339.

[2]ZIMMERNAN B j.Self-efficacy:An Essential Motive to learn[J].Contemporary Education Psychology,2000,25(1):82-91.

[3]周国韬,张平,李丽萍,等.初中生在方程学习中学习能力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7,20(4):324-328.

[4]A·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4-115.

[5]巩如训,李英杰.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当代教育科学,2004,(5):47.

[6]王才康,何智雯.父母教育方式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6(11):781.

[7]高原.当世界无法改变时改变自己[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27.

[8]钱名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234.

猜你喜欢

信念效能意象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为了信念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发光的信念
意象、形神
信念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