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信息化技术在公安领域的深入应用
2013-08-15常卫东
范 强 谭 敏 常卫东
(湖南警察学院信息技术(网监)系 湖南 410138)
0 引言
公安院校作为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担负着为公安机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公安类专业有很强的行业特点,培养的毕业生主要走向警察岗位,担负维护社会治安、打击刑事犯罪分子,保卫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重任。公安类专业学生具有双重角色,既是预备警察,又是学生。他们对警察角色的认识和理解,决定着其今后能否正确履行人民警察职责的角色行为。如何使他们很快适应从一般学生到公安院校学生,由普通老百姓到预备警官的角色转换,端正从警动机,这是公安院校教育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强化警察角色意识教育就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强化警察角色意识教育,让学生明确为谁入警,为谁执法,怎样当警察,明确人民警察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职责和任务,明确人民警察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公安大学生在校期间是警察意识养成的关键期,应注重学生警察观的养成,警察意识的培养,以及实战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一时期对其进行有计划、按步骤的警察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和警察意识强化,有利于合格警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目前警察职业意识养成教育主要包括思想上的政治教育,行动上的警务化管理等,现实社会中警察意识养成教育已有了不少的研究和实践。现在已进入信息社会,网络和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入日常生活。除了现实社会中的角色,很多人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也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如何在网络虚拟空间对自己的职业定位进行认真而自觉的思考是一个崭新的视角,是引导学生从现实行为到思想和思维等更深层次领域全面正确适应角色转换的一种有效的重要辅助手段。
1 培养警察职业意识的重要意义与现状
根据萨珀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通过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大学生可以解决好职业生涯中的“四定”:定向、定点、定位、定心,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自己职业发展的地域范围,把握自己的职业定位,保持平稳和正常的心态,按照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努力。社会学的角色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处于特定的地位,并按这个地位的规定行为办事,这就是人的社会角色。角色是社会对个人的行为期待,有特定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或规范,要求人们按社会规定的行为模式办事。
警察意识实际就是职业意识,是一种职业观,是作为一名警察对警察职业的性质、职能、作用乃至全部警察工作的客观认识,也即是对警察这一客观社会现象的主观反映,是警务活动及其本质要求在警察头脑中的反映。警察意识是警察素质构成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对警察行为起着支配和调控作用。警察角色意识的培养是公安院校学习教育的重要方面,主要内容包括:警察职业动机,警察价值观,警察职业道德,警察纪律作风和职业形象。警察意识培养的成果将直接影响人民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对于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换,成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合格公安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引导学生树立警察意识,关键在抓养成教育。警察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在长期不断的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纪律中,引导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实现自我提高,从而最终培养和增强警察意识。公安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实行的是警务化管理、封闭式教学,对于每一位公安院校学生提出了定时定点训练、早查晚点到、内务警容要检查等要求。警务化管理一方面承载着对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文明习惯等的养成、训练和培养,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担负着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职业精神的塑造,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等重要使命。警务化管理和学风建设所形成的良好氛围,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警察角色意识,引导学生科学的对自身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
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这对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提出了新要求。现代通讯传媒技术的发展应用,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锋、交融,对公安院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当代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大都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同时又目睹分配不公、贫富分化、就业困难等社会阴暗面,并受到网络以及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的影响,个人素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不断在发生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公安教育在人才战略、培养方案、教学理念、管理模式等方面必然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培养学生的警察意识目前存在认识片面、培养效率低、形式和方法单一、校园文化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公安院校要全面、深刻地认识学生警察意识培养的特点,将其贯串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警察职业意识培养绝不仅仅是几个思想品德课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的职责,一定要渗透到各种教学工作中,通过不同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预设并且建构自己的角色,实现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的良性互动。信息化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给予了我们实施教育改革新的契机。
2 信息化技术在公安领域的深入应用
科技强警的触角广泛延伸,信息化全警应用,充分发挥了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实战的作用,为打防管控工作提供了强大支撑。“金盾工程”被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予以实施,公安信息网各类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目前,公安三级主干网络建设已全部完成,公安信息网已覆盖32个省级公安厅局、478个市局、3361个分县局和7万多个基层所队,基层所队接入网覆盖率达到99%。
目前在公安网上运行的各类信息系统已达100多种、7000多个,存储的各类基础数据总量达数百亿条。各地区、各部门建立的信息网站总数1.6万个、网页总数3400万个;在各类业务系统和8大资源库的基础上,开发建设了综合信息查询、搜索引擎、请求服务3大综合应用系统,初步实现了公安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为代表的全警协同的警务信息化蓬勃兴起,实现了基础信息采集、网上办案、执法监督、绩效考核一体化应用。全国公安机关已经建立了刑侦综合、在逃人员、现场指纹、被盗抢汽车、禁毒、反恐等各类信息系统,共有4万多个户籍派出所实现人口管理前台办公。全国400多个车管所都已实现计算机流程化业务管理和全国联网应用;各地出入境证件办理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和按需申领护照;边防口岸全部实现计算机查验并联网运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开通了网上警务室,群众可以进行网上投诉、申办护照等,开发出网上办案、电子笔录、网上视频督察、网络视频接访等系统,有效预防了违法违纪问题发生。
上班即开机、工作即上网,成为许多民警的工作常态,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已成为日常工作平台。全国90%以上的民警都通过了计算机操作考核,很多基层民警在实战中创造出许多灵活实用的网上技战法、工作法。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使传统的侦查手段和破案方式发生了新变化,打击防控的精准度大大提升。通过信息化的实战应用,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打击犯罪的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打击、多点打击、多警打击的合成作战能力明显增强,正在逐步实现对刑事犯罪的主动进攻、整体作战、精确打击。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强力推进,全国公安机关广大公安民警在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侦查手段和破案方式、管理社会和服务群众方式、执法办案规范化水平、队伍管理等方面均发生了积极、显著的变化。
技能战术是人民警察必备并区别于其他国家公务员的独特能力和特殊技能,是公安民警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各公安高校以信息化为支撑,建立了网上实战训练平台,目前已安装10余个警务操作系统,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了网上实战训练,为提升学生公安实战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公安院校还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依托,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等,如在公安网使用和办案软件应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强化警察职业意识。
3 网络和计算机虚拟社会中警察角色意识的强化培养
当前,我国正处在刑事案件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段提高,我们面对的职业犯罪、高科技犯罪以及跨国跨境犯罪等高智能、高层对手不段出现。人们对电子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针对电子信息的犯罪行为频频发生,且手段不断升级,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公安工作的综合性特征越来越明显。
随着犯罪的高科技化,侦破与办案手段也越来越高科技,各种办案科技装备和软件应用到案件侦破当中,如视频侦察、高清晰镜头、电子证据提取、犯罪嫌疑人GIS定位、犯罪嫌疑人活动轨迹分析,等等。公安干警的办公环境基本配备上了计算机和现代办公设备,联入了公安网络,配备了移动终端等。新时期人民警察的素质赋予了新的内涵,拥有“贴近实践、全面发展、文能办案、武能擒敌”的公安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培养应用型实用人才,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进入角色,公安高校的学生,在平时日常的学习当中,加入了大量的信息技术课程和公安网络、办案软件实践课程。
普通学生使用网络和计算机主要用于资料搜集、文档编辑、娱乐聊天等等,没有把网络和计算机看作办理案件的主要工具之一和今后的职业工作平台。在公安网上可以查找到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车辆、社会关系等各种信息;电子取证工具可以固定网络等高科技犯罪的电子证据;视频侦察可以推断出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轨迹;警务通平台系统可以整合办案所用的各种工具软件,等等。
通过在教学中强化公安网及办案软件的应用,逐步引导公安专业学生树立牢固的警察角色观念。例如,QQ聊天不再只是单纯的联络交友工具,通过QQ聊天记录可以推断犯罪嫌疑人目前心里状态,通过聊天内容固定犯罪证据,通过犯罪嫌疑人登陆的IP地址跟踪推断出大致活动范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科技犯罪越来越多,通过取证工具软件及取证工具箱的使用,强化学生证据保全的意识,对于犯罪分子的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可以提取到有价值的线索和证据。让学生下意识的联想到公安网络和办案软件的应用,帮助强化自我警察意识,顺利完成向警察职业的思想观念转变。在使用中,自己不再是一名普通的学生,而是一名与狡猾的犯罪分子做坚决斗争的人民警察。
通过公安网及办案软件的应用强化学生警察角色意识的树立,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公安专业技能。警察专业素质既是警察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标志,也是警察正确履行其职责的基本保证。帮助学生增强科技意识,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警力的理念。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的综合实战能力。公安院校学生只有具备更为出色的专业技能,才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以公安业务需要为基点,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让走出学校的学生能在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地处理各项公安工作事物。毕业生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警察职业素养,能够满足公安机关用人的需要,为将来进入从警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目前现实生活中对职业角色的养成教育问题思考和实践教多,在网络和计算机虚拟社会中的警察角色意识转换教学实践比较薄弱,在深层次的思维模式、思考方式上培养学生的警察意识研究和实践不多。警察角色意识就是对警察地位、作用、形象理解和掌握的自觉性、准确性、倾向性和总体反映。以公安网及办案软件的应用为依托,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在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上,通过虚拟社会警察意识的角色强化,全面促进学生整体自我意识的角色转换。切实做好公安储备人才科学素养的培养,引导公安专业学生处处以警察的身份角色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警察的思维方式进入虚拟与现实社会查处和办理案件。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访问、座谈探讨等取得第一手资料和效果反馈,调整和改进方法,结合学生个性,找出最佳方案。
通过公安网、办案软件的应用等,积极引导公安类专业学生实现警察意识的养成教育,从现实社会的角色转换到虚拟空间的角色适应。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警察意识为目标,突出警察教育的应用性。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和公安机关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合理确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时间、方式及评价标准,达到学校与公安机关共同培养适应公安执法实践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4 结语
公安教育要求强化政治意识、警察意识、忠诚意识,始终保持警察的人民性和政治上的坚定性,始终保持公安队伍的忠诚、可靠与纯洁。在公安教育改革中,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警察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公安院校教育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警察职业意识培养说到底是价值观的培养,要培养学员具有面对工作和问题时良好的职业素质,这一培养应贯穿于整个公安院校教育的全过程。新形势下急需加强警察职业意识培养,使公安民警对从事的工作和任职角色处于觉知状态。公安院校的学生经过2-3年的警察意识培养,在灵魂深处产生了“警察是终生职业”的意识,形成了忠诚、坚毅、不怕吃苦的警察品格。
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公安系统人才输送的成败,对于未来全国公安业务能否朝科学、高效、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安院校学生在校内就注重警察素质的培养对其将来胜任警察工作有着基础性的作用。警察职业意识对于公安工作至关重要,它决定了一名警察的工作态度、方法和成效。对公安院校教育而言,加强对学员警察职业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安院校对学员在各项公安技能培养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员对警察这一职业的认知和意识,培养对警察职业崇高的荣誉感,为其正式从警后坚定不移地履行各项警察职责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1] 李锦奇.基于教育理念视角审视新形势下我国公安教育改革[J].公安教育.2011.07.
[2] 王伟,鄯爱红.行政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3] 范强,谭敏,常卫东.谈虚拟社会角色和职业角色转变[J].中国科技信息.2013.14.
[4] 陆齐红.浅析我国警察职业化教学改革及应对策略[J].法制与社会.2011.24.
[5] 邰葆清.加强大学生职业管理者角色定位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7.
[6] 张兆端.警察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7] 黄娜.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下公安教育若干问题探讨[J].公安教育.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