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学生体质下降与参加体育锻炼的相关问题分析
2013-08-15李伟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07
□ 李伟(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07)
当前高校学生体质降低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对于体育锻炼不主动造成体质逐渐变差,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发展和步入社会工作都是不利的。怎样让高校学生主动加入到体育锻炼之中,是体育高校教师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首先分析高校学生体质降低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
1、高校学生体质降低的相关因素
如今,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令国人担忧。高校在解决大学生体育教育工作上呈现出薄弱环节:学生肥胖率递增,眼睛近视比例接近一半。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体质健康状况影响着我国的发展与民族的盛衰。
(1)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教育观念有待完善。如今,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贯彻教育改革中的人文体育与快乐体育的理念,迎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偏向于社会流行的体育项目,对于体育课提高大学生体质与体能的功能性教学方面重视的不够。需要高校体育部门与相关的一线教师,抓准人文体育与生物体育理念的平衡点,科学地学习体育理念。使高校体育能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2)学校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校园对于学生的学习较重视,但是对于体育锻炼方面重视力度还需要加大。高校在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行生源的扩招,但是相应的教育资源并没有配套跟上,造成高校场地器材资源,不能满足现有生源的需要。有的大三就取消体育课,本身存在惰性的学生在无人督促下是不可能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也加速了大学生体育锻炼不足,体质下降的速度。配套设施与师资力量需要高校加大重视与投入力度。
(3)学生不良的生活方式使体质下降。当今的大学生多为90后,基本上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长从小娇惯,使得多数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怕苦怕累,不呢过坚持住耐力性体育训练,剧烈的体育运动由于体质原因更参加不了。笔者经过与宿管后勤人员调查,发现学生能在晚10点准时熄灯入睡的学生不到5%,学生65%都会在晚12点后上床休息。在身体需要修复的时间不能进入睡眠,一般都是游荡在互联网中,课余时间都离不开手机与电脑游戏和网络电视,早晨贪睡没时间吃早点就上课。没有养成科学的睡眠与生活规律,长期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直接导致大学生体质的下降。
(4)高分数低体能的学生身体锻炼意识薄弱。通过与大学生课下座谈发现,学生表示对系统的健康教育并不排斥,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体育健康教育的学生不多。造成多数的大学生健康意识薄弱,严重缺乏体育卫生知识,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单纯地为了追求能够考上大学,根本就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锻炼意识薄弱。
2、督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干预手段
(1)强化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体育教育主要是在体育课上,为了提高学生体质督促学生能够坚持必需的体育锻炼,高校在大三阶段也需要坚持整个学年上满体育课时二十周,在大四阶段也要能够对学生进行课余锻炼上的指导。课上安排定量的身体素质练习,为了督促学生锻炼,将联系的内容纳入体育成绩考查范围。教师在课上要采用多种方法授课激发学生体育参与的兴趣,设计增强学生意志和品质的运动项目,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锻炼。增加高校学生的体育评比项目,促进学生体质与体育能力的提高。
(2)高校的体育管理要“以生为本”。高校生源的扩招,造成投入的不断增加,购置学生必须的体育锻炼设施与器材,的确是个难题,但是要以学生的所需为出发点,最少要能保证学生锻炼的需要。尽可能地高效利用现有高校体育锻炼场地与设施资源,在不能拓宽场地的情况下,为了增加学生自由活动与体育运动,就不要无故占用体育场地。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本,坚持基础教育阶段的简单可行的课间两操锻炼活动,学校多成立体育活动小组,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3)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和健康习惯。对在校学生宣传基础教育阶段欠账的卫生健康知识,形成积极健康的意识和心态养成锻炼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健康价值观。开展对学生的健康大课堂教育,将正确的生活与学习方式传递给学生,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在体育课上,对晨练与课间操加大检查力度。
(4)改善学生体质,强化课内外教育一体化。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课外时间比课上时间长,利用业余时间,根据本校的学生数量和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这一资源,设计多样化校园体育赛项,如,排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调动学生体育参与的热情。促进学生体能的提高,发现学生的体育特长并注重培养。充分利用起学校的健身房与健身设施,开展体育锻炼活动。
总之,体育锻炼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主要手段。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需要针对本校生员实际,重视提高大学生体质,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去适应社会,描绘祖国建设宏伟蓝图。
[1]李英玲.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内外因素与高校体育课程干预措施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
[2]李冰,计慧.大学生体质下降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