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2013-08-15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平凉74400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年9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医学教学法

冯 彬(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平凉 744000)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在更高层次的结合,是一门发展迅速、多技术和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很强的医学前沿学科。《微生物学检验》是该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专科层次计划开设136学时,本课程实践性很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此,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科学合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医学检验技术专门人才。

1 改革之见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改革,逐渐摸索出适合大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类型,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本文将本门课程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报道如下。

1.1 课堂讲授法 对本课程中有关基础理论知识,诸如细菌形态结构、细菌生理、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细菌遗传与变异、细菌致病性等内容仍采用课堂讲授。目前,课堂讲授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集文本、图像、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有机组合进行视听教学的方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讲授更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加大学生单位时间内获取的信息量,通过声像、图文等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教学效率[1]。

1.2 五段教学法 本校对实践技能中的基本操作技能采用经典的五阶段教学法,即准备→教师示教→学生模仿→练习→总结。学生规模为30人以下。(1)准备阶段:教师首先介绍此次实验课所要学习的操作方法及其应用;展示本次实验所需的工具及其用途,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教师示范阶段:教师首先按照实验操作步骤,完整示范整个操作过程,然后将操作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步骤,边示范边解释如何做,为什么这样做。(3)学生模仿阶段:随机指定几名学生或某些学生自愿模仿教师的操作,学生在模仿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规范地操作,待学生操作结束后,首先肯定其在尝试中的成绩,然后指出其在操作中的错误之处并解释,教师再次完整规范地示范操作过程。(4)练习与总结阶段:让学生各自独立进行实验过程的操作练习。学生在操作过程相互观摩,相互指正。教师巡回观察结果,待学生操作结束后,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逐个评价,肯定其成绩,指出不足。操作情况作为技能操作的平时成绩进行记录。最后与学生共同讨论本次实验的成果。

1.3 讲学练同步法 微生物学各论内容,如病原性球菌、肠道杆菌等内容采取讲学练同步教学法,收到很好效果。这种教学方法使理论、实验融为一体,教师讲授的同时学生直接观察实物标本并进行操作,学生动手时间充足,保证了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结果的时间。讲学练同步教学避免了理论实验分离、实验课重复理论知识、学生动手时间少、时间仓促结果观察不仔细、一些学生放弃结果观察等诸多弊端。

1.4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属于综合能力培养方法,是师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课程组结合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的实际,制订项目教学方案,学生规模为30人以下,每4~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此教学法一般要求:制订项目任务→确定学习时间→制订该项目教学目标→指出学生学习的相关知识→制订完成项目的工作计划→组织项目实施→评估反馈。

1.5 实际操作法 对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如细菌革兰染色、细菌接种技术、培养基制备等,由教师演示操作步骤,讲授注意事项,学生利用实习实训时间反复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不足,耐心解答,并进行阶段性考核。

1.6 案例教学法 由于微生物学检验,尤其是细菌学各论及检验的内容多而杂,并且每种细菌形态特点、生化反应、生长特性等既有相同和相似之处,还有不同及特殊之处,虽然理解容易,但却不容易记忆,而且枯燥无味。引入临床微生物学病例分析,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是患者及病例,课堂讨论以病例为中心,教师预设几个问题,给学生以悬念,再将学生每4~6人分为小组,展开讨论,进行分析,可使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各论内容变得生动,缩短了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距离,为培养临床微生物检验人才夯实了基础。

1.7 问题讨论法 细菌学各论及检验的实验课常常需要做许多鉴定试验,如细菌的生物化学试验、血清学试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4~6人)进行实验,讨论分析实验现象,记录结果,每组1名同学将结果和结论写在黑板上,发现错误,可随时进行更正。教师评价各组结果时,对该组的同学进行提问。讨论情况与参与程度记入平时成绩。

1.8 临床见习法 临床见习是《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同时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教学安排的过程中,计划12学时的时间,按照教学进程,分3次让学生利用3个上午的时间在医院微生物室集中进行临床见习,感受岗位氛围和工作环境,了解工作程序。

2 意 义

2.1 避免了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先讲授理论,实验课上将实验内容讲的面面俱到,实验用品放在学生面前,学生只需在教师指导下按部就班,得出结果,容易养成不预习,不思考的习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2 弥补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脱节 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特点,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采取灵活编排,并非按照常规以2~3个学时为教学单位安排课程,而是将课程安排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全部在实验室进行,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可先讲理论,再做实验,或先做实验,再归纳理论,也可边讲理论边做实验,也可利用一个上午到医院微生物检验室临床见习。

2.3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表扬、鼓励,同时能力得到大家的肯定与赞赏,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使之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2.4 培养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革新后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扎实的理论,实验技能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熟悉了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流程,同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学生带着问题,耳、口、眼、手、心全面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成为学习的主体。

2.5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操作技能练习时间充足,与临床微生物检验过程联系紧密,在讨论中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同时发现自己知识的不全面之处,从而有目的地进行探究。

实践证明,通过对《微生物学检验》进行教学改革,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培养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的临床微生物检验人才的积极有效途径[2]。改革后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深感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家不断努力与创新,将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还应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将教学改革工作落到实处。随着学科的发展与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变化,本校将继续深化临床微生物学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3-4],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时代潮流的临床微生学检验人才而不断努力。

[1] 廖奔兵.微生物检验多媒休综台教学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1):64-65.

[2] 林晨,胡巢凤,江振友.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性[J].江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85(4):340-341.

[3] 王芳,潘世扬,王彤,等.医学检验学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33(1):46-47.

[4] 顾兵,潘世扬,黄珮珺,等.开放实验室及PBL教学在医学检验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69-72.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医学教学法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医学的进步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