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高校日语专业高级口译课程设置及课程特色研究①

2013-08-15李红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口译语言学日语

李红梅

(沈阳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110034)

一、序言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创立者普遍被认为是乔治◦雷可夫、马克◦约翰逊及朗奴◦兰盖克,其中雷可夫及约翰逊专门研究语言中的隐喻及其与人类认知的关系,而兰盖克专门研究认知语法。它以第2 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在反对主流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诞生,大约在1980 年代后期至1990 年代开始成型。由于认知语言学尚未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学科,各路学者对其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尚未形成一个关于认知语言学的严密而又完整的定义。认知语言学涉及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它针对生成语言学天赋观,提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基本上都必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

口译作为各领域内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和桥梁,在当前世界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口译研究和教学也方兴未艾,并有蓬勃发展之势。口译研究和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认知学等各学科广泛结合,跨学科研究的趋势越来越突出。正如马林诺夫斯基(1923)提出的语言“只有置于一定的情景语境下才可被理解”,口译作为一种交际活动也只有在一定语境下才能完成。一名合格的口译工作者既要具备较强的口译能力,又要具备超强的认知能力。两者间的关系:认知能力是口译能力的有效培养手段;口译能力是认知能力的最终培养目标。因此,笔者认为探究高校日语专业高级口译课程设置及其课程特色也离不开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二、高级口译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指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以往,人们把“课程设置”仅仅理解为学科课程的开设,这是不够全面的。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规定各类各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合理的课程结构指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合理,包括开设的课程合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能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合理的课程内容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知识论的规律,课程的内容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及时代发展的要求与前沿。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

高级口译课程是日语专业三、四年级翻译系列课程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不仅是日语专业本科教学环节中一门应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课程,而且也是日语课程的延伸应用。该课程需要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句型和语法,并在已有一定听说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口译能够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是学习和掌握语言能力的重要一环。在21 世纪国际交流频繁、信息爆炸的今日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不同场合不同内容的相关的常识与知识,娴熟地进行口语翻译,以顺应形势。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该课程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即学生能够掌握和活用所学语言与知识,培养和提高较高素质的学生,为将来的就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鉴于本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该课程的教学应该以熟练掌握语言及特点,在具有一定认知能力的基础及前提下,运用娴熟的日语及汉语语言习惯进行日汉互译训练与实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迅速反应能力及分析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口译和交际方面的能力。

三、高级口译课程特色

高级口译课程作为一门语言技能与专业知识、文化素养及交际能力相结合的实用型、综合型课程,是日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课程。就课程建设的现状而言,该课程主要具有如下几点特色。

首先,加强听力训练,为口译打下夯实的基础。

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是做好口译的最基本的条件。即,充分重视并加强对积极倾听与逻辑分析的训练,为口译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还有,特别要加强“边听边记”的协调性,克服在听的过程当中的“不安”心理。因为,认知是记忆的基础,记忆是在认知活动的前提下实现的。例如,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阅读消失的段落,培养学生快速获取关键词和接续词的认知能力,并将主要信息以符号呈现出来,鼓励学生通过视觉化手段加强记忆。记忆能力与认知能力也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次,强化技能系统,提高口译认知能力。

有效的口译训练指导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口译技能的检验标准是综合知识的运用技能,只有学习者将各项技能综合在一起,灵活运用,方能达到最终目的。以技能为主线开展口译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口译活动的认知能力,使教师从传统式语言教学转变为注重语言、技能与文化背景三者的有机融合。学生在认知基础上,根据技能选择话题范围、材料难度和任务场景。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高低不一,所选择的话题范围、材料难度和任务场景等有较大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就必须一字不漏地跟着口译技能系统走下去,学习者的水平千差万别,各项技能的强弱分布也不尽相同。因此,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去学习和训练,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再次,引入评估机制,量化训练指标。

口译课的训练评估始终是教学上一大难题,当今国内乃至世界上发达国家对此难题还没能找出理想的答案。训练评估既要考虑科学客观,又要照顾特定的训练目标和技能;既要关注普遍的水平,又不能忽视个人的需要;既要进行面上的检查,又要鼓励进行自我检测;即要把握训练进度,又要注重心理素质的锻炼与培养。通过评估机制的引入,可以建立每个学习者的评估档案,学习者能够更直观地提升口译意识、针对教师给出的诊断及提出的建议不断完善学习者自身的口译能力。比如,学习者个人发表考评、小组讨论总结考评、个人书面报告考评等等。

最后,创建网络平台,鼓励自主学习。

口译实训平台主要用于为外语教学提供实用、有效的口译教学与学生自主训练学习等。口译网络自主实训平台的建立,能使口译教学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网络互动实训平台,教师能够控制所有学生进行集中口译教学,切换教学模式,并能够实时控制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示范与点评。反之,学生通过网络互动实训平台,能够自主选择训练模式、选择训练的语料自主进行口译训练。这样学习者可以进行口译自评,提高学习者自我认知能力及判断能力。而且,教师与学习者还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交流讨论、分享学习资源,实现师生互动。

四、结束语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口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学生对口译的兴趣越来越浓,呼声自然呈上升趋势。教育部门做出决定,将口译课变为外语高等学校各语种的必修课程,口译课无人问津的现象逐渐成为历史。”(刘和平,2002)口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意识,使学生掌握口译的主要技巧,熟悉口译的过程和特点,了解口译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或者说“口译培训的根本目的还是让学员掌握口译的基本技能,进入社会后尽快胜任翻译工作”。作为口译教学工作者就必须探索成功翻译的奥秘,制定符合口译规律,行之有效的口译大纲,指导学生科学地训练口译技能,使口译培训成为翻译教学而并非教学翻译,同时,使其通过口译不断提高母语和外语水平。

高级口译课程作为一门语言技能与专业知识、文化素养及交际能力相结合的实用型、综合型课程,是日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课程。就课程建设的现状而言,该课程主要具有加强听力训练,为口译打下夯实的基础;强化技能系统,提高口译认知能力;引入评估机制,量化训练指标;创建网络平台,鼓励自主学习等特色。

总之,日语专业高级口译课程是学生在具有一定认知能力的基础及前提下,运用娴熟的日语及汉语语言习惯进行日汉互译训练与实践。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迅速反应能力及分析能力,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口译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1] 彭聃龄,张必隐.认知心理学[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 王寅.认知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 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05.

[4] 常波涛.日汉互译基础与技巧[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 仲伟合.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M] .中国翻译,2003,(4).

[6] 孔繁明.日汉翻译要义[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04.

[7] 张小林.简明日汉翻译技巧研究[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口译语言学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日常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