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近期音乐教育学科研究趋势①
2013-08-15王冰凌潘崎峰
王冰凌 ,潘崎峰
(佳木斯大学a.音乐学院;b.发展规划处, 黑龙江 佳木斯154007)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对音乐教育实践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到2003-2012 年度音乐教育学的硕士学位论文14 篇,拟通过这些论文来观察中国音乐教育学的研究趋势和特征。
从其研究对象的分布上看,幼小音乐教育研究共6篇,占总数的43%;高校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共5 篇,占36%;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共3 篇,占总数的21%。
从其研究的内容上看,这些研究与音乐教学一线的联系愈加密切,并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
一、教学实践研究仍是重点
音乐教学实践是音乐教育研究的核心,此类研究占绝大多数的比重。这些研究多以音乐教育学相关理论和原理为指导,针对不同受教育层次展开论述,在论述的广度和深度上有了比较大的推进。
《“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初探》(2003)论述了幼儿音乐教育要突出“审美与快乐”为宗旨目的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方式。《将同伴教育引入儿童音乐教育的初探》(2009)和《音乐课外活动对促进小学生学习动机与社交能力发展的研究——以树勋小学音乐课外活动为个案》(2009)也从不同的角度关注音乐教育对学生情感教育、合作精神和德育培养。《学校音乐教育对农村留守小学生情感影响研究》一文将陕西省石泉县熨斗镇中心小学留守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借鉴音乐教育学理论、情感教学心理学的原理”,通过对该校农村留守小学生的“生活状况、音乐教育现状以及调查对象对音乐学习的感受和需求程度等方面的调查研究” ,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剖析了“音乐教育与留守小学生之间的紧密关系,找出现有音乐教育与留守小学生的满意度和需求度之间存在的差距和出现的问题,试图在理论的支持下找到音乐与留守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突破” ,并“构建一个‘留守小学生情感性音乐课堂’”,以“发挥音乐教育给留守小学生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1](P1)。这种将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人生教育相联系的研究思路是比较有新意的。
二、地方性与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以内蒙古地区高师音乐教育为例》一文,是以音乐文化人类学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理论为依据,对四所高校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师资、科研及不同的办学特色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梳理了“内蒙古地区高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现状”[2](P1),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学建议。《辽宁省朝鲜族儿童音乐教育实证研究》[3]也强调以本民族文化精髓为主导,主张“特色音乐教育和教学” 。充分发挥本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实施民族音乐教育,既倡导多元文化理念,也要溶入世界文化潮流中。
三、多学科交叉性研究初露端倪
《性别视角下的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现状之研究——以山东省为例》一文针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普遍存在的“阴盛阳衰”现象与“传统音乐文化中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现象呈相反态势”为切入,“以性别研究的观点来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 ,试图揭示此种反向态势的“更深层次的内涵”[4](P1-2)。
《论中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运用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学、社会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多学科、多角度的方法,对“自然主义教育观”的本质内涵、教育理念、社会功能和实施法则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中国小学音乐教育中运用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实效性[5](P1)。此项研究的可贵之处在于,在广采众家理论之长的同时,针对某一理论观点进行系统论证与梳理,为音乐教育学科的理论建设添砖,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经过总结后再形成理论、进而更好地指导实践的良性研究循环。
[1] 孙姣姣.学校音乐教育对农村留守小学生情感影响探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12
[2] 王丹.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以内蒙古地区高师音乐教育为例[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3] 刘袁媛.辽宁省朝鲜儿童音乐教育实证研究——以“宋三台”朝鲜族镇为例[D] .中央民族大学,2011.
[4] 马晔.性别视角下的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现状之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 .福建师范大学,2004.
[5] 潘梦.论中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D] .中央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