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导游工作的困惑及其对策

2013-08-15罗海英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导游旅游业旅游

罗海英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有效地传播了传统文化,成为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建设蓝图,未来的旅游业将更加凸显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发展前景。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指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之时,我国旅游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旅游总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入境旅游目的地国和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旅游就业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发展前景是美好的,导游作为旅游业的主要工作者,在不同发展阶段经历着迥异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逐步成长为一个意识强烈、经济独立、勇担责任的职业群体。而当前,导游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环境、新的问题,制约着导游工作的顺利进行,直接影响旅游业的长足发展。因此,导游重新调整姿态、改进策略、挑战自我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

一、新时期导游工作面临的新困惑

(一)游客群体更为成熟,信息对称成为趋势

时至今日,旅游已经从贵族走向平民,从个别走向普及。游客经验增多,旅行变得相对独立,出行前会自行对行程做规划,大到资金、路线,小到饮食、购物,样样计划周密,游客不再对导游过分依赖。同时,因为导游队伍的个别不良影响,使游客对导游形成了一种既相信又怀疑的微妙复杂心理,这对导游进行销售工作是极为不利的。

现代信息社会网络覆盖全球,信息对称成为发展趋势,信息不对称意味着交易的不公平。众所周知,旅行社的利润来自消费额的差价。旅行中,导游要通过增加景点来为旅行社增收,报价必须高于常规门票价格,而游客也会通过手机、电脑搜索,发现差距便会质疑,进而为落实行程带来困扰。

同时,游客的被服务意识增强也为导游工作带来了难度,游客的旅行要求由过去的单纯游玩升级为尊贵舒适,“花钱买服务”的心态使得导游的工作量增大,但结果却是游客未必认可。并且,随着法制国家的逐步建立,游客的法纪意识也增强了,投诉成为游客表达不满的常用手段,这无疑又加大了导游的心理压力。

(二)合作关系更为复杂

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体验和享受,涉及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和饭店、景区、商店、行政单位、汽车服务公司等部门有着很高的关联度。导游是和这些单位接触的一线旅游人,应该本着平等协商的原则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旅游活动。但现实并不理想,导游除了通过日常工作积累工作经验,还要接受旅行社的培训,所以素质在不断地提升,越来越能够遵循行业规则,但其他合作单位却没有相应的提升机制,他们工作的直接对象是游客,但却是与旅行社发生利益关系,因此难免会敷衍应付。比如旅行车司机,这个几乎和游客朝夕相处的服务人员,会为了节省交通费用而避开高速路,在炎热的夏天为省油而不开空调,为免出停车费而让游客走更远的路。由此引发的投诉频繁发生,但却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

另外,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合作单位偷工减料,饮食住宿质量不达标,商品价高质低。游客的不满全部发泄给导游,激烈的情绪对抗、尖刻的语言攻击使导游情感压抑,负面情绪滋生,收入蒙受损失,进而对维护与合作单位的关系也更为力不从心。

(三)旅游监督管理体制还未健全

旅游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监管,通过监管保证设施的安全性、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合理的价格水平。旅游业涉及到很多的行业,但由于职能的局限性,旅游局不可能包揽其他部门的管理职能,因此,旅游行业管理难以覆盖整个行业,而管理不到的地方就形成“死角”,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如旅游市场出现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宰客”等问题时,游客一般不是找相关的管理部门,往往总是找旅游局,旅游局感到责任大、权力小,无法管控直接人,只能苛求导游避免类似事件再发。事实上,源头不能遏制,问题永远存在。导游身处这样的环境,承受着来自多方的挤压,严重不利工作。

二、导游应对困惑、增加创收的策略

(一)端正工作态度,真诚、敬业是必要前提

旅游是我国的朝阳产业,导游队伍有两个明显的层次,老导游经验足,但学历相对低,起点低;新导游可能有高学历,知识广博,但经验少,架子大,不能正确定位。这是导游自身的问题,需要自我克服。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端正工作态度,正确认识旅游业,从内心认同服务业,增强服务意识,把以人为本、与人方便视为幸福,多把小事放在心头,多从小事入手,把游客视为亲人,而不是过客,这样,从内心发出的服务是爱,爱是可以感染的,游客感受到了爱,那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我国进入内需时代,旅游业应成为动力产业。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扩内需” 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旅游也是一项口耳相传的的事情,导游不要操之过急,潜心认真带好每一个游客,就会形成良好的循环。在一流的服务态度之下,技能才会发挥最大功效,进而提高带团质量。

(二)全面提升能力,努力征服、驾驭旅游团

导游工作量大,覆盖面广,总的来说,一名优秀的导游需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较高专业能力的最基本要求是要吸引游客,终极目标是要获得游客的认可。这就要求导游全面分析游客层次,从游客的地域、职业、兴趣点等入手,认真进行导游词创造,改变导游词千篇一律、“以不变应万变” 的常态。也要关注游客在旅游活动的阶段性心理变化,激发游客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体会景点的美,帮助游客实现旅行最原始最本质的任务——观光游览。至于购物、娱乐,要安排得自然恰当,做到不苛求、不勉强、不“喧宾夺主”,逐步和游客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合作关系。

旅行中,问题会层出不穷,大到意外事故,小到个人情绪,要求导游要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勇担责任、坦诚相待是解决问题的首要姿态,独立分析、果断决定、维护游客利益是征服驾驭团队的必要条件。导游一定要认识到当时当地解决问题远远优于事后进行补救,因为有研究证实,当服务失败时,服务提供商会给游客提供服务补救,甚至超额补救,游客仍会不满,导致背离、负面口碑传播等行为出现。

如果导游这两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则能在当前形势下工作游刃有余,取得有效的业绩。

(三)增强法纪意识,构建和谐、双赢工作环境

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监管体制、法律体系的健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作为旅游工作者的个体,导游要不断增强法纪意识,明确提供服务者、接受服务者、合作者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在工作时要渗透合同意识和证据意识,遇到权利被侵时,勇于使用法律武器进行捍卫。

旅游能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对于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幸福,导游要通过个人胸襟和追求,使合作单位意识到这是一个双赢的时代,大家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努力营造和谐的环境,共创更大的经济效益。

[1]马树生.导游实务[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7.

[2]陈国平.服务补救中自我调节导向对顾客感知公平的调节作用[J].旅游管理,2012,( 11) .

[3]杜建刚.负面情感事件对一线服务人员情绪、满意及承诺的影响[J].旅游学刊,2012,( 8) .

[4]余洁.旅游团队中司机与导游的关系剖析及问题诊断[J].现代企业教育,2008,( 6) .

猜你喜欢

导游旅游业旅游
寻找火星导游
Being a Tour Guide in Shuangqing Villa在双清别墅做导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旅游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