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好每一名学生,发展好每一名教师——访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校长郑若兴

2013-08-15韩大勇校长郑若兴

天津教育 2013年10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办学特色

□本刊记者 韩大勇 ■校长 郑若兴

□我们知道,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是天津市首批24所“特色高中校”之一,学校的“幸福教育”也产生了颇为广泛的影响,请您谈谈对“特色”的理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学校办出特色。

应该说,特色学校是对教育规律更高境界的认识,是校长更高办学层次的追求,是学校实现新超越的抓手。这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创新过程,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

一所学校能否办出特色,关键看校长是否具备“特色办学”的办学理念,可以说,校长是关键,理念是核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

没有特色的学校是一所平庸的学校。在学校特色由潜在优势向显性优势转化,最终形成特色学校的过程中,校长的办学理念起着先导作用,理念既带有校长鲜明的个性特征,也是校长多年办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概括的思想结晶。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就是校长在传承学校文化的同时,从学校办学历史中提炼出学校精神文化的“魂”——办学理念。强化理念的牵引作用,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积淀学校的精神文化,确立学校精神文化,形成学校主流价值观。学校的办学理念一旦形成,校长必须对学校办学理念做出系统的描绘,深入挖掘其内涵,使其转化为各部门和每位教职员工教育实践行为的指南,形成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景。这就需要广泛宣传,在师生中宣传,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在社区中宣传,让社会广泛了解,得到社会的支持;在家长中宣传,使家庭教育理念融入学校教育理念,增加教育合力的成效。

□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生源水平等方面千差万别。您认为确立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应该如何结合学校的实际选准切入角度?

■特色学校建设的切入是多角度的,可以从学校历史或办学传统中发现和提取有特点、有价值、有优势的因素,挖掘其背后理念,进行整理和归纳,并将其扩大到学校的各个方面,逐渐形成学校的特色。

每所学校的历史发展、育人成就、师资队伍、生源水平、办学经验等因素均有着与其他学校不同之处,而其中必然蕴藏着有利于自己办学取得最佳成绩的因素,抓住这样的因素,再把它放到现代教育背景中来进行筛选,选出既符合普遍要求,又具有自身特点的因素,这便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关键。要想这一特色符合办学规律,切入角度必须能够作为本校的育人目标和育人的基本内容,具有凝聚全校师生的精神力量和推动师生工作、学习的精神动力,能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能够利用这一特色形成本校的育人模式,带动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特色学校建设能够把握问题的主要方面,抓到问题的实质,特色学校建设才会顺理成章,才能取得明显成效。

□您如何看待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建设之间的关系?

■学校文化是校长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审美观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关注学校文化,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形成文化陶冶,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彰显学校的精神文化,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对于学校的领导者而言,只有站在学校文化的高度才能驾驭特色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因为,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历史与现实的集中呈现,它对学校发展具有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制度规范、行为矫正等作用。它影响着生活在这个文化场内所有人的核心价值观,从而改变学校的气质。特色学校建设必须着力营造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的精神价值追求。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髓和支柱,立于学校资源的统整和理念的挖掘。课程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以大课程观深化课程改革,提供对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益的、适合学生个性需求的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让课程特色成为学校的亮点和品牌。特色学校与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建设与内涵发展有机兼顾、和谐并进。整体的文化特色体现在个体的文化特色之中,学校的文化特色体现在师生文化特色和课程建设特色之中。

因此,我们注重学校文化的积淀,用文化陶冶学生,用文化浸润教师,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德润人心,文化天下。”这是我们积淀学校文化之所求,也是特色学校建设的着力点。

□您刚才提到“用文化陶冶学生,用文化浸润教师,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如何理解?

■学校文化,能产生强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我们强调“用文化引领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努力实现学校的教化育人功能。以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学生的发展,以师生共同发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我们坚持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教师素养包含三个层面,即文化底蕴、教育追求、教育智慧。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底蕴,即人文素养。有没有人文素养以及人文素养的丰厚或浅显,常常决定、影响着一个教师是否具有博大精深的人格魅力,是否具有敏锐的学科眼光,是否具有广阔的胸襟与气质,是否具有高雅纯洁的审美情趣与淡泊的心态。这也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同样是一节课,有文化内涵的教师,能充分挖掘出教材的价值,并且能多元地引导学生来理解教材,知识联系广,方法点子多,教学形式活。教师能挖掘教材,延伸教材,关键是教师自己有文化底蕴。所以,我们关注新的教学方式、推进“三学四导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关注教师文化底蕴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为使教师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与书终身相伴的习惯,营建起自己的广泛的教学支撑体系。我们提倡教师向书本学习,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名师系列讲坛、专家专题讲座等,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充实自己。学校多方创设条件,为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学习提供支持,不断丰富教师的学习资源,有效地帮助教师形成广阔的视野,让教师在读书学习中感悟生活,提炼生命价值,充实文化底蕴,提升做人的境界。

□要形成学校特色,必须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作为校长,您是如何考虑的?

■师生共同发展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质性要求,如果没有使我们的师生得到发展,这样的特色建设就是空泛而没有实质意义的,“教好每一名学生,发展好每一名教师”,理应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朴素诉求和人文目标,做特色学校建设最给力的支撑点。所以,校长应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以爱和责任为核心的师德建设,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重点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加强骨干力量培养,形成骨干教师梯队,起到典型带动的作用。在教职员工中,广泛开展读书活动、系列讲坛活动、培训学访活动。厚实文化底蕴,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创建学习型学校。培养出一支素质精良、特色鲜明、具有特长的支撑特色学校建设的教师队伍。

学校管理在“一切关注人的和谐发展”的理念指导下,不断强化管理也是服务,实现服务一线的根本;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实现教师发展的根本。教师工作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要使学生学有所长,教师必须做到教有所长。

□那么,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如何在管理中体现“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实现教师发展的根本”?

■现代教育是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教育,是关注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人的发展是教育本源的回归和呈现,教育首先是要“心中有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今后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

转变学校管理理念、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是高水平办学的重要内涵和重要保证。学校管理者应该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将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导向管理与民主管理相结合,实现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实现教师发展。

以人为本的管理,时时处处都是创新管理。学校管理者应认识到,现代学校领导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对学校管理者的要求,必须树立现代管理意识和管理理念,“人是第一要物”,对于学校而言“教师是第一生产力”。学校的管理伦理要“以人为本”来建构;管理价值要体现人的提升,管理制度要追求人的发展。

为此,我们就要对“管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改变“管理就是强制,就是发号施令”的传统观念。在学校管理中应该把制度约束的刚性管理与充满人本关怀的柔性管理相结合,既讲科学,更讲艺术,实现既有约束又有激励学校管理机制,最终达到有形管理为辅、无形管理为主的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

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发展为追求。作为管理者,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体现时代的精神,基于课改的新要求,努力做到不断创新。在学校管理定位上,管理者要做到理解人、尊重人、关爱人、发展人,实现教师的主体性发展为使命。做到学校以发展为本,学校的发展以教师发展为本。让每一位教师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学校管理要树立以实现教师发展为目的、为教师发展服务的理念追求。

□刚才您从学校特色建设、文化建设以及在学校管理等方面谈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您能从课程和教科研的角度谈一谈教师的专业发展吗?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向探究型、学者型、开放型、专家型转变。转变的基础是教师个性的张扬和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唯有如此,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最终实现教育的最高境界:师生情感的互动与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学校必须以校为本,组织完善校本教研机制,营造研究氛围。从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的目的,“在实践中、通过实践、指导实践、为了实践”。教师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既是执行者也是创造者、是课堂层面的决策者、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有效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学生的合作者,教师还应成为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者。所以,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学会合作,成为教学改革实践的探究者和研究者。校本研究要真正成为教学改革的动力,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团队的作用。教师要有问题意识,形成学习的习惯,特别是要形成反思的习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开展和深化,就可以整合学校人力资源,在学校营造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

学校通过组织不同主题的“教师论坛”和“教师沙龙”活动,以及专家的专题讲座等,有效发挥团队精神,在互动中互补,实现教师教学水平共同提高,专业共同发展的目的。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开展“同课异构”“案例研讨”“教学叙事”“菜单式培训”“专题研讨”等灵活多样的校本研究。从不同角度切入,从不同层面分析,引导教师去发现问题,引领教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感悟教学的真谛,体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优势,享受成长的喜悦。教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群体交流中体验校本研究的独特魅力,教师在校本教研中能够迅速成长。教师感受到在工作、学习中自由创造的意义和乐趣。在“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管理实现科学化、人文化;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引领教学实现探究化、合作化;以科研课题研究引领教师实现专业化、学者化”的实践过程中,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而实现学校内涵的发展、软实力的提升和办学质量的提高。

“人是创造一切奇迹的主体。”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校是否拥有一支素质高、专业化强的教师队伍。提升学校工作的管理水平是高水平办学的重要保证。实现学校管理以人为核心的转变,实现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构筑学校文化建设高地,通过校本教研有效研究,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链接:郑若兴,教育硕士,天津市特级教师,现任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校长、党总支部副书记;先后获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学科带头人、天津市“八五”立功奖章、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办学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新时期山区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探究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结果
中医的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