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创新探讨

2013-08-1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传统课程

白 莉

(安徽阜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安徽 阜阳 236000)

中国古代文学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结晶,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对于我国文化发展与传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现在我国各大高校教学中,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语言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主要通过介绍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文学作品,让学生能够对我国文化的发展规律以及成长轨迹有所了解,进而增强自身的文化修为,为将来从事相关的文学研究与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需求也在不断调整,该门课程也受到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新课程的挤压,其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逐渐被忽视。虽然说现在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精神生活却每况愈下。在党的十八大精神号召下,如何对现在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文化传承创新进行有机结合是现在的当务之急。

一、中国古代文学教学面临的难题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我国教育体制从过去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变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个体性的发展,同时也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虽然说高等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有十余年,但是取得的成效确实不甚理想,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国古代文学在教学中仍旧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从而不能够与时代特征相接轨,不符合现代文化建设的要求以及目标。虽然说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但同时也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而我国传统文化就是我国人民的精神食粮,古代文学更是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因而,对现在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进行重新的审视与解读,并采取大胆创新的教学理念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了。

1.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价值取向不明确

价值取向问题一直是大学课改以及教师教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争论的焦点,根据对“大学课程为谁而设”这一问题而回答将价值取向分为三个方面,即学科本位、社会本位以及个人本位。持“学科本位”的人认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设置是为学科自身的发展而设立的,因而在教学中更加强调知识体系的逻辑性以及科学性,对学术上的要求则为更高;而持有“社会本位”观念的人认为中国古代文学是为社会的发展而设立的,强调书本知识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结合,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追求学科的实用性而忽视了学科自身所包含的文学修为,如审美意识等;持“个人本位”的人认为,中国古代文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设立的,强调学生个体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通过知识、价值等的传授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进行塑造,从而培养出一个“真正的人”。不同本位的选择将会造就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因而对学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但是目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出现了价值取向不明确的现象,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向导,降低了该学科的实际价值。

2.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内容不能够体现时代性

西方著名学者詹姆逊曾经说过:“文学研究是一种愿望,探讨这种愿望也许最好从政治和社会角度入手,把它看作一项促成‘历史大联合’的事业”。因而在编著中国古代文学时应该站在社会的制高点,把握整个社会的经济动脉,以独特的政治视角来看待我国古代文学,将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无缝衔接。但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编著更多的是从社会本位出发,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服务。所以只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实用性进行了深度挖掘,并没有在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不能够与时代相结合,从而缺乏青春的气息。

3.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方针不能够与时代接轨

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我国文化的建设以及传承,并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在2009年年底,我国教育部门针对高等教育的改革提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新要求;在“十二五规划”的《纲要》中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要求“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但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其教学方针的制定脱离了时代的发展,缺乏与时俱进的特征。虽然说现在实行的是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与培养,但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仍旧强调对规律性以及共性的掌握;仍然以教师为主体,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仍然以分数为主要的衡量标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新形势、新环境以及新要求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针,从而不能够与时代进行很好的结合。

二、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虽然说中国古代文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汉语语言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但其因为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人文色彩而彰显着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我国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文化意识形态的具体显现,也是对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以及审美取向的综合反映,因而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赏析可以对学生进行无形教育,帮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学科特征上,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传播,也是“通古察今”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其实,文化的发展不是对各种不同文化进行叠加,而是对过去传统文化的一个重新审视,通过不断的雕琢形成一个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兴文化形式。因而,应该通过改革创新将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时代特征进行紧密结合,体现出传统文化的价值。

1.建立明确的核心价值体系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指出了“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因而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还需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对人民进行有目的的教化作用,以文化为主要核心将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为社会的繁荣创造更多有利的价值。因而,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应该围绕“为谁而设”这一问题来构建明确的核心价值体系。其实,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设立不是单从一个本位进行思考的,而是汲取三种观念的长处,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良好的环境。首先,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古代文学知识是这门课程的基础目的;其次,通过文学的熏陶以作品中的优秀人文素养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进行辅导作用是该门课程的直接目的;最后,学生将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的文化素养投身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积极因素。

2.探索符合时代特征的教材

如今使用的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完成的,其编写的核心思想是社会本位,因而与现代社会需求以及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出入。而教材是一个课程的主干部分,对课程的安排与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因而探索符合现代时代特征的教材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探索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在对教材进行定位时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

首先是时代的需求,应充分体现出“十二五规划”纲要“传承创新”的特点;其次要反映出大学高等教育的特点,在对知识进行积累的同时还需要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间的衔接;最后注意选材的延展性,便于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实现与实践。

(2)扩展中国古代文学的定义

在现在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一直以来都将中国古代文学限制在一个狭隘的空间中,没有与其他文学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造成了“闭关锁国”的现状。其实,所有的文学形式都应该是相互交融的,它们之间都可以联系在一起,因而应该从一个更为广义的角度看待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用这些文学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思考当今社会问题,从而发掘出人类的本性。这才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宗旨,也是其最终追求的目标。

3.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创新

如今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始终是以教师为主体,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知识的传播。而在这样一个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被降低,同时他们对学科的热情也在束缚中被磨灭,长此以往是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因而在后续的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且注重学生个人意见的抒发,从而在对文学分析与赏析中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论点与思维方式。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空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1]蒋承勇.西方文学中“人”的母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李新宇.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反思[J].山西大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4]曾庆雨.二十个月应对三千年[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5).

[5]谭云华,张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究[J].文史在线,2011,(1).

[6]黄敏任.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思考[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2).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传统课程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简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老传统当传承
基于新媒体分析的古代文学传播途径分析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