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身心特性与运动安排
2013-08-15肖永强
肖永强,马 琳
(1.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2.太原市建设路小学,山西 太原 030001)
一、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
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是幼儿运用的身心基础,只有在深刻了解幼儿身心特点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安排和规划幼儿运动,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的生理特点
在幼儿园中学习生活的幼儿,基本年龄段都集中在2岁到7岁之间,整个身体都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的初期。幼儿因为处于身体发育的初级阶段,各种器官和组织发育尚未完善,如果运动不恰当的话容易受到损伤。幼儿的脊柱柔软,全身骨骼都比较短小,承压力弱,软骨多并且骨质柔软,因此柔韧性较好,但是也容易产生各种变形。幼儿的关节软骨较厚,韧带等结缔组织和肌肉群比较少而且韧度低,所以关节相对比较松弛,灵活性好,但是稳定性和固定性差。肌肉纤维不够粗,而且肌肉组织的韧性强度不够,因此肌肉力量不强并且肌肉的整体协调性也不够好,耐力自然也不强,容易疲劳和损伤,不能进行一些太需要力量或者太过于复杂的动作。在内脏方面,幼儿的胸廓较小,心脏容量小,肺活量也小,无法负担过于沉重或者紧张的体力劳动,不然的话很容易喘不过气来,或者身体会出现供血不足而缺氧。幼儿的血液和淋巴液活力足,但保护机体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对于幼儿要特别注意防止感染。在大脑方面,幼儿的大脑体积和重量跟成年人差距不是很大,但是大脑皮层的细胞机能非常容易兴奋,自我调节性较差,幼儿很容易兴奋同时也很容易疲倦,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
(二)幼儿的心理特点
幼儿处于个体刚独立人生阶段,自我意识逐渐生成但是独立性差,因此很容易好奇,也非常好动,也爱模仿别人,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在幼儿运动安排中,一定要注意考虑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幼教工作者应该保持足够的耐心利用这些心理特点做有效的引导,让幼儿能够通过运动发泄其旺盛的精力,从而保持一个比较正常的身心状态。幼儿时期因为心理发展还不够完善,因此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还很差,很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动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容易出现情绪化的心理特征,表现为自我中心和顽固的特点。一些不是太大的问题就会对幼儿情绪波动造成较大的影响,让其过度恐惧或者紧张,心理适应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较弱。幼儿的知识结构和感官特点,让其在探索和了解事物的过程中,感受的直观性和运动的直觉性特点非常明显,他们对于事物联想和分析能力较差,只会凭借自己对于事物现象的进行直观的理解和应对,这是因为经验缺乏和背景知识构架不完善造成的,这也是幼儿基本的心理特征之一。
二、幼儿运动的基本原则
在全面深刻了解幼儿身心特点之后,为了保证幼儿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具体的运动规划和安排中应当坚持一些基本原则,才能让幼儿运动更加科学和合理。
(一)安全性原则
对幼儿运动而言,最重要的原则莫过于安全原则,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幼儿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才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精神。为了保证幼儿运动的安全性原则,幼教工作者需要做很大的工作,从运动项目的设置、运动场地的整理、运动器材的检查、运动过程的监控、运动前后的缓冲等等,都需要幼教工作者亲自监督,并且时刻把安全意识放在最根本的位置,同时还需要学会一些简单的损伤处理技巧,确保发生安全意外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为孩子进行基本的保护性救治,为正规的医疗救治赢取时间和帮助。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未来,幼儿因为自我运动保护意识和自我运动保护能力不够发达和完善,因此幼教工作者在这方面有着基本的责任。幼儿园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工作应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保护幼儿生命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幼教工作者必须在体育活动中坚持安全性原则,提高风险控制能力,让幼儿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体育活动。
(二)适度性原则
幼儿运动必须遵循适度的原则,只有适度才能够促进幼儿生理机能的发展和完善,这是由于幼儿生理特点决定的。幼儿运动适度性原则包括运动强度控制、运动时间安排、运动内容选择和运动负荷控制等方面都要适度,既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过低的话起不到培养幼儿的作用,过高的话容易造成危险和损伤。幼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幼儿只能承受小强度的运动,而且运动时间尽量短一点,过大的运动量容易造成幼儿骨骼承受力度过大而变形,过长的运动时间则会对骨骼和肌肉造成疲劳损伤,同时还会对心脏和肺活量造成过重的压力,这对于幼儿的生理发育是极度不利的。考虑到幼儿的精神难以长时间集中和肌肉耐力相对较弱的生理特点,在安排运动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动静结合,而且让幼儿保持基本的兴趣并且处于一个相对愉快和活跃的运动状态,不要让幼儿处于运动疲劳状态。当然,幼儿的运动还得考虑幼儿的基本运动能力水平,动作不宜太细太复杂,不要搞爆发力强的运动。幼儿运动一定要适度,只有在适度的原则下,才能起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太弱或太强的运动安排都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
(三)多样性原则
幼儿处于一个迅速成长的好奇探索的时期,如果运动内容的设置过于简单重复,很容易让幼儿陷入一种疲劳的精神状态中,逐渐就会变得不爱运动。幼教工作者在选择和设置运动项目的时候,应该注意多样性原则,多样的运动内容更能吸引幼儿,保持幼儿参与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幼儿身心都不够成熟,不能强调只培养某一方面的运动能力,这点跟成年人的锻炼不一样,幼儿更需要一个全面的锻炼以促进其整个身心和谐健康发展。要做到让幼儿的身心整体健康发展,那么在进行幼儿运动锻炼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多样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不仅仅是为了保持幼儿运动的基本兴趣,也是为了从不同的角度来锻炼幼儿的基本运动能力,更好地达到幼儿运动的根本要求和目标。为了保持幼儿运动的多样性,幼教工作者既要懂得幼儿运动基础性项目的安排和管理,还要能够根据幼儿园的发展特色和幼儿身心特点来创设一些独特的运动项目,只要科学合理即可,甚至还可以借鉴别的幼儿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坚持幼儿运动的多样性原则,可以帮助幼儿身心全方位健康发展。
三、幼儿身心特性与运动安排的关系
幼儿的身心特性和运动安排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前者是基础和依据,直接决定着后者的内容和要求,后者在执行的过程中反过来影响前者,决定着最终的运动效果和质量。
(一) 幼儿身心的特点是开展运动安排的基础和依据
幼儿是幼儿运动的主体,其身心生理特性直接决定着幼儿运动的能力和水平,如果不考虑幼儿实际身心特性去想当然地安排幼儿运动,必然会造成不合理的结果,可能对幼儿身心发展不利。不管是运动项目的选择、运动内容的安排还是运动过程的监控等,幼教工作者都必须时刻以幼儿身心特性为基础来掌控和调整幼儿运动的各种事宜,让幼儿的运动负荷处于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能够促进其身心发展而又不至于形成运动隐患。幼教工作者要根据人体生理机能能力活动变化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真正让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运动安排融合起来。
(二) 幼儿运动安排反过来决定幼儿身心的发展状况
幼儿要成长,就必须要运动,只有通过运动锻炼,幼儿才能发展出更好的身体素质和心智水平。在我国幼儿园发展纲要要求中,对于幼儿运动的作用和安排非常重视,因为幼儿运动直接决定着幼儿身心未来的发展状况。幼儿园通过组织幼儿进行有效的运动锻炼,能让幼儿的身体基本机能、运动协调能力、运动协作精神等得到良好的发展,这是其身心发展的根本需要。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幼儿体育运动是对幼教工作者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幼儿身心发展的根本教育方法和途径之一。科学调节,合理安排幼儿运动自然能增强幼儿的体质,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在幼教工作中,要想科学合理安排幼儿运动,就必须重视对幼儿身心特点的了解和研究。只有在认真了解和研究幼儿身心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够让幼儿运动更加合理科学,从而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和目的。
[1]冯丽.幼儿体育基础知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
[2]黄永馨,高美娇.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与评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陈帼眉,沈德立.幼儿心理学(第二版)[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