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控车载设备维护管理探讨

2013-08-15郭友强

铁道通信信号 2013年3期
关键词:列控维护探讨

易 磊 郭友强

列控车载设备维护管理探讨

易 磊 郭友强

摘 要:简单介绍了武汉电务段列控车载设备运营现状,总结了设备特点,分析了维护模式,对列控车载设备维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列控;设备;维护;探讨

随着合武、汉宜、京广客专的陆续开通运营,列控车载设备一些预料和非预料的异常现象不断出现,地面应答器丢失、测速故障、车载设备呼叫RBC不上或GSM-R连接超时导致C3转C2等。因此,如何进行列控车载设备维护管理,保障列控车载设备运营安全亟待深入探讨。

1 设备特点

对于列控车载设备的日常检修和维护,因其自身特点使其与既有的机车车载设备维护模式有所不同,呈现以下特点。

1.作业环境和条件变得更为复杂。因受车辆作业的干扰和车体供电的制约,高铁车载设备不具备普通机车那种“随时检、随时修”的便利。

2.高速运行给车载设备造成的影响:①对车载、车下设备的安装牢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②车载、车下设备受撞损的概率和损伤程度大为增加;③高速震动造成车载设备的松、脱,尤其是对各插接头的影响加大。

3.设备安装位置和环境的变化。一方面因高铁车载设备安装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使车上设备的防尘、防水和线缆防护问题得到基本改观;另一方面安装位置的变化和防护程度的提高,也给设备的检查、维护和更换带来了不便。

4.设备自身的变化。高铁车载设备的先进和精密程度的提高,也使一些故障设备的判断和处理时间延长,同时对数据分析的依赖程度也大为增加。

5.动车备用数量少、影响面大,给高铁车载设备故障的发现和处理提出了更高的时效要求。

2 模式分析

设备维护管理的目的是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即提高设备在规定条件、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列控车载设备维护管理的意义是为了使列车安全正点运行,降低其在运用过程中的故障率,从而提高运输效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制定合理的维护模式。

2.1 设备故障性质

列控车载设备故障性质有4类,分为有发展过程的随机故障、无发展过程的随机故障、有发展过程的规则故障和无发展过程的规则故障。

2.2 维护管理模式

维护管理模式有3类:基于故障的维护管理,为事后维护模式;基于时间或工作量的维护管理,为预防维护模式;基于状态的维护管理,为状态监测维护模式。

2.3 列控车载设备维护

针对列控设备故障性质和列控维护管理模式论述,维护模式主要分为:事后维护、预防维护和综合维护。

1.事后维护。在车载设备出现故障后进行的维护。这是目前车载设备维护中主要的维护方式,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不可预料。维护人员需要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分析判断故障点是主要的工作。只有对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有明确的认识,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找出故障原因,并制定合理的维护方法。对于硬件故障,可以通过一定程序的检测发现故障所在,并及时排除。而软件缺陷则需要设计单位解决,并由车载维护单位进行后续监督。事后维护是最原始、最传统的维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耗费较大的人力和物力。

2.预防维护。目的在于减少事后维护工作量,避免车载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从而提高了车载设备的工作稳定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因此,制定严谨而全面的维护计划是关键。通过对设备进行的日常及定期检测,对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分析,以此验证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及维护间隔期的长短,从而提高设备维护计划的准确性、合理性及经济性。前期准备工作中,要对整套设备的各个部分进行细化,分别制定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周期。在制定了维护大纲后要在设备使用期间继续收集数据资料,不断修正,逐步完善。预防维护的工作重点在于提前发现隐患并及时消除。

3.综合维护。在事后维护和预防维护的基础上建立的维护机制。通过在设备运用过程中总结出设备特点,结合人员分配制定专门的维护计划。

3 维护实践

3.1 管理方面

1.整章建制。根据设备人员现状和现场实际要求,武汉电务段制定了《列控车载设备维修管理办法》、《列控车载设备车间管理办法》、《动车基地ATP工区职责范围》、《列控车载设备应急手册》、《列控车载设备添乘检查制度》、《列控车载设备入库检测作业流程》、《列控车载设备二级修检修作业流程》、《动车库内作业规范》、《列控车载设备数据下载及分析制度》、《ATP检测合格证》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了车载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2.设备管理。根据列控车载设备安装使用情况,建立《列控车载设备动态跟踪一览表》、《运用交路图》上墙揭挂,随时掌握运用动车的数量、型号、上线情况和运行区段;每台动车组建立一车一档台账,记录设备上线运用以来的运用情况、异常信息、软硬件更换、设备编号、轮径修改、出入厂记录、二级修记录等;建立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及地面检测设备包保台账,实行设备包保到人、责任到人。设计了《出入库检测检查记录表》、《列控车载设备二级检修记录表》、《列控车载设备安装分布图》、 《列控车载设备结合部关联图》等,贴在设备机柜侧门上,便于指导日常检修和故障处理;对所有设备实行到位管理和寿命管理,指定专人定期核对。

建立硬件寿命管理档案,定期更换相应单元模块。不同的列车,车载系统单元和模块的替换具有不同的时间间隔,同车型不同单元亦具有此特性,应根据相应的维护标准进行维护。寿命管理档案为预防维护提供了可靠依据,根据不同模块的寿命分别制定相应的预防维护管理办法,有重点地进行预防维护,减少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

3.技术管理。制定《列控车载设备检测作业程序及质量标准》, 《列控车载设备作业指导书》等规范,记录开通以来ATP设备发生的各种故障现象编成典型故障案例,同时把JRU截图、AELOG截图及解决方案附在案例后,将涉及结合部的继电器、万可端子线号绘制出示意图,粘贴在ATP设备柜门上,技术图纸、电气特性等技术资料收集编号过塑后装订成册存档。根据运用实际重新绘制设备组成结构图、各单元连接图、配线图,将各功能继电器名称、分布、功能进行标识。库内环线安装分布图、每条环线的环阻、电流、工作灵敏度进行标调,并记入技术档案。与设备集成商协商合作,对每个单元模块的更换和程序灌装制定出操作程序,写进《列控车载设备作业指导书》(内容除检测作业、出库联检作业、二级修作业外,还包括车上车下设备 (单元模块)更换作业、软件灌制作业、数据下载作业、添乘作业、接送车验收作业等),指导日常设备检修和故障更换。总结整理出《故障处理框图》。

维护只能降低故障发生的频度,但不能改变故障的后果,只有通过改善产品设计才能改变故障的后果。针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分析产品品质的优劣,提出更加完善的设计方案,这是提高设备可靠性的根本解决措施。车载设备中各个模块的质量参差不齐,对于故障频度高的单元可以要求厂家提高产品质量,这项工作需要设备使用和维护单位与设计制造单位共同完成。

4.安全管理。在信息的收集上,一方面建立“110”联系机制,统计每台车SIM卡号及每组动车组的GSM-R手机号,便于第一时间了解故障信息,并联系司机对故障进行快速处理;与路局行调台的电务盯台人员建立联系机制,每天定点通报不良信息情况,有关车载故障随时通知动车车载车间;与RBC工区每天互通信息分析情况,确定不良信息或设备处理结果;将每天动车运用不良信息最终结果以速报表形式上传给电务段调度,达到信息闭环管理。动车车载车间每周统计汇总,组织干部进行逐条分析,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并编入典型故障案例库中,组织职工学习,从中吸取教训。

对设备故障进行分类统计,主要制定3个图表:管内动车故障统计图、管内动车车载设备故障性质分类统计图和每组动车每月单元模块故障统计分布图,便于设备运用质量分析和制定相应措施,以提高设备运用质量。

建立应急抢险制度,最短时间恢复设备可用。根据故障种类,针对不同的故障建立不同的应急办法。对车载设备而言,不同的故障需要的人员配备、作业条件、使用工具和修复时间等不尽相同,必须逐一建立抢险制度,故障时迅速反应,第一时间使设备恢复正常状态。在应急抢险制度中还应包括应急抢险联系网络,加强沟通,提高作业效率。

5.信息管理。建立健全分析制度,让信息分析指导生产。为了使分析更加有实际意义,分析之前必须对车载设备的功能、功能故障、故障模式及影响有清楚地定义和了解,对其进行故障审核,列出所有的可能故障模式和影响,并对故障后果进行分类评估,然后根据故障后果的严重程度,对每一故障模式做出决策,即选择事后维护还是预防维护。此外,加强信息的共享和汇总是做好分析工作的必要保障。

提高信息分析和故障处理的时效性。一是解决目前信息分析滞后的问题,可试行在武汉站设置数据取数、分析点 (含应急),采取分析先行的方法,提前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指导维护作业,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二是充分发挥实时监测设备作用,对运用中出现的故障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6.职工素质。请厂方或设备集成商 (主要是参加试验和调试的人员)到ATP工区进行现场培训,争取做到ATP检修人员自己动手操作;电务段举办脱产培训班,请技术骨干讲课,提高检修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车间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利用编辑的故障案例展开讨论,找出软硬件故障原因,查找管理及维修中存在的问题;选送技术骨干到高等院校和国外学习,开阔视野。开展一体化作业技术演练和技术比武,对表现出色者给予奖励,提高职工学习钻研技术业务的积极性。

3.2 设备维护

管理到位后,安全作业控制便有了保证。针对维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具体的措施。

3.2.1 作业控制

1.车上设备。由电务段、车间技术人员跟班作业,根据设备运用情况和状态制定出整车标准和检修内容规范卡,并整治一台模板车,以此为标准进行规范。ATP工区根据人员现状,把检修人员分成3个整治小组,对每天入库的动车进行分工维护,对外局过夜的动车指定专人跟踪,列出入库整治计划,防止漏检、漏修和故障处理的盲目性。此外,还采取以下作业控制措施:①对每块单元模块重新进行紧固;②对模块上的每个接口进行检查,对所有万可配线端子进行紧固检查不良处理,对MOBAD电池的开关进行加封,防止误碰关闭和进尘;③对灌制软件的模块输入、输出接口加装水晶堵头,防止异物进入影响设备正常运用;④对机柜内冗余开关和隔离开关进行分解调试,并加防尘罩,防止落尘和金属工具触碰短路;⑤对各个设备的供电空气开关进行专项试验;⑥对18个控制继电器重新插拔检查及防松处理。

2.车下设备。①车下速度传感器加缠绕管防护;TCR天线加装防护罩;②车下屏蔽线和地线进行检查整治;对车下电缆走线进行检查防护。

3.2.2 技术改造

1.为了提高库内车载检查测试质量,对安装不规范的库内检测环线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模拟测试的可靠性。

2.建立车载设备模拟试验台,以便对备品进行定期检测和模拟运行途中故障,分析查找故障具体原因,同时还可用作职工技术业务培训。

3.配合设备集成商,对模块内部固定螺丝松脱滑扣现象进行技术改造,减少插接件接触不良造成的故障。

4.对车底应答器接收板CAU受干扰误报故障的现象进行攻关,改进电缆走线方式和固定位置,对电缆接口进行防水处理,减少车体环境干扰,提高设备运用可靠性。

3.3 优化一级修作业项目和流程

1.合理设置一级修作业内容,除安排设备状态检查、基本功能测试和车下设备安装、防护检查等必检项目外,尽量减少其他作业内容,压缩作业时间,释放人力资源。

2.紧密结合车辆有电、无电作业,合理安排车载作业项目,减少作业时相互干扰。

3.与基地运用所协调解决动车入库后第一时间检测的问题,为故障设备处理争取时间。

3.4 加强二级修,为设备“状态修”打基础

充分利用二级修作业时间长、干扰小的优势,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作业内容,对设备进行全面清扫、检查、性能测试和校核,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诊治”。

4 结束语

列控车载设备的维护管理有其特有的个性,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相互交流才能提升维护管理层次,提高生产效率。

Abstract:We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operating status of onboard equipment with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Division of Wuhan Signalling and Communication,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quipment,and analyze the maintenance mode of the equipment.In the end,we explore the maintenance of onboard train control equipment.

Key words:Train control;Equipment;Maintenance;Exploration

易 磊:武汉铁路局武汉电务段 工程师 430071 武汉

郭友强:荆岳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师 434000 湖北荆州

2012-12-20

(责任编辑:温志红)

猜你喜欢

列控维护探讨
列控联锁数据管理分析平台的研究与探索
列控中心驱采不一致分析及改进方案
便携式列控中心测试设备设计与实现
列控数据管理平台的开发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发射台中央控制系统典型故障分析及维护
1938年法入侵西沙 日军积极“维护”中国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