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行的本义谈养生思路*
2013-08-15朱斐
朱 斐
(宁波市中医院,宁波 315012)
中医养生源远流长,自《黄帝内经》开始就确立了养生的重要性以及养生的一些方法,现代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的发展又为养生健康提供了新的内容。但是,无论如何,养生都应该在机体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框架上进行,任何养生方法都要符合机体自然的生长、发展和变化,并根据四时、环境、食物等变化进行适应的调整,以符合机体本身的需要,即根据人体生命过程的活动规律所进行的物质与精神的身心护养活动。那么,这些养生保健方法如何参与机体的生理过程,如何影响机体的病理过程,这需要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指导。笔者将根据系统的5个方面属性分析养生保健。
传统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首先是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分别纳入五行系统之中,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特征[1]。其次是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以五行特性为依据,运用事物的五行归类方法,将人体的六腑、形体、官窍、情志等分别与五脏相联系,构建了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功能系统,体现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将自然界的五方、五时、五气、五化、五色、五味等与人体中的五脏系统联系起来,如以肝为例,“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肝主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再次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人体发病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此外还运用五行乘侮胜复来阐述疾病的发病过程与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诸如这些,都是应用五行理论类比方法在情志、饮食以及疾病过程中的养生保健。它要求人们在平时要时常保持五味调和、五志平衡、随顺四季规律,保持人体内外的平衡,才能使身体健康。这种思想体系从古至今都引领着人们的养生保健思路,也收到了不错的保健成效。
但是,比类取象可能导致牵强附会的结果,比类取象的指导也缺乏针对性,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中医的发展,影响了养生理论的精确和精细,也使中医养生学逐步远离了实证研究,不符合医学科学之发展。
蔡民坤老师认为五行是针对系统的认识,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是借用大自然系统中的“金”、“木”、“水”、“火”、“土”类比系统中的五个属性,也就是:“木”是指系统的加工转换机制,“水”是指系统的物质流动性,“火”是指系统的能量属性,而“土”则是指系统的组织结构。而“金”不是指物质性质的金属,而是指系统的规律、规则和关系,即“生命程序”[2]。这样,中医学的整体观可以直接应用系统的概念,把机体作为一个系统考虑,并置于自然环境系统之中。而养生就是维护这个系统的正常发展和稳定,具体养生方法则需要考虑系统的5个方面。笔者将从系统的这5个方面的属性分析养生的具体内容,现分述如下。
第一,养生要符合机体自身生长、发展和变化规律。即养生的“金”方面的研究和干预。先要研究自然和人体的各种规律、规则和关系,然后按照这些规律进行养生实践。丹尔曼博士在抗衰老研究过程中认为神经内分泌系统控制着激素和其他活体物质的释放,而人的衰老是先天设计好的,因编码控制着修复和功能调节,控制在人类衰老过程。所有这些机体的代谢过程和生理活动具有多重的影响,决定着机体的健康状况,关系极为复杂,各种细节和机制可能无法穷尽,但是,无论如何,以“金”的养生方面应该具体做到以下3点:1)要尊重自然,即起居有常,顺应四季、避免熬夜等。2)避免急躁、紧张、恐惧、激动、抑郁等不良心情对机体的生理代谢的干扰。3)根据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安排合理的饮食、运动和功能训练方法,避免过食辛辣、酗酒、吸烟等机体的生理过程的干扰,正确面对疾病、意外和灾难。所有这些都是对规律、规则的理解和尊重,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也就是符合五行中“金”的基本规律。当然,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部分揭示了“金”的机制,并以此发明、创造了很多干预生理过程的科学方法,如激素的替代治疗(生长激素、性激素的补充),用于激素紊乱患者的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
第二,养生要注意机体的消化、吸收、排泄等功能,维护和利用机体的物质加工转换机制,也就是五行中“木”的功能。人体的生命过程一定需要不断从外界吸收物质和能量,并通过机体的物质加工转换机制生成可以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维护和利用这一机制。因此在饮食原则中应做到食物有制有节、合理搭配、饥饱有度,在机体的加工转换能力的范围内为机体提供恰当的物质和能量,避免过多和不足。过度容易损害机体的加工转换能力,如过度饮酒就会损害肝脏,导致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等。不足则可以引起营养不良,因此在养生保健中特别强调适量饮酒,等等诸如此类。
第三,养生要保持机体代谢物质的正常流动性,也就是五行中“水”这一属性的变化。传统保健理论注重生命在于运动,以及“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就是这个道理。据此理论,更应注意机体的运动,注意机体物质代谢的通畅,保持大小便的通畅,必要的出汗,倒立,以及抬高患肢等可以有效促进血液的回流,机体代谢物质的正常流动是实现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基础。现代实证研究已经明确了各种物质流动性的机制,如血液流动及淋巴回流机制,明确了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重力等因素对物质流动性的影响,这些使一些养生的方法提有了实证指导的依据。病理上物质流动异常所产生的临床问题较为复杂,在中医学主要表现为“痰湿证”的变化,现代医学所揭示的重力性水肿、渗透压改变性水肿、高压性渗出都属此类。
第四,能量平衡是养生的重要的内容,这也是五行中“火”这一属性的基本要求。机体的生命过程都贯穿着能量的代谢过程,如体温维持,热量的消耗和摄入的平衡等。科学养生应把握好能量的平衡,避免能量过多的消耗和过多积聚,能量消耗过多则导致机体体质量减轻,甚至消瘦,有的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以出现短气、怕冷、自汗、性功能减退等气虚、阳虚的变化。能量摄入过多则导致机体肥胖,加重机体的负担。现代医学已经阐明各种能量代谢的机制,明确机体能量摄入和消耗的数量,养生保健时应注意各种活动对能量的要求,注意各种食物的能量属性,注意机体对各种能量物质的利用情况,保证重要器官的能量供应,并根据患者的活动、工作性质、饮食等情况,给出可靠的实证数据,以指导养生过程。
第五,根据机体结构进行养生,也就是注意五行中“土”的属性。养生一方面要锻炼机体,使机体足够的结实、强壮,另一方面,根据机体结构的状况制定相应的养生方案和方法,避免组织结构的劳损,如运动过度导致肌肉韧带劳损等,保持适度、均衡锻炼强度。另外,要检查各器官结构的正常与否,避免在生活、工作中的进一步损害。同时应注意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接触一些有害物质,防止化学、物理性质的伤害,如矽肺、尘肺、挤压等。所有这些都是养生中有关“土”的重要内容。此项养生指导的理论和方法与德国科学家奥格斯特·威士曼博士1882年提出磨损和伤害理论不谋而合[3]。这样的养生指导应注意各种力的作用以及机体各种组织的承受能力,注意各种物质对机组织的损害,这就是具体的实证研究过程。
另外,养生还需要关注机体的母系统。因为,系统存在于系统之中,机体系统不断从其母系统中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也受到其母系统的影响和制约。所以,机体的养生更需要考虑母系统的变化,也就是中医学强调的调阴阳、适四时等相关内容。其具体内容可以从母系统对机体系统的物质、能量、流动性、加工转换机制和机体生命程序的影响5个方面加以分析,并注意机体系统受母系统制约和影响。
总之,可以从系统的五行以及系统的五行变化可以分析机体的养生保健要求和方法,并考虑其母系统对机体五行的影响,这是一个系统的考虑,它可以有效帮助认识养生的机制,并指导养生实践,正所谓“五行和者,一世无灾。五味调和,可解百病”。
通过以上5个方面的分析,涵盖了养生保健的主要学科内容,包括营养、能量、运动、训练以及相关防护等。这些内容竟惊人的与五行内容相匹配。这是蔡民坤的五行解释对笔者的新启示,诚然,笔者尚未解释五行之间的相互影响如生命程序对机体能量、机体组织结构、机体新陈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这些影响较为复杂,传统中医学在五行“生克乘侮”理论已经认识到这种关系的复杂性,在养生保健中应该注意这种影响[4]。
综上所述,从五行的本义来分析养生思路,为开展科学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提供了中医学立论,五行理论对科学养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它可帮助更系统地分析养生保健的理论和方法,这是中医养生保健走向精细、精确的实证研究之路,结合现代医学对养生方法中的机制等内容进行精确、精细的研究,从而形成全面而具体的养生保健体系。
[1]印会河.中医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33-34.
[2]蔡民坤.从‘金’的本义谈五行的内涵[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3):307-308.
[3]Robert G,Ronald K.抗衰老革命[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5:13-18.
[4]刘春香,徐振中,于 洁,等.浅谈五行学说与五脏相关论的关系[J].天津中医药,2010,27(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