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津沽推拿”学术流派的源流探讨

2013-08-15王金贵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33期
关键词:伤科内科手法

董 桦 王金贵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天津 300193

王金贵教授将自己在推拿专业领域多年积累的临床与科研经验梳理后,融合胡秀璋、李墨林、叶希贤三位天津推拿名家的特色手法与理论精髓,整体出一套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疗效肯定的推拿治疗体系——“津沽推拿”创新流派。虽然名为创新流派,实际上是将天津地区特有的推拿名家经验加以继承、创新,藉此规范了推拿诊疗过程,提高了治疗效果,并极大地丰富了各流派原有的疾病谱,提高了推拿专业在天津地区乃至全国的生命力。

1 津沽推拿历史源流

天津是中国北方第二大城市,毗邻北京,因漕运而兴起,取“天子津渡”之意而得天子赐名[1]。“津”、“沽”均为天津的别名,既可单用,又可合称。清末民初直至解放初期,天津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一直在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各界精英也随之云集至此,也因此促进了天津地区各行业的飞速发展。推拿因其独特的手法治疗体系与绿色无副作用的治疗理念受到众多患者的欢迎。众多推拿界的流派创始人纷纷留驻天津发展,为天津后来形成多个推拿流派奠定了人文基础。

1.1 胡秀璋腹部推拿

胡秀璋老先生先后跟师于安纯如、石汉卿两位名家门下,分别学习腹部推拿和外伤推拿。在津行医数十载,运用手法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效果显著,并留下《腹部推拿学简编》、《推拿学讲义》等著作。胡老腹部推拿的特点[2-3]:①以脏腑与经络的关系为基础并善加利用,特别强调冲脉调理周身气血(即腹部推拿治疗全身疾病的理论源泉)的生理功能;②胡秀璋腹部推拿的独到之处——分层导疗理念,将腹部推拿理论化、系统化;③强调推拿功法的习练,指出医者只有做到了“心、意、气、力”四者合一,方能以自身的正气攻伐患者邪气;④胡秀璋认为只有规范使用手法才能取得应有的疗效,同时保护医者自身健康,是推拿手法规范化的先驱。胡秀璋的推拿理论基础丰厚,充分运用藏象理论,讲究调控本脏以改变相应系统的功能,因此在功能性内科病治疗上有着深厚的潜力可以挖掘。

1.2 李墨林按摩疗法

李墨林老先生擅长以手法治疗软质损伤类疾患。李墨林自幼随父研习正骨按摩技术,后又受业于少林。目前留世的李墨林著作有《按摩》、《李墨林按摩手法》等。李墨林按摩疗法的特点是:①重视经络腧穴的治疗作用,特别是经穴在舒筋通络、活血散瘀、麻醉止痛方面的功效;②对指针(又称穴位指压法)手法运用的淋漓尽致,并将配穴与现代解剖相结合,取得事半功倍之疗效;③重视手法补泻的灵活运用,在单次操作及不同的治疗阶段适时调整手法力道。

1.3 叶希贤推拿手法

叶希贤老先生先师从屈连海学习正骨,后至国医学馆学习中医。叶希贤在伤科疾病治疗领域颇有建树,凭借其在骨伤科方面特有的治疗手法,获得了多位国家首脑的肯定,赢得多项国家奖励和荣誉。他撰写的 《中医按摩治疗肩凝症十种手法论述》、《中医按摩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十种手法论述》、《中医正骨讲义》等著作至今作为中医骨伤科的重要学习资料而被广泛传播。叶希贤治疗伤科疾病的特点[4-5]:①重视药物在伤科疾病中的治疗作用,特别是与手法的协同作用;②提出伤筋治疗重在顺理;③总结提出了包括治疗“九步按摩手法”“十步手法”等伤科手法治疗体系用于肩周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在伤科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大推拿流派代表了天津地区近代的推拿发展水平,在当时均属于全国领先水平。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三大推拿流派都显现出了一定的缺陷。如胡秀璋腹部推拿原有适应证逐步被现代医学所取代,生命力正逐渐减弱。李墨林按摩疗法强调通过腧穴、经络的调节,放松关节和软组织,过度依赖自行恢复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叶希贤正骨手法强调理筋整复,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但按照原有的操作理念,把握不好易引发医源性损伤。如果不加以发展创新,天津地区的推拿疗法将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2 津沽推拿的形成

与其说王金贵教授创立了“津沽推拿”,不如说是挖掘整理、提出了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津沽推拿”。他主要针对两方面疾病——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和功能性内科病——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梳理和技能技法整理。

2.1 软组织损伤性疾病

王金贵教授以叶希贤与李墨林推拿理念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创新性理论,针对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提出了“松筋易骨”推拿疗法[6-8]。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属于中医“筋出槽,骨错缝”范畴,由于各种急慢性损伤导致经脉瘀阻、筋肉挛急、气血凝滞,经云“不通则痛”而发此病。王金贵教授将自己总结的手法适时应用理论、软组织损伤时相辨证理论以及综合多种中医传统外治疗法的“处方式配伍”综合治疗的创新理念引入“津沽推拿”,针对“筋出槽、骨错缝”分时辨证施治,在疾病不同发展阶段适时应用李墨林按摩疗法和叶希贤正骨手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并经过了科研验证,形成“松筋易骨推拿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疾病”这一研究方向。

“松筋”手法主要是针对“筋出槽”疾患存在的筋脉挛急、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借鉴李墨林手法特点,将指针手法在针对性选择的经穴或神经走行部位施以指压法,辅以弹拨及牵拉手法,不仅疗效确切,同时又减轻了传统手法治疗过程中伴随出现的疼痛等不适。“易骨”手法则是在“骨错缝”类疾病的治疗中,借鉴叶希贤“九步按摩手法”和“十步手法”中的操作手法和治疗理念,通过被动运动患者关节,纠正异常的解剖位置,恢复紊乱的关节结构。同时,在“松筋易骨”手法的基础上、配合多种中医传统外治法,并进行“处方式配伍”,结果在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改善预后及减少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2.2 功能性内科疾病

胡秀璋腹部推拿认为推拿功法锻炼和手法规范化是一切疗效的基础,重视脏腑经络、“伏冲之脉”的介导作用,强调分层导疗理念。王金贵教授在原有腹部推拿传统理论基础上,从脑-肠互动途径解析腹部推拿治疗功能性内科病的机制,围绕开展了多项国家级课题,为“推拿治疗功能性内科疾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在机制研究的过程中提出“通脉健脾”“通脉调气”“通脉调神”为主的三套腹部推拿治疗方案,并将多种中医传统外治法进行“处方式配伍”,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紧张性头痛、心理生理性失眠等功能性内科病,确立“通脉”为功能性内科病治疗总纲,继承发展了传统腹部推拿原有适应证,在手法治疗内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9-11]。

推拿与针灸、中药同为中医经典治疗手段,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因其无创性疗法与没有药物的毒副作用也是相对其他学科所具有的明显优势。但随着时代变迁,特别是“五四运动”后西医东进,中医发展遇到瓶颈,推拿的地位更是日益衰落,直至今日以盲人为从业主体,治疗对象局限于运动系统疾病。

此外,由于推拿学科自身特点——历代传承多为口传心授,少有专著,仅存的资料多散见于其它著作之中,且多散落于民间。推拿的古籍文献作为一种古老的信息资源,其存在方式与传播方式已无法适应现阶段社会的需求[12],然而推拿特别是内科推拿起源于天津,发展于天津,因此,就必须尽快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将其数字化,使大量散落在民间的记录资料重新焕发时代风貌,然后将回顾性研究与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王金贵教授通过走访传人、搜集文献,收集大量的历史资料。从产、学、研不同角度对资料进行挖掘和整理,并融入自己的学术经验,通过“原始创新”,总结出了“津沽推拿”治疗流派。在继承胡秀璋、李墨林、叶希贤三位名家的学术成就基础上,又将王金贵教授总结提出的软组织损伤时相辨证、手法适时应用、多种中医传统外治法“处方式配伍”等治疗理念有机融合,在推拿治疗软组织损伤和功能性内科疾病”的临床和科研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形成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推拿创新流派——津沽推拿。希望借此改变推拿仅仅治疗运动系统疾病的单一局面,使推拿专业实现跨越性发展,巩固天津推拿专业的学术地位,最终成为全国推拿专业的一支奇葩。

[1]航鹰.近代中国看天津[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151.

[2]王金贵.胡氏腹部推拿法及其理论基础[J].按摩与导引,1999,15(89):3-4.

[3]孙庆,张树津,张震宇.陈志华教授腹部推拿原理浅析[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3,22(3):43-44.

[4]张君涛,古恩鹏,孔令勤,等.津门中医伤科名家叶希贤之手法特色及经验总结[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7):1841-1844.

[5]王平,古恩鹏,李远栋,等.叶氏伤科(叶希贤)正骨经验介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7):64-65.

[6]王金贵.辨证分期推拿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方案中的应用[J].环球中医药,2010,3(6):421-423,441.

[7]王金贵,赵强,谭涛,等.“综合分期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规范性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8,25(4):345.

[8]王金贵,孙庆,张震宇,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期手法治疗[J].中华脊柱医学,2004,1(2):34-35.

[9]王金贵,王艳国,骆雄飞,等.摩腹法对肠易激综合征白兔模型不同脑区激活特征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08,25(5):377-379.

[10]王金贵,王艳国,孙庆,等.摩腹法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结肠组织脑肠肽表达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6(1):19-21.

[11]王金贵,王艳国,谭涛,等.腹部推拿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8,24(9):2-3.

[12]王映辉,姜在阳,闫英杰,等.基于信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研究思路[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1):98-105.

猜你喜欢

伤科内科手法
严蔚冰“中医导引学”之伤科学术思想撮要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HPLC同时测定伤科黄水中6个生物碱的含量
伤科黄水制备工艺的优化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