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职院校学报的建设

2013-08-15周晓健

职教论坛 2013年5期
关键词:学报栏目特色

□周晓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走过了30多年历程。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无论是院校数量、规模,还是教学质量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一支生力军。有关研究结论显示,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力资源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研究日趋受到重视,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学术交流阵地和具有深厚理论基础的研究群体,其研究主题体现出与时俱进的鲜明时代特征。作为高职教育研究载体的高职院校学报近十多年来虽然在某些方面获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落后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速度,一些高职院校学报依然存在着刊物定位不明、特色不突出和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的学报建设,对于创建一批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质量优秀的品牌高职院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学报的地位与作用

教育部1998年4月1日颁布的 《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提出:“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高职院校学报是我国高等学校学报的组成部分,她在反映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成果,展示高职院校的学术水平,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塑造学校形象、创造学校品牌,发现培养学术应用人才,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和繁荣发展等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因此,努力办好高职院校学报,不断提高学报的质量,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高职院校学报质量的因素

高职院校学报是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期刊群。通过近几年的发展,高职院校学报在编辑的内容,栏目的设置,页码的编排,装潢的美观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同时期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相比,这些进步还很不够。近些年来,我国不少高职院校抓紧了对学报的建设,促进了学报整体水平的提高,对提高学报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许多高职院校不断提高学报的质量,注重选题的创新和研究的价值,贴近现实,抓住学术热点,依托地域优势,争创名刊、名栏,办出了不少优秀的、具有特色的刊物和栏目。

然而,我们也同时看到:一些有关部门和部分高职院校却对学报承担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神圣职责,及其地位与作用缺乏充分的认识,对学报的工作重视不够,关心甚少。具体表现为:

(一)学报的投入较少,资金短缺。要办好高校学报,必要的投入是不可少的,如设备费,约稿费,审稿费,印刷费,等等。有些高校学报的办公条件较差,设备陈旧,直接影响了编辑的工作效率;在编辑稿件方面,学校投入的多少,往往和学报的质量成正比:投入较多,则学报质量较高,反之,则学报质量则低。

(二)学报的编校人员待遇较差,队伍不稳。学报编辑人员少,栏目多,工作任务重,责任大,而学报编辑的待遇往往较低。教育部教社政[2002]10号文件指出:“学报编辑人员是学校教学科研队伍的一部分,应列入教学科研编制,享受与教学科研人员同等的待遇。”可有的学校却并没有贯彻这个精神,执行这个政策,或把学报作为教辅部门,把学报编辑划归非教学人员,同职称的学报编辑与教师相 比则待遇较低,这势必会影响到编辑队伍的稳定。

(三)学报的定位不准,特色不明。学报要想成为全国高职学报中的一朵奇葩、一个亮点,质量是生命,特色也是生命。所以,需进一步正确定位,强调特色,不断创新,才能成为精品学报、品牌学报。而一些高职学报的栏目内容却往往大同小异,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致使学报和栏目缺乏应有的特色。

(四)有些学报的管理不够规范,编辑工作流程不够科学,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随意性较大。有的即使有规章制度,却往往执行力不够。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报建设的思考

(一)硬件建设

所谓硬件建设,就是要加大对学报的投入,尽量保证编辑学报所需的资金;尽量满足编辑学报的人员要求,尽量备齐电脑、打印机、电话等办公设备以及配置必须的办公用房,等等。

(二)软件建设

1.思想建设。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及学报所有工作人员均应充分认识到学报承担着 “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神圣职责,认识到学报在反映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成果,展示高职院校的学术水平,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塑造学校形象、创造学校品牌,发现培养学术应用人才,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繁荣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中的地位与作用。学校党政领导,尤其是分管学报的主要领导必须加强对学报工作的关注,把学报工作列入学校重要的工作之一,了解学报的发展,研究解决办刊中的问题。学报的工作人员也要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

2.队伍建设。要办出一份品质优良,特色突出的学报,必须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即编辑队伍的建设、审稿队伍的建设、作者队伍的建设。

唐基苏[2]认为:学术期刊的编辑应具备三种素养:即政治素养、业务素养、人文素养。学报的质量,除了与主办单位和作者的学术水平密切相关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与编辑的基本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编辑水平的高低,往往对学报质量的好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保证学报出精品,显特色,进而提高刊物的知名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专就如何提高编辑人员的政治素养、业务素养、人文素养,抓好编辑队伍的建设展开论述。

所谓政治素养,即编辑应该熟悉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有关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具有较高的政治敏感性和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因为学报不但是学术交流的媒体,也要生产精神作品,并且与党和国家、社会的热点问题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这就决定了编辑工作不仅是一项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工作,更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工作。那么如何提高编辑的政治素养呢?(1)提高编辑的思想政治素养。一是应该通过学习、培训、研讨、交流等形式组织编辑们学习党和政府有关文件,熟悉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有关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政策理论水平;二是通过实践,即组织编辑们参观或参加各种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正确,国家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社会所取得突出进步,人民生活所得到的明显改善,从而,更加贯彻执行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线;(2)提高编辑的职业道德素养。编辑是一项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工作,需要默默奉献和甘为人梯的精神。这些年来,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学术期刊领域,侵蚀着编辑队伍,致使关系稿、金钱稿(交钱就发的稿子)满天飞,极大地损害了学术期刊的声誉,腐蚀了编辑人员的心灵,产生了很坏的影响。所以,既要保证编辑人员的合理的收入和公正的待遇,更重要的是时常要教育编辑人员以先进人物作为榜样,培养他们具有爱岗敬业的行为,坚持文章的质量标准,坚持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并把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所谓业务素养,即编辑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编辑的专业知识水平我以为应该分为三类:一是编辑和出版的专业知识水平;二是所负责栏目的专业知识水平;三是编辑工具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知识水平。作为编辑,应当系统学习编辑学的理论,初步并不断深入掌握编辑出版的专门知识,熟悉并了解出版和编辑的政策和法规,具备一定的编辑技巧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熟悉自己所负责栏目的研究动态与发展状况,等等。高职学报以及其他很多高校学报的编辑多是来自学校各个部门,他们或许在栏目的专业知识方面有较深的了解,但对编辑学的系统知识的掌握还是有欠缺的。那么,如何提高编辑的业务素养呢?对编辑专业知识学习,主要是各地的新闻出版有关部门负责。他们往往每年都要组织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如:主编培训班;青年编辑培训班,等等,对国家及上级部门有关编辑出版的新精神进行传达、贯彻;并学习研讨编辑共性的专业知识;对编辑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掌握,则主要靠学校组织安排学习;对具体刊物的编辑工作:如栏目的设置,主题的策划,文章的取舍,题目的拟定,文字的正确、流畅,等等,则应由学校主管的部门(如杂志社、编辑部)来负责。例如,可以组织专家就某 几期刊物进行研讨,有针对性地找出存在的问题,如:所编栏目和文章的长处与不足,一些文字上的“硬伤”,编排的缺点,等等。总之,为了不断提高编辑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应做好四个结合:即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一般性的指导与具体指导相结合;关心编辑的业务水平与关心其思想生活状况相结合;具体的要求和检查落实相结合。这样,才能使编辑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学术研究方向与学术专长,从而把培养编辑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作为办好学报的基础。

所谓人文素质,即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创新思维和交往沟通能力,等等。作为社科学报的编辑,往往会在自己所组的栏目稿件中遇到多个学科和多种文化知识的内容,这就要求编辑具有广泛的知识,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甚至某些自然科学的知识均应有所涉猎,才能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同时,社会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技术不断出现,编辑则应该了解新的理念,掌握新的技术,并根据时代对学术期刊新的要求,不断革除落后的方式方法,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来编辑期刊,使学术期刊常看常新。编辑还是一项要常常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在面对不同对象时,要善于用不同的沟通方法。尤其在对待来稿的作者是:要热情、耐心、诚恳。对有缺陷的稿件,应肯定其长处,指出其不足;对不能采用的稿件,则应告知为什么不能采用。

总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必须有科学的规章制度,必须有明确的要求,必须有可行的方法,必须有坚持执行的恒心。

3.栏目建设。高职院校学报要办出水平,办出新意,办出质量,必须要正确定位,办出特色。要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创名刊,创名栏。有了特色,刊物才能稳定、持续地发展下去。

正确定位,办出特色,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要真正做得,却非常之不易。第一,学报主要为本校教师服务,教师专业种类繁多,要照顾到面,很难突出点,也就很难突出特色;第二,要有雄厚的人力财力支持。高职院校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办,往往不会将很多的钱投在学报上;第三,学报要形成特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常常看到一些学报有几期很有特色,以后就归于平淡。虽然如此,但办出特色仍然是高职院校学报应追求的目标。而学报的特色,当以栏目建设始。

栏目建设,首先要根据学校的性质,师资、科研人员等实际情况。高职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学报一要符合学报的共同属性。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对学报的定义是“学报是学术团体、科研单位或高等院校定期出版的学术性刊物”。因此,高职院校学报也应定位为学术性刊物,这是作为学术性刊物的共同属性。二要具有学报的个别属性:作为高职院校学报应重点突出应用性。这是因高职学院重实践、重基本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办学宗旨而确定的。所以“应用性”是学报选题和栏目编排的重点,而这些“应用性”专业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则应成为作者队伍的中坚;其次,栏目要充分结合本地经济建设和本行业的实际情况设置,应当充分发挥学报对学校自身服务和为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服务的特点,与时俱进地策划、组织对热点问题讨论与研究,为学校的改革和地方的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这样,才能使学报受到学界的关注,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提升了学报的声誉,凸显特色。第三,栏目设置要考虑学报的读者,就是要明确刊物的读者是谁,读者需要什么。办刊的目的是给人看的,所以,栏目的设置要吸引读者,就必须站在读者的位置进行思考,组织他们需求的文章,研讨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

4.制度建设。规范、健全的管理是提高学报质量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但在选题、策划、组稿等方面应有较为规范的工作流程,在编辑出版时应具有健全的制度:如主编负责制、责任编辑制、三审三校制、匿名审稿制、奖罚制、评议制等,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切实执行这些制度。当然,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所创新。但无论怎样,都应使责任明确,做到工作内容清楚,工作质量标准清楚,工作流程清楚。

四、结语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因此,办好高职院校学报是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一部分,对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加强思想建设,队伍建设,栏目建设,制度建设,才能办出一份水平较高、质量较好、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报,学报也才能为建设国家示范性的高职院校增光添彩。

[1]陈正夫主编.高校学报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1990:38-78.

[2]唐基苏.学术期刊编辑职业素养三论[J].桂海论丛,2005,21(04):92.

猜你喜欢

学报栏目特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特色种植促增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致敬学报40年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