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挑战、问题及对策
2013-08-15杨根乔
杨根乔
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①这一深刻论述表明,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进一步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仅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而且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
一、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党的群众工作既是我们党宣传、发动、教育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共同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工作,也是我们党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出发,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长期性工作。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影响群众思想和行为的因素复杂多样,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③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要求日益强烈,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综合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历史方位的变化使党的群众工作主体构成差异化、多样化。从党所处的地位看,实现了由“打天下”到“坐江山”的转变,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外部压力减小,党群之间相互依赖度减弱,容易使一些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自觉性降低,忽视群众作用、淡化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倾向性增强。从党面临的环境看,实现了或正在实现由“关起门来搞建设”到“大规模引进来”、“大踏步走出去”的转变,即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经济全球化、市场化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面临改革开放和外部环境的严峻考验,党的群众工作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党的队伍看,不仅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党员干部队伍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截至2012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已达8512.7万名,比上年增加252.5万名,增幅为3.1%;党的基层组织总数达420.1万个,比上年增加17.5万个,增幅为4.3%。④这固然是我们党兴旺发达、富有感召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但同时也要看到,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党员干部,多数是从“家门”、“校门”到“机关门”的所谓“三门干部”,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其思想的纯洁性、对党的忠诚度、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尚需进一步提升。
二是社会阶层分化使党的群众工作对象多元化、复杂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结构的分化、裂变和重构现象亦日益明显,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内较单一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发生分化重组,代之以多元化的社会利益主体格局,群众工作的对象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即既涌现出大量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也存在大量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城乡贫困人口。工作对象多元化必然带来利益诉求的复杂化,群众的利益诉求开始从单一的个人利益向多元的地方利益、单位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转变,从普通的物质利益向生存利益、精神利益和民主权利转变。⑤这样就使利益诉求呈现出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经济利益诉求与政治利益诉求、合理要求与不合法方式、多数人的合理诉求与极少数人的无理取闹相互交织的特点,这对党的群众工作能否公正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是社会需求结构转型使党的群众工作重点转向民生问题和民主问题。随着我国从解决温饱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转化,社会需求结构也在转型和升级,社会性需求不断上升并呈现出群众需求多样化的特点。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对实现自身需求的欲望和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这种民生要求逐步从普通化的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民主权利需求转变,越来越注重公平、正义、地位和尊严。同时,广大群众的公民意识特别是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公共事务越来越关注,对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成效越来越重视,群众要求参与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⑥这对党的群众工作如何应对民主政治问题,即对如何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出了严峻挑战。
四是社会要素流动的加快使党的群众工作环境多维化、复杂化。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社会组织兴起和媒体舆论导向等构成了群众工作的多维、复杂的社会环境。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满足群众需求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如何调动流动人口的积极性,如何切实保障流动人口享有各项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解决的难题。随着各种非行政性的社团组织、中介组织和民间组织迅速发展,不少在其中工作和生活大量的劳动者也不再把党委和政府当作自己可以依赖和寻求帮助的唯一对象。社会变革时期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给群众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而科技的迅猛发展则为这些观念和思潮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形成了新的表达诉求渠道,成为群众参政议政、发泄情绪的缓冲阀、调节器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使群众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⑦当前,“网络问政”日益成为群众诉求的新方式,网民观点日益成为群众思想的新导向,社会监督“倒逼”党内监督现象日益增多,这些都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当前党的群众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在党的群众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迫切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解决。
其一,群众工作主体在观念、作风和能力上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观念上群众立场不稳。如有的党员干部对群众缺乏感情,自以为是,高高在上,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有的党员干部没有及时实现群众工作理念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在处理群众利益问题时形成了一些错误导向,导致一些群众“信闹不信法、信访不信法”。⑧作风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比较普遍。如有的党员干部满足于上传下达、忙碌于文山会海之中,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的“坐着车子下基层,隔着玻璃察民情”,奔波于庆典、剪彩、宴会之间;有的急功近利,欺上瞒下,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参观工程”;有的领导干部工作中以官老爷自居,作决策时惯于下命令发指示,谈工作时自以为是、打官腔,不知群众所思所想,不知群众安危冷暖,不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有的党员干部把享乐当作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和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逐名利,用公款吃喝、旅游、娱乐、赌博和送礼;有的党员干部把奢华当时尚,衣求奢、食求华、住求绰、车求阔,醉心于大手大脚、养尊处优的奢靡生活。能力上缺乏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虽然一些党员干部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却下降了。
其二,群众工作在联系方式与工作方法上存在一些官僚化与简单化的倾向。从联系群众方式看,有的地方只利用组织或行政资源联系群众,离开了这些资源,一些党员干部就难以独自与群众打交道;有的地方只会机械地通过满足物质利益的方式联系群众,缺少对群众真实需求的洞察与感情的交流;有的地方党政干部“嫌贫爱富”,密切联系“富有人士”,忽略普通民众;有的地方只关心经济增长,不关心民生事业与社会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有的地方未能利用网络媒体与群众打交道,丧失了引导信息传播的主动权;有的地方不善于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扩大群众对公共事务的有序参与,以民主化的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⑨从工作方法看,有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对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规律了解不够,方式方法过于简单保守,缺乏想象力与创造性。如有的认为当前做群众工作不需要直接去做“人”的工作,而只需要依靠法律和制度规范,通过制度安排或处置群众;有的认为做群众工作应以经济手段为主,用人民币解决一切矛盾;有的认为做群众工作主要靠行政权力,⑩仍采用过去的行政手段、强迫命令和大规模群众运动等方法;有的面对突出问题和矛盾,缺少有效的应对办法和举措,陷入“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困境。[11]
其三,群众工作在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存在一些疏漏。从体制上看,一是党的群众工作体制缺乏专门的群众工作机构,难以做到有效的体察群众需求、反映群众意愿,一些群众无法参与和监督群众工作,一些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随意处理群众问题;二是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着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的问题,难以将群众利益冲突化解在基层,弱化了基层党委和政府服务群众的能力。[12]从机制上看,主要是群众利益表达机制、群众工作决策机制、群众利益协调机制、群众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导致群众利益的表达诉求渠道不够通畅,群众对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缺失,各部门之间化解群众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手段欠缺,群众工作科学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缺乏等。从制度上看,主要是党中央要求的各种民主决策、监督制约制度等,在镇村一级缺乏规范的可操作性配套制度,由此导致一些地方群众工作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使“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时有发生。
其四,群众工作涉及的重大问题在政策调整与科学决策上存在一些失误。一是某些方面、某些领域中的政策调整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产生“老政策”与“新情况、新问题”的冲突问题。二是涉及到满足群众利益新要求、协调群众利益关系、解决群众利益矛盾一些重大问题。如针对征地补偿、居民房屋拆迁、改制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群众利益甚至与民争利,制定政策欠科学,执行政策不一致,工作措施不得当,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群众的感情,由此导致的过激行为和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三是一些地方在某些方面的决策不遵循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原则,决策不正确、决策出现偏差和失误,在实施过程中手段措施不合理,导致利益关系不协调,有些决策损害了群众利益,引起群众的不满,导致上访案件增多,甚至在个别地方演变成矛盾和冲突。四是有些地方党员干部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比如在最低生活保障及救灾资金确定,保障性住房分配,食品、药品等安全生产监管,强农惠农资金发放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五是群众利益遭到不法侵害时,一些部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没有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
其五,一些基层党组织存在边缘化和空虚化现象。主要是有些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尤其是村级党组织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影响力、“两委”矛盾尖锐、村干部贪污腐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有些基层党组织进出口不畅,年轻人不愿入党,村支部组成人员老化、弱化,缺乏后备力量;有些基层党组织缺乏做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载体,被动应付上级党组织安排的工作,失去生机与活力;有些基层党组织主要精力不是用在关心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小事”上,而是将精力用于抓诸如招商引资、征地拆迁、园区开发、城市建设等经济发展的“大事”上,忙于跑资金、上项目、要批文等,很多群众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困难得不到解决。这些都使基层党组织日益边缘化和空虚化,[13]丧失了作为群众工作重要抓手的作用。尤其值得引起高度关注的是,有些宗教氛围浓厚的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由于宗教与风俗的关联度较高,党的基层组织融于基层社会的难度逐渐增加。
三、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对策思考
针对新时期群众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创新思路,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切实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要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帮助各级干部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工作无小事”的观念以及“以民为本”的工作理念,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要把群众观点内化于心,外见于行,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一方面要加强实践,自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去体会人民群众的疾苦,在实践中培养和加深与群众的感情。另一方面要克服机关“三多”(会议多、文件多、领导事务性活动多)问题,整治“文山会海”,使各级领导干部有更多时间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有更多精力调查研究、谋划发展。
二要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努力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认真分析当前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作为加强群众工作的落脚点。从宏观层面看,要尊重群众的政治权利,缩小贫富差距,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主要是采用落实民主集中制、实施党务政务公开和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体现公开公平等形式,引导广大群众有序的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之中。同时,深入实施好民生工程,妥善处理好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困难与困难群众的就业、就学、就医、社保、住房等热点问题,着力解决好征地拆迁、住房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涉及民生的突出问题,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此外,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进一步规范分配秩序,依法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从微观层面看,主要是及时公正地化解基层的各种利益矛盾,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平衡社会利益关系的矛盾,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到社会各阶层的具体利益,统筹兼顾,妥善安排,保证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解决公权力与民争利的问题,让群众利益受到保护、不被侵犯;要着力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善于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从政策和制度上认真处理,妥善解决;要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好信访工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控制在源头、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要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虚心向群众请教,拜群众为师,做到“说得上话、进得了门、交得上心”,在与群众接触交流中,不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努力提高联系群众的能力。要增强宣传群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运用广播、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传媒,引导社情民意,帮助群众理顺情绪,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党和政府的意图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努力提高宣传群众的能力。要根据当前社会结构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的要求,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努力提高组织群众的能力。要善于因势利导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让群众理解、信赖和支持党和政府的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无论是定政策、作决策,还是上项目、搞建设,都要充分征求和考虑群众意见,争取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热情,努力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14]
四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要建立健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建立健全“拜群众为师、视群众为先生”的长效机制,切实做到问政问需问计于民;建立健全“心系群众、民生优先”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建立健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切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和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全面推行权力阳光操作、透明化运行,切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扩大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政法机关的作用,逐步畅通群众合理诉求表达渠道。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经常了解基层情况和群众建议。认真落实《信访条例》,引导上访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反映诉求。建立完善政务网站以及警务、便民服务热线,搭建各种形式的沟通对话平台,使群众的要求和呼声能在第一时间到达党委和政府。要建立健全困难群众社会关怀机制,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困难群众,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措施到位、责任到人的社会关怀网络,使每个困难群众都有人关心、有人帮助。要建立健全资源保障机制。一方面加大对基层财力的支持力度,从党费中划出一定的经费,为基层开展群众工作添置相应的设备;另一方面,按照“精简上层、充实基层”的要求,选拔一批机关、部门工作人员充实到基层一线。此外,精简会议、文件,减少各项工作的检查评比,整合和调动社会资源,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构建支撑体系。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把群众工作纳入干部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增加群众评价的权重,真正把群众“公认”和“满意”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15]
五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实效。要综合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要创新管理手段,在运用行政手段的同时,更多地运用法律规范、道德约束、舆论引导等手段。要依靠法律规范个人与组织行为,协调社会关系,监督和保护公共权力,保护公民合法权益,防止公共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侵犯。要善于运用道德的软力量,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发挥道德力量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要高度重视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不断丰富与群众联系沟通、互动交流的载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通过创新活动载体的方法,有效利用组织载体、物质载体和沟通载体,整合各方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形成党的群众工作的合力。要充分发挥群众团体作为联系党与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及各种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与组织、服务群众方面的作用。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和各类活动中心在服务群众、教育群众中的作用。
六要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努力把党员干部锻造成为真正的“群众领袖”。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不断改进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通过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依靠党员干部的个人能力与人格魅力而不仅仅是组织权力来赢得群众、赢得人心。当前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问题是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为突破口,拆除横亘在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无形之墙。要通过反对形式主义,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反对官僚主义,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反对享乐主义,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反对奢靡之风,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总之,要通过解决“四风”问题,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一步改进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注释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7页。②张荣臣:《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第3期。③刘永哲:《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甘肃日报》2013年7月12日。④盛若蔚:《我们党充满生机活力》,《人民日报》2013年7月1日。⑤王树山:《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亟需战略思维》,《学习时报》2013年5月2日。⑥[14]周国雄:《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党政论坛》2010年第10期。⑦李珺:《当前党的群众工作研究综述》,《求知》2012年第10期。⑧[12]余维法:《论当前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3期。⑨[13]祝灵君:《群众工作艺术与方法创新》,《刊授党校》2012年第4期;⑩赵刚印:《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第12期。[11]张昌尔:《如何解决群众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求是》2013年第2期。[15]夏传明:《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考》,《应城学刊》201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