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多措并举推进种业规划落实
2013-08-15
本报讯 《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 (2012-2020年)》日前出台,《规划》明确了种业发展的时间表,根据规划,我国将在西北、西南、海南打造三大国家级粮食作物种子生产基地。1月28日,农业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有关情况。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马淑萍表示,当前的种子企业准入门槛“过硬”,企业结构正在优化。未来将通过加大种业投入、支持企业发展等四方面手段推进规划落实。
马淑萍介绍,一是强化合力推动。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委合力推进规划落实,并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和特点,将规划落到实处。二是加大种业投入。三是支持企业发展。深入推进科企合作,加快提升企业科研育种能力。利用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四是强化种子管理。加强种子相关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协作监管机制,开展打假护权专项整治行动。
根据《规划》,我国农作物种子生产布局规划建设三个国家级主要粮食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分别是西北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西南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和海南南繁基地。除三大国家级基地外,还将在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100个区域级种子生产基地,在种子生产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制种大县建设县(场)级种子生产基地。
《规划》明确,增加种子储备财政补贴,调动企业承担国家种子储备的积极性。在现有农业保险中,增加制种风险较高的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等种子保险。
马淑萍介绍,为落实《规划》,农业部今后将从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企业商业化育种体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种业投入。同时落实各项金融、税收、保险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政策,建立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为改变种子企业多、小、散、弱的现状,农业部还修订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大幅提高了企业入市门槛。
目前,种子企业的数量由新办法实施前的8700多家,降到现在的6296家。2012年新品种保护品种当中,企业申请量首次超过科研教学单位。
此外,针对我国是第二大种子需求国,每年约进口1.5万吨的现状,面对外资种业的冲击,马淑萍认为,国外品种进来“有利有弊”,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服务理念等,应该提高合资的质量和水平,坚持合作共赢。未来几年是我国现代种业发展难得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只有把握我国种业发展的控制权,才能牢牢把握我国农业发展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