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我国林产品贸易与环境保护博弈
2013-08-15浙江农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所岑丽娟
浙江农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所 岑丽娟
目前,人类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环境挑战,比如说酸雨危害、生物多样性衰退以及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问题,使得世界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生存都受到了严重威胁。存在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得全球各国都必须针对贸易跟环境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其觉得国际贸易中的自由贸易是引起环境恶化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为了使当前愈发恶化的环境局面得到缓解,人类的实际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国际社会提出了和平、发展以及环保三管齐下,共同实现的相应主题,努力推行低碳经济,实现国际贸易跟环境保护的有效联系,限制甚至禁止危害环境的技术以及产品、相关服务等进出口行为,力求最大限度地对环境进行保护。现如今,将环境保护以及自由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协调好,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行低碳经济,正逐步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从不同层面上看,各国的林产品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他们之间不仅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又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一方面,随着各国林产品贸易往来的频繁,各个国家通过自由的林产品贸易想要寻找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使国家的森林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分配;林产品贸易的发展又带动国家的经济不断增长,经济增长又为国家带来了更多的收入以便改善和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又使国家的森林资源遭受破坏,不能再开发和利用,从而造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导致新一轮环境危机的到来,为了保护环境,国家又必须对林产品贸易进行限制或控制。
林产品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现实问题与目前国际上不平等的经济秩序有着很重要的联系。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与贸易的问题必将得到解决,二者是可以调和的。
1 我国林产品贸易的基础分析
1.1 世界森林资源基本情况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05年汇集了229个国家和地区森林面积的数据,约为39.5亿hm²,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3%。这个数据随着各国林产品贸易的增加还在继续减少。从调查显示的数据资料来看,非洲区域的森林减少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南非地区,森林区域每年减少率为0.5%,而且程度还在继续恶化中。从整体上看,欧洲国家的森林面积在继续增加,但是每年增加的速度在减缓。亚洲国家的森林面积一开始是减少的,现在已经开始逐年增加了,增加的速度也比较平稳。我国自开展大规模的造林活动以来,每年都在成倍地增加森林面积。我国林业部门预计我国到2050年,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6%以上。东南亚地区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也有所增加。
世界各地区森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过度的违法采伐和木林贸易的发展。世界对木材的需求也从原来的天然林的需求转向对人工林的需求。对于因过度发展林产品贸易而导致森林资源不断减少的国家,在短时期内很难摆脱森林面积逐渐减少的局面。所以,实现全球森林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在全球制定土地和森林的合理使用规划。
1.2 中国森林禀赋资源概况
我国森林资源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是也呈现出一些具体特点:
第一,我国森林资源的总量不足,人均资源占有率偏低。我国也曾因过度采伐导致森林面积减少,但我国很快意识到森林资源减少带来的困境,在我国实行了植树造林工程,这项工程的展开使我国森林资源开始逐渐回升,基本达到了森林的建设速度高于破坏速度。我国每年正以666.67万hm²的面积增加。但是,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不足0.132公顷,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世界排名122位。
第二,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是集中在东北、西南国有林区和南方集体林区。我国东部地区森林的覆盖率最高,为34.27%,中部地区覆盖率为27.12%,西部地区为12.54%。而占据我国国土面积32.19%的西北部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仅为5.86%,这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由于可利用的森林资源大部分位于我国边远地区,交通非常不便,给采伐造成了很大难度,所以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非常不均匀。
第三,我国森林资源质量不高,可利用率低。我国森林资源的产出功能、环境公共物品功能都在下降。在林业用地中,林地资源的质量较差,其中无林地和树林地就占到了25%。而美国的有林地占林地面积的95%,瑞典为98%,日本为96%,而我国仅为60%。我国木材利用率偏低,森林资源又在被不同程度地破坏,这就加剧了森林资源的消耗。我国的森林质量和国内产能的总体水平一直以来都低于其他国家,与林业资源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人工林的经营水平较低,而且种植的树种较为单一。
第四,我国林地存在着严重的逆转问题。这主要包括林地逆转为疏林地或荒地,林用地逆转为非林用地。这主要是由于对建设用地占用林地的数量控制不够造成的。
第五,仍存在严重的过度采伐。我国的可采资源并不充足,但是仍存在着严重的超限额采伐。这种超限额采伐造成了我国很多资源和成熟森林的减少。
2 我国市场经济对林产品的供求关系分析
林产品是社会上品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涉及的范围较广,种类繁多,品种更是多样化,不仅包括各种生产资料产品,还包括很多的生活消费品,所以林产品的服务对象涉及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
2.1 我国国内林产品的供求总量在不断增长,市场出现供销两旺的局面
在供给方面,虽然我国放缓了进口原木、锯材的速度,但是,国产商品木材的供给则出现了增速快的现象,并且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方面呈现出总体回升的态势。在较长时期内,木材的进口对平衡木材工序、稳定我国的木材市场起着一定的作用。人工木材林的快速发展将提高木材的自给能力。我国木材的消费主要是体现在建筑、装修、人造板、家具制造、造纸等领域。
2.2 我国木材市场供求出现明显的地区差异
我国东北、内蒙古等国有林区由于木材加工发展较快,所以市场供求表现得较为活跃。我国南方地区由于自身木材产量有限,市场供给出现不足,供求关系比较紧张。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加大了对其的开发力度,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西部木材市场供需关系的发展。
2.3 市场结构调整存在很大空间
虽然我国目前林产业产能存量偏低,但是产品结构并不合理,林产品的合格率不高。国家先后在环保、节能等方面出台了新的生产标准,那些充斥市场的低档次产品将逐步退出市场的竞争,取而代之的是具有较大替代潜力的高档次林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对原来的林产品业结构进行大幅度的调整。
3 我国林产品贸易政策的新动态
3.1 降低关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目前现行的林产品的进口关税已基本接近国际水平。我国自1992年开始就多次降低关税。加入WTO后,我国对249种林产品降低了关税,并已经逐步取消了非关税措施,并向世界各国放开了我国的林产品市场。这些都表明,我国为国际林业的经济合作和保持全球的林产品平衡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和牺牲。
3.2 加强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是林产品贸易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前提,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要积极争取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提高林产品的科技含量,完善环境标准体系。
3.3 加强非关税壁垒
目前,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市场准入的标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身体的健康以及周围环境的质量问题。那些对环境有利的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有害健康、破坏环境的产品开始受到人们的抵制。随之应运而生了绿色壁垒——环境壁垒,这是一种全新的非关税壁垒。
3.4 推行林产品外贸发展策略
一直以来,我国在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以及对天然林资源保护的基础上,着力于人工林发展,为了充分满足实际的国内林产品需求,将林产品国际贸易措施当作是一项重要的弥补余缺办法。与此同时,合理地制订了相应的林产品外贸发展策略,策略中将国内影响因素以及国外影响因素充分考虑在内。其中,国内因素包含有我国自身的资源以及相关加工水准、对外贸易的供求以及体制制约等内容;国际因素包含有全球木材贸易格局以及价格、贸易堡垒、经济周期等内容。我国林产品贸易政策能够扬长避短,实现对产品出口市场的合理开拓,力求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高效的资源利用与配置,推动我国林业领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4 我国林产品贸易与环境保护的政策博弈分析
导致环境问题的直接根源是市场和政府的失灵。下文进行林产品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博弈分析。
4.1 环境保护下个人选择与集体选择的博弈
目前,我国对林业的需求已经转变为追求国土安全、美化环境的生态需求。面对这些需求,如果还在不断地消耗我国的森林资源,明显将违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会促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造成水土流失、沙漠化现象严重。有的地方政府还处于消耗资源的资源经济阶段,如果停止采伐将使政府的财政收入降低,政府承担的成本增加。对于林产品企业而言,一旦停止采伐,企业不仅要支付工人工资,而且资产也要进行折旧,收入将大幅减少。因此,在是否停止采伐中,政府与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
4.2 限额配置交易下的选择博弈
限额交易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实行采伐的限额管理是保护天然森林的主要措施之一。这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一种限额交易,是政府的一种调控手段,更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博弈。这种博弈中,中央政府占据优势。
4.3 环境污染下的博弈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较难界定自己的行为是否确保环境不被污染,是否能被可持续利用,所以,很多企业或个人只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来利用环境。例如,向河流湖泊中排放生产污物。林产品环境污染问题和产品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林产品生产企业向国内外市场投入林产品的同时,一方面促进了企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另一方面,很多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的收益,也向市场提供了一些劣质产品,例如甲醛超标的家具、地板,这将给消费者带来负面影响。另外,林产品企业在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废水,以及固体废弃物,将给社会和他人带来影响。市场竞争的激烈化迫使企业想尽办法提高自身的利益,但是同时也给周边的环境造成了污染。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政府管制来解决环境污染中的博弈问题。
4.4 非关税壁垒的博弈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关税大幅下调,非关税措施严格的控制,技术壁垒——这一非关税壁垒得到了增强,在技术壁垒中,绿色壁垒对我国林业企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我国出口企业获得了很多发展的机遇,但是也给我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国的林产品由于受到关税壁垒的影响降低了出口规模,绿色壁垒这一隐蔽的非关税壁垒不得不使我国企业对未来的发展方向重新定位。我国很多林产品生产企业有的是属于农民个体作坊式的小工厂,有的是背负着沉重包袱的国企,所以面临的国际竞争将是十分激烈的。
5 我国林产品贸易与环境保护的政策建议
5.1 加快林业产权制度的改革
这项改革要求:一是改革林业税费制度,将收益权归还于生产者。改变对农业特产税的征收办法。二是对木材流通制度的改革,实现公平竞争。例如,在南方很多集体林区已经形成独家收购,一家经营的思维方式,但是它从根本上违背了市场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公平竞争、防止垄断发生的原则。所以,必须进一步开放流通市场,取消独家经营的局面,做到产销公平的原则。三是深化国有林区的体制改革,防止企业滥砍滥伐的现象。
5.2 建立完善的林产品市场体系
只有存在自由交易的前提,林产品的价格才能实现公平。在全国建立起林产品交易网络,不断探索林产品交易市场的新思路。
5.3 加强宏观调控,转变政府职能
在对林产品贸易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政府的职责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实行政府投入和管理的方式,或是实行生态林的市场化方式。很显然,后者是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条件的较为有效方法。目前,我国正在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5.4 建立现代林业经营体系
现代林业的特征是多目标经营,而分类经营则是现代林业经营的核心和基础内容,也是推进我国林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发展的基本条件。我国应以分类经营为基础,建立健全面向21世纪的现代林业体系。
5.5 建立健全我国林产品认证体系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尚未形成统一的国际森林认证体系,世界上共有20多个森林认证体系。很多认证体系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并且由于各自利益和出发点的不同,认证的标准并不统一。因此,我国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我国的林产品认证体系。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林业经济的相关政策与环境保护之间,环境保护政策与林产品贸易之间也应是相互协调的,这样才能够更进一步地促进林产品对外贸易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并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如果二者之间出现脱节,那么将对环境保护、林产品贸易产生影响。为了更进一步地促进我国林产品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协调发展,必须调整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新的发展思路。
[1] 黄冰.欠发达地区区域生态产业链共生网络构建[J].商业时代,2012(03).
[2] 朱永杰,刘俊昌.中国加入WTO后的林业对外政策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 龙万.森林环境危机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5(2).
[4] 邢红,温亚利,刘俊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博弈分析[J].绿色中国,2006(2).
[5] 杨眉.低碳经济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12(03).
[6] 曹玉昆,朱江梅.林产品国际贸易与环境关系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