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经营效率关系研究
2013-08-15暨南大学曾昭明
暨南大学 曾昭明
1 背景及意义
所谓资本充足率,是指银行自有资本与银行风险加权资本的比值。资本充足率在银行的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它提供资金来源,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扩大经营规模;另一方面,它能够弥补银行经营不善时发生的亏损。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大量高杠杆经营的金融机构发生经营风险,甚至纷纷倒闭,使得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核心资本在防范金融机构经营风险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国际金融界越来越意识到,必须降低杠杆率,提升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和保障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另一方面又保持必要资本充足率,以符合监管要求,同时提升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机制,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保持必要的抗风险能力的基础上,以最低的成本最大化股东权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和壮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文献综述
蒋健、赵洋(2012)研究认为,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能够起到有效提升商业银行经营杠杆率的作用和目的。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不仅能够降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而且能够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进而有利于商业银行股东权益最大目标的实现,因此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Bhattacharya(2006)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认为资本充足率监管不利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自主性的发挥,进而束缚了商业银行的发展与壮大,所以他认为资本充率与经营效率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关系。
熊娟(2010)研究成果认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她认为这种不确定性主要取决于从中获取的收益和承担的风险两者之间的比较,收益大于风险,则正相关;收益小于风险,则负相关。
林丰德(2009)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手段,得出了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呈负相关关系的结论。资本充足率越高,银行可使用的自主资金越少,收益越低, 因此他认为资本充足率的提升必然带来银行经营效率的降低。
王学龙(2007)认为,加强资本充足率监管,提升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经营和资金成本,同时还能对管理层起到监督约束作用,所以有利于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高。
3 银行资本充足率和银行效率概述
商业银行的资本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银行的投资者即股东投入银行的资金;另一部分是经营利润中未分配、保留在银行归属于股东的利润。从经济学理论上看,只有所有者权益才能算作资本,但在现实中,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把一部分负债也当做是银行资本。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可以将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其中核心资本由实收资本和公开储备共同构成,核心资本在巴塞尔协议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巴塞尔协议同时规定,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根据2010年的《新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应将资本充足率提升至6%,与此同时,规定普通股所占的比例不低于4.5%。2102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根据巴塞尔协议颁布了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其中规定,中国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6%,同时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资本充足率,也称资本风险(加权)资产率,是衡量和比较商业银行的经营杠杆率和经营风险的重要参照指标。巴塞尔协议规定,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自有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值,体现的是商业银行在弥补经营损失时,自有资金所能提供的“缓冲垫”,也就是说,资本充足率能够体现商业银行运用自有资金抵抗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能力。资本充足率的主要作用包括:为银行经营规模扩大提高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保证银行的自有资本能够覆盖银行的经营损失,提高银行在面对风险时的应对能力,以达到保障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的目的,同时有效防止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4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
根据2012年年报披露,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五大国有股份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平均都在10%以上,财政注资、改制上市融资使得这些银行的资本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其他的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率虽然不及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但也基本保持在8%~9%左右,仍然高于银监会的规定要求。
4.2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存在的问题
4.2.1 核心资本过高,附属资本严重不足且核心资本主要为实收资本
其中国有股份制银行核心资本占全部资本的70%以上,与此同时,股份制银行虽然不及国有股份制银行,但和国际同行相比,仍处于较高水平。究其原因,我国银行上市改制过程中,国家通过财政注资形式,提供了大量资本,同时后续的资本补充主要来自二级市场增发融资。从不利的方面看,核心资本过高,导致商业银行背负比较高的资金成本,不利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的提升;但从另一方面看,也说明和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通过附属资本占比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空间和潜力仍然很大。
4.2.2 上市银行风险资产比例较高,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较差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业务规模的扩张仍然处于“原始”阶段,单纯地追求规模,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仍然较差,为了达到抢占市场份额的目的,主要通过传统的信贷投放行为。但因为主要依靠信贷投放扩张资产规模,必然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即每次当资本缺乏时,只能增发股票再融资补充资本,以获取扩大资产规模和提高信贷的资金,而信贷规模的大幅扩大又必然不断侵蚀有限的资本,由此循环往复,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较差。
4.2.3 资本补充困难且途径单一
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来源可以分为外部资本来源和内部资本来源。具体而言,外部来源主要是指通过增发股票和发行次级债补充核心资本;内部来源是指通过经营利润的留存再投资获得核心资本。从实际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普遍较差,由此导致通过内源方式补充资本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外部资金补充资本,且严重依赖股票再融资,资本补充困难且单一。
5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其效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5.1 指标的选取及其说明
商业银行的效率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的能力,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要求和经营结果。具体而言包括:可持续盈利能力、可持续经营能力、优秀的风险管理能力等。本文选取的指标主要有盈利能力指标:净资产收益、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流动性指标:贷存比率;资产质量和安全性指标:不良贷款比率。
本文的样本来自12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年到2012的数据,以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CAR)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存贷比率(LDR)、不良贷款比率(BLR)、每股收益(EPS)、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TA)作为解释变量,实证分析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经营效率的关系。
5.2 实证结果分析
(1)回归结果显示,总资本收益率与资本充足率之间的相关性较强,且为正相关关系,而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与资本充足率之间的相关性较弱。当银行利润增加时,会通过留存利润的方式补充核心资本,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高。
(2)回归结果显示,贷存比率与资本充足率呈现负相关关系。贷存比例过高,必然导致银行资金需求量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而降低。
(3)回归结果显示,资本充足率与不良贷款率之间呈现反向关系。当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时,银行面临较大坏账风险,银行通常使用自有资本冲销不良贷款,必然导致资本充足率有所降低。
6 政策建议
6.1 商业银行自身方面
(1)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降低存贷款利差在利润中的比重。中间业务附加值较高,利润较高,并且对银行资金占用率较低。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充分发挥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渠道优势,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不断进行业务创新,扩大银行其他业务规模,努力推进银行向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集团转变。
(2)强化内管风险管理和监督机制,强化内部人考核制度,建立终身责任制,加强贷款的审批程序管理和监督约束机制,提升竞争力。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董事会治理结构,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与约束作用,推进公司治理进入新的水平和阶段。
6.2 监管角度
(1)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降低商业银行“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的特殊性,隐性担保一直存在,使得银行在经营活动有高风险高回报的倾向和冲动,同时没有动力改善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水平,不利于商业银行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我国应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强化市场化竞争,同时对商业银行形成倒逼机制,提升自身经营效率。
(2)合理确定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结合新巴塞尔协议和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符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的资本充足率,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1] 姜波.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 巴曙松,金玲玲.《巴塞尔协议III》下的资本监管进程及其影响[J].西部论丛,2005(10).
[3] 巴曙松.巴塞尔 协议III的新进展[J].中国金融,2010(19-20):99.
[4] 熊娟.资本充足率要求对商业银行业绩影响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