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教学转化机制研究①——以杭州地区高职院校为例
2013-08-15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朱小峰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朱小峰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发展成绩惊人,其教学成果的积累与科研水平的提升都是有目可睹的。尤其是在科研方面,因为高职院校大多是由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成,科研的基础薄弱,科研基本上是从零起步的。近年来,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引进的双重力度推动下,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开始驶入快车道,科研成果日趋丰富,科研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以杭州地区为例,2013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课题立项229项,其中高职院校获得立项46项,接近于总数的四分之一,这标志着杭州地区的高职院校在科研发面与其他高校的差距在不断缩小,高职院校在科研方面,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1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社会化转化无力现状
科研成果的获得只是科研工作的一部分,只有将成果有效转化,避免束之高阁的尴尬,才能真正实现科研应有的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遗憾的是,高职院校在科研成果社会化转化方面一直裹足不前。以杭州地区高职院校为例:截至2011年11月,杭州市科技局举办了十届“杭州市专家与中小企业家握手活动”,参加活动的多为浙江大学等知名院校,高职院校未出现过;为了更好地搭建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平台,杭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组建了杭州科技中介服务平台,迄今为止也没有杭州地区高职院校在该平台中注册。也就说,在科研成果的社会化转化方面,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差距不仅存在,而且还在不断被拉开。
由此,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出现了一个很矛盾的问题。一方面,随着学校对于科研工作的重视以及对于科研经费投入的力度加大,科研成果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科研成果的社会化转化缓慢甚至于停滞,科研经费的投入与产出比严重失衡,高职院校科研的社会影响力严重不足,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仍然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客观来说,因为前期积淀和科研人员科研能力的原因,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与本科院校相比,在科研成果的前沿性与实用性方面,均有不足,在一定时期内,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的社会转化依旧会比较困难,科研成果的转化必须另辟蹊径。
2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教学转化价值分析
近年来,在同样面临着科研成果社会转化困难的情况下,部分教学型本科院校的研究者开始将研究视野转向科研成果的教学转化,希望在成果社会转化无力的情况下,探索出一条成果“内部消化”路径,即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为学校的教学服务,真正可以发挥成果的实际效用。这样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式改革给了面临着同样困境的高职院校一个重要的启示,即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目前的最好出路也是进行教学转化。
因为起步晚、起点低,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一直得不到社会认可。2009年底《中国青年报》发起了一场关于“高职要不要搞科研?”的大辩论,引起学界广泛参与。这场辩论最后达成了如下基本共识:高职院校搞科研,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同教学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中心,高职院校在科研成果向外转化受阻的情况下,应果断地将科研成果反哺于教学,避免成果的积压与科研经费投入的浪费。
从目前的条件来看,高职院校将其科研成果进行教学转化,即转化成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实践,这极其贴近高职院校的教育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2.1 解决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积压问题,避免科研经费投入的巨大浪费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规模扩张与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不断提高。以杭州地区为例:杭州地区目前有高职院校20所,分布在下沙高教园、滨江高教园、小和山高教园以及富阳高教园区,数量占浙江省47所高职院校总数的42%,而且其中相当一批院校现为国家级示范性或骨干高职院校。近年来,借助于区域优势,一批高层次人才被纷纷引入,杭州地区高职院校的科研力量开始增强,科研成果不断增多。
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在杭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处在一个窘迫的局面:一方面,随着学校科研经费的投入不断加大,教师开展科研的热情日益高涨,科研成果(包括论文、专著、课题与获奖成果)的数量逐年增加;另一方面,科研成果的堆积情况也在同步发展,虽然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想方设法推进科研成果的对外转化,如加大成果转化奖励力度,积极联系企业上门吸纳成果等,但是收效甚微,尤其是以文科专业或者商科专业为主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在科研成果的社会转化方面,成功案例极少,甚至为零。由此,科研成果只能成为一个象征性的数字存在科研工作记录中,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成果应用于社会实际需求,都成为一种想象,这与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办学目标极其不符,造成了学校每年数十万甚至于上百万的科研经费投入的巨大浪费。
2.2 提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发展新思路,为其实现质的飞跃拓宽路径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社会认可度低,科研成果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进展极其滞缓。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是按照既有模式,单纯追求数量发展,还是及时转变思路,积极探索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效能之路,这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穷则思变,与其眼睁睁看着科研成果积压而无法实现其实用功效,不如转换思维,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需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避免科研经费的浪费,创建科研服务社会发展的另一种模式,这为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为其实现质的飞跃拓宽了路径。
2.3 推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效果持续改善,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高职院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是其人才培养质量,而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效果。相关研究表明,教师的科研成果与教师的教学效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具有科研成果的高校教师,其教学效果要明显好于没有科研成果的教师。因此,驱动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教学转化,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3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教学转化的基本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特点决定了其“教学为主”的办学定位,教师的各项工作是以教学为中心展开的,纯粹的研究型教师极少。在学校科研政策的引导下,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感想与反思及时进行总结、提炼与提升,形成了科研成果,因此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绝大部分是来自于教学实践,科研成果的教学反哺转化就具备了可行性。本文认为,为了将具有教学内涵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为教学所用,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树立“科研服务教学”的科研工作理念,实现科研功能定位的实质性转变
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校所有的教育活动与服务工作都必须围绕教学进行,包括科研在内。长期以来,高校教师的科研活动一直被视为教师的个人行为,科研是教师的个人兴趣爱好,是为教师个人的发展服务的,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无关。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科研与教学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的来源就是教学,科研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也是教师的教学成果。在某些院校,科研成果与教学成果可以换位,就很能说明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科研功能应该定位为服务于学校的教学中心地位,科研应该从单纯服务教师个人发展的局限中走出来,在促进教师个人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提高的同时,着眼于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提高。通过为教学增加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知识广度与深度,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实现科研的教学服务功能。
3.2 引导教师将个人科研成果带入课堂教学中,增加课程的教学吸引力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一般为教师个人在其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和创新,既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也彰显了教师的个性特色魅力。当前,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照本宣科,高职院校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足,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较低,大部分的学生都不爱听课,教学效果差。学校应鼓励教师将个人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前沿性专业知识的传授,突破课本内容局限,扩大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容量,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个人科研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水平与研究能力,既可以彰显其个性魅力,又能够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吸引学生认真听课。同时,爱屋及乌,学生出于对教师的喜爱与崇拜,往往也会对于教师所从事的科研表现出一定的兴趣,这从另一个角度促进了学生对于课程的主动学习。
3.3 建立地区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校际共享平台,拓宽成果教学转化的共同渠道
因为单个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是有限的,用于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成果也不够丰富。因此,利用区域优势,建立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校际共享平台,实现科研成果教学转化资源的互通有无、共享共用,是相当必要的。而且,各高职院校因为发展历史基本上相近,所开设专业的相似度高,科研实力上也较为接近,科研成果的共享平台建立非常可行。
以杭州地区为例,目前杭州市共有高职院校20所,浙江省42%的高职院校分布在杭州地区。这种密集的分布格局,有利于杭州地区各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密切联系,进行科研成果教学转化的共同研究与同步实践。各高职院校可先期搭建自己的科研成果共享平台,依托科研处网站设立专门的科研成果展示栏目,及时将教师的论文和课题等科研成果进行网上发布,然后经杭州地区教育管理部门批准,搭建科研成果教学资源转化信息共享平台,将各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展示栏目聚集链接,进行科研成果的校际间共享,最大程度上实现成果的教学互用价值。对于专著、教材等难以在网站上具体发布的成果材料,可以委托在杭各高职院校图书馆,通过同城“馆际互借”的方式实现成果的校际间发布与共享。
4 结语
在科研成果社会转化困难重重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将其科研成果进行教学转化,即有意识地转化成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与现实意义。利用科研成果的教学资源转化信息共享平台,杭州地区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区域优势,进行科研成果的校际间共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后的同步分享,优化教学资源分配,共同提高杭州地区高职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优秀人才,为杭州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1]兰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障碍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3(2).
[2]陈小健.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4).
[3]毛建梁.关于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14).
[4]屈文斌.加快成果转化 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发展[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
[5]李瑞昌.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1(8).
[6]熊丙奇.高职的真正“短板”不是科研是教研[N].中国青年报,2009-12-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