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企业 深度合作 创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系①——以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实践为例

2013-08-15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曲磊高娟魏明

中国商论 2013年30期
关键词:办学校企学院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曲磊 高娟 魏明

2010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并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要将创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放在首要位置,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探索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1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瓶颈”剖析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但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不断凸显出发展“瓶颈”。

1.1 校企合作办学政府推进动力不足,呈现出“主体欠缺活力”现象

我国的高职教育办学体制的典型特征就是以政府为主体,各级政府担当着多种角色,在政策法规保障、发展经费投入、资源统筹规划、管理监督评价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政府出面统筹协调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缺位,宏观层面校企合作办学具体的调控政策法规缺乏,校企合作办学常常被认为是政府职责之外的事情。在这种前提下要想很好理顺校企合作各方的关系,创建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校企合作办学运行体系只能是空谈。

1.2 校企合作办学企业投入动力不足、学校自身能力不强,呈现出“企业一头冷、学校一头热”现象

目前,高职院校仅仅将满足“培养人才”的需求作为出发点,片面追求学校层面的“社会效益”,同时希望企业能够不惜放弃自身的“经济效益”来承担合作培养人才的任务,完全忽视了企业的利益需求。校企合作办学对企业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校企合作双方的责、权、利的划分比较笼统模糊,企业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实体,它一旦没有了利益的驱使,不能在校企合作中体现出主体地位,企业就会表现出合作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很简单:因为学校的教育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价值链与利益链未能有机的无缝对接。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严重滞后,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普遍不够完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普遍不高,师资力量匮乏。很多老师都是从学校走进学校,没有任何的企业经历,“双师”素质更是无从谈起,引导和刺激教师主动为企业服务的相关制度没有制订。很多院校天天喊着要“校企合作”,但没有考虑到自身基础差、底子薄、吸引力不够的实际,逞强不等于能力强,这样很难吸引企业开展深层次的合作。

1.3 校企合作办学“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呈现出“工学两层皮”现象

目前,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对于校企合作本身的价值认识不清晰,没有真正把校企合作当成是解决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突出问题的手段,仅仅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要求,片面地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实习而实习。回过头来依然按自己老路子办学,没有充分考虑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已经不相适应,没有充分考虑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伴生关系,工学不但没有结合,反而呈现办学与合作两张皮,如果这样还不如不合作。

2 依托企业、深度合作——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实践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是2010年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被交通运输部评为首批“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示范高等职业院校,现由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它是一个典型的企业办学案例,作为港航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充分依托国际亿吨大港的独特优势,立足港航,面向社会,凸显了校企合作办学优势。

2.1 校企互为主体,合作共赢是双主体充满活力的催化剂

中央省市已经非常重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并直接参与到校企合作的体制中来,2011年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成立,政府在校企合作理事会中担当引导作用,通过实践探索研究认为:政府主体充满活力的同时,应认清校企合作的本质,真正的合作主体是企业与学校,校企互为主体,需要合作实体的深入对话。青岛港企业办学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补给,构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资源结构,学院的毕业生青岛港优先选择,港口可谓有“利”可图,有“利”就有“吸引力”、有“活力”,这为校企深度合作,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青岛港可以随时牺牲自身利益,“把学校办到港区、把课堂搬到码头”,港口的师傅都是学院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港口的机器设备都是学院的校外实习设备,为学院提供了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实训设施设备;2010年学院成立青岛港员工培训教育中心,为港口培养了大批与世界级第七大港相适应的“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真才实学、干事创业”的高素质企业员工,走出了一条国有企业员工培训的成功之路;当企业急需用人的时候,学院想用人单位之所想,急用人单位之所急,临时调整教学计划,把课堂搬到企业去,安排学生进行企业生产实习,实现了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了同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院得到发展,从而实现了学院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2.2 校企共同体新探索——“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

学院坚持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建立起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氛围。学院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多年实践探索,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打造出新颖的“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

2.2.1 体验式认知实习

针对大一新生一张白纸的状态,为加强学生对学院与企业的深度了解,推动学院校外实习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在青岛港等各大公司的鼎力支持下,分专业有针对性地安排新生进行为期1至2周的企业认知实习。进港口、下企业,亲临现场,“零距离”接触企业,让学生切身体验工作流程、感受企业工作与文化氛围。这种实习模式,学生全面感受到了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课堂学习的差异,感受到所学知识与企业需求的差距,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重新定位,确定发展目标。

2.2.2 轮岗式实习

经过一年的学习,大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具备了最基础的实践能力,但是离企业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此院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有效资源,针对不同的专业将课堂实践搬到不同企业,让学生利用一学期的时间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实践学习,并且定期轮岗,在不同岗位上多方位提升学生的能力,甚至能够为企业的产品的设计研发献计献策。这种实习模式,学生能真刀真枪地参与企业生产,得到锻炼,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企业也能从中发现优秀的实用型的人才,择优录用。

2.2.3 就业式毕业顶岗实习

大三学生可以在学院就业双选会上选择企业或自助择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全脱产顶岗实习。学院、学生与企业之间签订三方实习协议,定期沟通交流、反馈信息,共同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这种实习模式,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逐渐体会到工作的实质,最终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另一方面在实习结束时,根据实习动态,学生和企业之间可以双向选择去留,增加了学生与企业的自主性。

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将不同阶段的相关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加以综合运用、融会贯通,实现所学理论和技能向岗位实际工作能力的转换,是学院、企业、学生共赢的有效手段与途径。

2.3 以技立业,探索办学新模式——大机定向培养班

大机定向培养班中的大机包括门座式起重机、轮胎式龙门起重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青岛港设备更新换代快,学院将港口闲置设备引进来“为我所用”。港口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在校园内开展“校内基地模拟生产化”建设,建立起“门座式起重机实习实训场地、轮胎式龙门起重机实习实训场地”,每学年都安排上百名具有丰富港口实践经验、技术水平高的企业专家进入校园,担任校内实训培训教师。学院坚持办学形式的开放性、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结合港航业用人实际,校内外教师联合开发实习实训项目,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同修定人才培养方案。在港口开展“校外基地实践教学化”建设,学院以培养“许振超式的大学生”为目标,在港口码头一线开设“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实习实训场地”,技能实践课程由港口的师傅亲自授课。学生笔试与操作考试合格后,统一发放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学院依托港口,面向全国港航业和区域经济,发挥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优势,突出港航专业特色、实践教学特色、素质教育特色、就业创业特色,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双主体、新探索、新模式、新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共赢。在高校招生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学院招生顺,连续三年新生人数不断递增;学生毕业分配畅,年年毕业生分配供不应求。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刘洪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1(5).

[3]秦祖泽,刘迎春,覃事刚.发挥企业办学优势 创新“校企共同体”办学新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4).

[4]胡丽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5]黄继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障碍及对策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6]陈海峰,张俊青,黄云奇.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理性思考[J].职业与成人教育,2013(5).

猜你喜欢

办学校企学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西行学院